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文化》雜志是軍工人共有的重要精神家園。
人民軍工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走過了多年的光輝歷程。一代代軍工人前赴后繼、拼搏奮斗,鍛造了共和國鋼鐵長城的重要物質基礎,也鑄就了偉大的人民軍工精神。人民軍工事業(yè)是軍工文化的實踐基礎和依托,發(fā)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人民軍工精神,則是軍工文化的靈魂和核心。軍工文化凝結著也展陳著軍工事業(yè)的成果、形象和風貌。十五年來,《軍工文化》雜志不僅為軍工文化增加了展示的舞臺、交流的平臺和軍工人心靈寄托的港灣,而且在共和國和鋼鐵長城由大向強、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時期,特別是新時代十多年來,提供了鑄就“大國重器”和“金色盾牌”的重要窗口。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堅持“四個自信”,“堅定不移”地把國有企業(yè)做大做強做優(yōu)。人民軍工的主體是國資央企,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重要支柱和生力軍。大力繼承弘揚人民軍工文化,不斷推動人民軍工事業(yè)做強做大做優(yōu),充分發(fā)揮在全社會的引領、支撐作用,對于鞏固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文化,實現中國特色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十分重大,使命非常光榮。
軍工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形式多彩多樣,許多方面如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等領域,富有獨特魅力、氣質神韻和傳奇色彩,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感染力,許多內容蘊含著科學的真理的力量,許多故事傳遞著巨大的精神的、人格的力量,許多歷史遺存煥發(fā)著巨大的、持久的經濟力量。如何不斷地深入地進行挖掘、總結、開發(fā)、利用、保護、宣傳,如何在思想上、理論上凝練、升華,在傳播手段、方法不斷迭代發(fā)展的形勢下,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們關心關注,如何更好地入腦入心等。都有很多潛力、很大空間。軍工文化是一座“富礦”,有著很大的潛力和發(fā)展空間。
《軍工文化》雜志作為傳統(tǒng)紙質媒介,如何開發(fā)、運用電子版,如何化整為零、結合滲透、潛移默化地傳播軍工思想理論,如何利用網上、短視頻等形式手段,增強宣傳的時效性、吸引力、說服力,既有挑戰(zhàn)、又有機遇,需要團隊不斷地去適應、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