■沈麗新
很多新入職的小學教師在工作伊始會執(zhí)教一年級,與站在義務教育起始年級的家長迎面相遇。 一邊是年輕、充滿熱情但缺乏經(jīng)驗的教師,一邊是對孩子的學習充滿熱烈期待的家長。 這樣的相遇一定會綻放很多美好,但也可能會產(chǎn)生大大小小的誤會。
教師該聚焦在何處, 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家校之間的誤會, 從而讓家校合力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成長呢?我特別建議,一年級教師(當然不限于一年級教師)要聚焦“讓家長知道”。
每天早上從入校開始, 孩子在校約6個小時, 家長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是被怎樣對待的。 很多教師會時不時發(fā)一些孩子的活動照片到家長群里, 但教師對孩子照顧的細節(jié),家長仍然不了解。可能少數(shù)一年級孩子能夠比較精準地描述老師是怎樣說話、怎樣行事的,但是大多數(shù)孩子仍然很懵懂, 很難說出老師和自己相處的細節(jié)。 甚至有時候孩子在復述自己的學校生活時,因為理解偏差或者記憶偏差,會導致家長產(chǎn)生各種誤會。
不少班主任每天放學后發(fā)的“家校通知”可能只有兩個板塊,一是學校要求家長配合完成的各種信息登記, 另外就是孩子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很顯然,這兩點是不夠的。
1.可以對家長描述教師對學生的精心呵護
很多時候,教師做得再多、再好,如果不主動告訴家長,家長是不了解的。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呵護,不僅要落到實處,也要及時地、主動地告知家長,避免家長產(chǎn)生不必要的焦慮。
比如,因為啟用新教學樓,家長會擔心教室的空氣質(zhì)量是否達標。新學期初的時候,我會在“家校通知”里告知:每天早晨我都會提前進教室開門窗,保證教室的通風。 因為教室在一樓,所以我會告知家長:每天早晨我會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噴好花露水,以防止蚊蟲叮咬;一旦小朋友被蚊蟲叮咬后,我會提供花露水、蘆薈膠或者青草膏,及時給孩子涂抹。 因為孩子年幼,我會告知家長:每節(jié)課下課前我會等在教室門口, 提醒剛下課的孩子去喝水、上廁所,然后再去玩。
學期初的時候, 我會提前告知家長排座位的原則(以身高為標準)和規(guī)則(每周座位都會左右平行移動),這樣家長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的最邊上, 也不必擔心孩子受到的關(guān)注少。
初秋的時候,我會告知家長:孩子的新陳代謝比成年人旺盛, 在學校里運動量比較大,穿高領(lǐng)的衣服不容易散熱,在運動后反而更容易著涼。 建議孩子早上穿低領(lǐng)衣服和外套過來, 溫度高時或者運動之前我會及時提醒孩子脫掉外套。
我教學生如何用飲水機接水, 會告知家長:“我教孩子拿著杯子先接一點冷水,然后再接一點熱水,這樣既不容易燙到手,也不會燙到嘴——請大家放心。 ”
每到周一, 我會提醒家長查看學校網(wǎng)站上的本周菜譜,每天再告知一下學校的午餐。 這樣便于家長在準備晚餐的時候,盡量不跟中午的飯菜重復,確保孩子食物攝入多樣化。
教師把對學生生活層面的各種照顧及時告知家長,不是向家長“邀功”,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被溫柔對待, 從而讓家長信任自己。在信任的基礎(chǔ)上,家長才有可能更好地支持學校、支持教師開展各種關(guān)于班級和學生的工作。
2.可以向家長展示教師對學生的關(guān)愛行為
每天早上, 家長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凈凈送進學校,傍晚在校門口等待歸來的孩子,內(nèi)心應該也會充滿期待。如果孩子放學的時候, 讓家長看見各種儀容不整——或者因為出汗弄花了小臉; 或者因為運動強度大,女孩子的發(fā)辮散了;或者外套穿反了……家長有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 教師要及時關(guān)注孩子的儀容儀表:講臺上可以常備濕巾紙,及時給孩子擦臉;也可以準備好梳子,及時幫女孩子梳理頭發(fā)。
到了冬天,放學的時候,我一定會檢查每個孩子的外套是不是都扣上扣子了、拉上拉鏈了。 雖然教室到校門口的路很近,但是如果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寒風中敞著外套走到校門口, 大概率會很心疼。 平時放學時,我也會指導每個孩子把衣服拉鏈全都拉上,并逐一確認。
每天在校門口,我會不厭其煩地跟每一個孩子微笑著說“再見”。 有時候孩子可能不在意, 但是他們的家長可能很在意,在意自己的孩子在跟老師揮手道別的時候有沒有得到友善的回應。
對于孩子而言比較重要的日子,我都會特意給孩子拍照。 比如,人生中第一次戴上紅領(lǐng)巾, 我會給每一個孩子拍一張近照;兒童節(jié)的演出后,每一個小組都合影留念;每學期開學第一天,我會為每個孩子拍一張在新教室的造型照; 學生獲得了各級各類獎狀, 我一定會讓他們手持獲獎證書拍照留念;每個學年結(jié)束后,我會組織全班孩子和所有任課教師拍一張合影……總之,我會努力滿足家長收集孩子成長痕跡的心愿。
學生到學校里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全方位的成長。 學生所受的學校教育,當然不僅限于各科教材承載的內(nèi)容。 孩子在學校里究竟受到怎樣的教育,家長未必了解得透徹。
1.可以向家長具體描述教材以外的各種學習活動
學科知識學什么、學得怎么樣,家長可以通過教材、孩子平時的作業(yè)和期末考試全面地了解。 但是教材以外的各種學習活動,需要教師主動地告知家長,不然家長很難了解到。
一年級的第一周,小朋友對學校的環(huán)境很陌生。 我除了帶孩子去學校參觀各棟樓、各個場館,也會建議家長跟孩子就“學校里的場館”進行討論,說不定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與夢想。
在教室里,我會組織學生聽“每周一曲”,即這一周里孩子在早讀、午休、下雨天的室內(nèi)活動課上,都會聽到同一首音樂的單曲循環(huán)。 我會在黑板上寫好音樂的曲名,也會告知家長,家長就可以在家里也給孩子聽同一首音樂,讓孩子在“簡單的重復”里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
四季輪回中, 我會帶孩子認識校園內(nèi)的各種花草樹木, 然后在黑板上及時寫出它們的名字。有一年中秋節(jié)前,我?guī)ьI(lǐng)孩子在學校里認識了三種桂花,然后當天的“家校通知” 里就請孩子帶家人尋找這三種桂花,這樣的中秋節(jié)一定別有趣味。
孩子在午餐后被教導要用餐巾紙擦嘴,并保持桌面的清潔;孩子在離座后——不管是教室、 圖書館, 還是餐廳等其他場所,都被教導要把椅子塞到桌子下面,方便他人行走和打掃; 孩子在圖書館里被教導要安靜行走,不奔跑、不大聲喧嘩,是為了不打擾他人學習……我會同步告知家長孩子在校時被教導的上述各種行為, 并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同樣教導。
2.可以向家長深入描述教師組織的各種情緒智力活動
人的自我意識、自我約束力、毅力和專注力等,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在大多數(shù)時候比智商更為重要。 情緒智力也就是識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并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問題和調(diào)節(jié)行為的能力。兒童應該在學校期間就開始接受情緒智力的教育。
我會告知家長,我給孩子講述的故事中有呼嘯而來的火車和爸爸“臥倒”的指令,孩子從而對“專注地聽、快速地執(zhí)行很重要”印象深刻。 我會告知家長,孩子在不小心碰撞他人后,我要求孩子不僅主動道歉,而且學會安慰,使對方釋然了才可以去玩。
3.可以向家長逐步描述教師進行的各種社交原則的指導
孩子在進入小學階段以后,隨著心智的發(fā)育, 他們對朋友的重要性更為敏感,建立和維持友誼成為兒童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教師要在和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及時進行各種社交原則的指導。
比如,我在教室里發(fā)現(xiàn)有孩子隨便帶東西送同學。 我不僅在課堂上對孩子進行教育:“每一個小朋友未經(jīng)爸爸媽媽允許,不可以把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也不可以接受別人的東西。 每個人都應該靠自己努力學習、熱愛運動、成績優(yōu)秀、樂于幫助他人等優(yōu)秀品質(zhì)去成為更多人的朋友。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生日聚會,才可以送禮物和收禮物。 ”然后,請孩子放學后復述給家長聽(事先提供給家長一份文字稿),讓家長聽聽孩子是否能夠準確地復述教師的指導意見。我也向家長補充:“教室里不允許孩子互相送東西,是避免孩子之間極有可能發(fā)生的霸凌(強勢孩子)和討好(膽小孩子)行為。 請家長對孩子加強教育,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帶回家;請家長經(jīng)常查看孩子的書包,是否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是自己給孩子購買的學習用品。 ”盡量爭取家長與教師的觀念一致,這樣可以讓兒童更好地成長。
比如,班級里有學生中途轉(zhuǎn)學,我會設(shè)法安排一個告別儀式。 既讓轉(zhuǎn)學的孩子帶著同學和老師的祝福更有力量地面對新的學校生活,也讓其他孩子更理解“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我會告知家長告別儀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描述孩子對“離別”的反應,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對友情的認知。
凡此種種,教師應盡量及時、主動地告知家長,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如何被教師溫柔以待,也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接受了多少學科知識以外的教育,這能幫助家長減少對孩子學校生活和成長過程的焦慮,也能幫助家長產(chǎn)生對教師更多的信任。
當然,在這個“讓家長知道”的過程里,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要如實,要坦誠,不夸張,不施壓。 每次的“告知家長”都應該充滿“分享”的熱情,而不能讓家長感受到一種“說教”的味道。 這樣才能讓家校之間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兒童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