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 劉若藝 彭無疾 王浩 廖章榆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體育志愿服務作為志愿服務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社會范圍內廣泛關注;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再次將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發(fā)展推向高潮。體育志愿者作為體育賽事的參與者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诖?,本文從自我效能感的視角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法統(tǒng)計2022年北京冬奧會高校來源的志愿者樣本,通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整合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分析,以期研究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對志愿者自我效能感的改變,為探尋高校體育志愿體系構建途徑提供學理借鑒。
奧運賽事作為一項大型體育賽事,在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需要廣大志愿者共同參與和創(chuàng)造。它的運轉涉及到多方面的領域,需要不同的志愿者去負責不同的工作。同時,作為一項大型社會活動,奧運賽事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自2008年起,我國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志愿服務浪潮,圍繞奧運會舉辦的各類志愿項目,在個體組織社會等層面都形成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了將這種影響廣泛的傳播下去,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我國成立了志愿遺產項目。而現如今,我國體育志愿服務發(fā)展仍存在一定困境。由于賽事具有一次性和獨特性,志愿服務項目隨賽事開始而成立,結束而解散。導致同一支志愿者隊伍不能重復使用,造成資源浪費。并且,賽事的舉辦具有短期性,隊伍中管理的弊病也難以被發(fā)現。人員流動率高,志愿者也難以搭建社會關系,獲得持續(xù)參與感。而且,我國志愿服務推行時間短,在社會上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
綜上,探尋高校體育志愿體系的構建途徑具有必要性和及時性。本研究從自我效能感的視角出發(fā),獲得相應的實驗數據依據,把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管理的內部機制和結構特點,從而更好的指導體育志愿服務工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2022北京冬奧會高校來源志愿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研究者運用統(tǒng)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萬方等論文網站,檢索奧運賽事志愿者的相關文獻,通過閱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等刊物有關于體育志愿的相關論文等。對所了解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分析,為本次研究進行理論依據支撐。
1.2.3 專家訪談法
通過和專家進行深入溝通,以了解相關信息,制定方案等內容。
1.2.4 定性分析法
全面了解高校體育志愿體系后,結合數據分析志愿服務的現狀及問題,立足賽事志愿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方案及合理建議。
2 研究與結果分析
2.1 研究結果統(tǒng)計
對志愿者進行現狀分析,結合專家訪談和實際考察的情況,本研究對此進行了歸納和梳理,由志愿者對13個影響因素分別由1至5打分,通過5級量表的形式對各指標的契合程度進行打分,“5分”表示“非常契合”“4分”表示“比較契合”“3分”表示“基本契合”“2分”表示“不太契合”,“1分”表示“可以忽略”。影響因素如表1所示。
對于以上影響因素指標進行層次分析結構構造。本文基于專家訪談及問卷構建冬奧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經行了層次分析,為驗證評價指標體系各影響因素與相對應維度條目是否符合給定的理論關系依據,本研究采用問卷調研的方法,共發(fā)放調研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43份,有效問卷343份,問卷回收率95.28%。調研對象人員及數量分布合理。其中體育志愿服務教育、技能培訓占的比重最大為0.417148779,其次體育志愿服務參與者的激勵措施占了0.29496873,而體育志愿服務文化和體育志愿服務文化占比最少,分別只占了0.158482264和0.129400227。二級指標中只有A33,A41和A42占比較高為0.100483302,0.139049593和0.278099186,其余占比較少在0.1以下。
2.2 研究結果分析
經過對調查問卷反饋情況的總結整理,得出如表2、表3所示數據,得出數據如下:
綜合評價得分為4.1432,表示北京2022冬奧會志愿者對志愿服務對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評價為“良好”。通過表2的調查問卷體育賽事志愿者自我效能感調研數據占比情況,及表3的指標得分情況所示,四個一級指標中,根據各一級指標的滿意度綜合評分,體育志愿服務文化得分最高,體育志愿服務教育、技能培訓其次,體育志愿服務參與者的激勵措施再次,體育志愿服務制度化最后,表明志愿者認為體育志愿服務文化對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效果最好,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組織方可挖掘體育賽事背后的賽事文化,如冬奧會背后的奧林匹克精神,賽車運動背后的技術冒險精神,足球運動背后的國際主義精神,都是自我效能豐富的源泉;認為制度化規(guī)范操作給人帶來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效果最差,組織者應強化對管理制度的制定,能讓志愿者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員冗雜、人浮于事的現象發(fā)生,在工作落實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同時,通過實驗數據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得知,良好的(培訓體系)會使得獎勵機制的效果在根本上得到保障。不同背景的志愿者產生自我效能感的出發(fā)點,思考方式和成長速度不完全相同,而標準規(guī)范化的培訓流程則是給不同志愿者建立了同樣的工作效果自我感知與自我評判能力,同時也建立起了志愿者互相之間潛在的良心競爭與互相鼓勵的環(huán)境,這兩點都使得獎勵體系更加深入人心并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種明確規(guī)則的做法很好地避免了賽事實際執(zhí)行層面所會發(fā)生的同崗位惡性競爭甚至互相使絆子的情況。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結合以上數據分析結論,從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發(fā),為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管理提出如下可行的志愿服務提升路徑:
3.1 構建高校體育志愿服務文化
在上述幾個指標中,冬奧產品的制作參與度較低,每個志愿者都有其需要完成的工作,并非每個志愿者都可以參與到冬奧產品的制作中,而對于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冰雪運動以及冬奧志愿服務文化的構建參與度良好,可見高校體育志愿服務文化構建良好。
賽事體育運動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還會延伸出新興的潮流文化;同樣,體育賽事也會有相應的歷史、文化。挖掘體育賽事與體育運動背后的文化背景,打造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文化潮流。打造志愿者文化符號,設計冬奧志愿者Logo,印發(fā)志愿者徽章,推動體育賽事特有的徽章交換活動;同時,志愿者自發(fā)發(fā)揮自身特長,進行冬奧志愿文化創(chuàng)作,拍攝冬奧vlog,繪制冬奧漫畫、動畫,創(chuàng)作場館志愿者主題曲等等。這些志愿服務文化活動使志愿者參與到文化構建中,不僅創(chuàng)造文化產品,提高了志愿者本身的能力,也為志愿者自身帶來了成就感、歸屬感,提高志愿者對賽事志愿服務的認同感,為社會帶來文化效益、教育效益甚至經濟效益。
3.2 推進高校體育志愿服務制度化運行
比較幾個指標可以看出,由于志愿培訓的不足,一些志愿者未能有條不紊的完成活動,出于每個人性格差異等原因,與同學伙伴交接工作時鬧了些不愉快,在組織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缺乏延續(xù)性、持續(xù)性,管理制度尚不全面,造成人員冗余、尸位素餐等人力資源浪費的問題。說明高校志愿服務制度并不完善。
結構性、體系組織的問題需要制度規(guī)劃的改變來解決。一方面,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工作類型繁多,不同領域之間的工作配合與交接需要具體詳實的管理制度規(guī)范行為。另一方面,賽事志愿服務的管理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志愿者個體化的需求,使志愿者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和施展自身能力,滿足志愿者的個人需要,從而激發(fā)和強化志愿者的服務,提高志愿者服務熱情。管理體系高效與個性并濟,使每一位志愿者能夠充分將自己的力施展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增強志愿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3.3 完善體育志愿服務參與者的激勵措施
上面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得出的指標得分中,二級指標得分高低兼有,例如:“能夠在工作中獲得老師、同學的肯定和贊美”得分高,這反映大部分志愿活動者在活動中經常鼓勵贊揚別人。另外,有得分不高的二級指標,如:“能夠獲得以北京冬奧會周邊產品為主的激勵物資”和“能夠在冬奧會中拓展人脈、豐富閱歷”,可能志愿者并沒有獲得等同志愿勞動相對應的紀念品??赡芤驗橐咔楣芸兀驹刚叻謪^(qū)管理,難以接觸更大圈子的志愿者。由此,志愿活動組織者需要為志愿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激勵措施,給予正向反饋,通過嘉獎、激勵、優(yōu)惠、回饋等吸引他們持久參加志愿活動,為志愿者提供情緒價值。激勵措施的形式豐富,以北京冬奧會為例,除了以冬奧周邊、冬奧志愿者周邊為主題的激勵物資以外,各級團隊還組織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激勵活動,如文藝晚會、團建活動等;冬奧會期間的小年、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結合傳統(tǒng)文化和各地民風習俗,組織者積極開展了慶?;顒?,滿足志愿者的內在需要,使志愿服務具有更長久的生命力,這些好的激勵措施是我們廣大志愿活動需要參考學習的。
3.4 鼓勵志愿服務教育、志愿服務技能培訓常態(tài)化
在上面指標得分中,“能夠掌握更多志愿服務技能”得分較高,這與志愿者親身參與各種“接地氣”的志愿技能要求培訓分不開,這也體現了北京冬奧會志愿方非常注重志愿者的個人技能培養(yǎng)和培訓,我們應學習。但好中不足,“能夠學習更多志愿服務文化”這項指標得分較低,這可能是志愿組織方只注重個人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了志愿服務文化的宣傳,如定期組織觀看優(yōu)秀志愿活動成功視頻等。因此,應多注重志愿服務教育與志愿服務技能培訓,提高志愿者培訓的質量。在培訓中融入志愿服務教育視頻觀看、志愿者普法教育講座、責任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培訓。
4 結語
2022北京冬奧會是中國大型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一次成功實踐,是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學理研究中的優(yōu)秀研究對象。本文以此2022北京冬奧會高校來源志愿者為研究對象,使用層級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分析使北京冬奧會志愿者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影響因素,為高校中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效益提升提供了如下建議:構建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文化、推進高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制度化運行、完善體育志愿服務參與者的激勵措施、鼓勵志愿服務教育、志愿服務技能培訓常態(tài)化,為今后高校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的組織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課題:“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資助”“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202213002。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