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北京商貿(mào)學校,北京 100000)
現(xiàn)階段,中國對于公共場所內(nèi)特別是高鐵母嬰室空間的設計資料和規(guī)范不盡完善,理論文獻中也尚未有針對母嬰室空間設計的專門著述,本文提出為高鐵母嬰室的空間設計提供一種思路[1],希望為對此類空間設計有興趣的人提供些許啟發(fā),完善高鐵母嬰室的建設,滿足母嬰出行需求。
本文關注現(xiàn)實問題,從空間專業(yè)者的視角出發(fā),嘗試還原母嬰這一特殊群體的行為本質,梳理其對母嬰室的功能需求,設計適用的物理空間,為高鐵母嬰衛(wèi)生間當前面臨的空間部分的問題提供相應解決策略[1]。
本論文是以復興號動車衛(wèi)生間為基礎進行優(yōu)化設計的,目前復興號列車擁有一個多功能衛(wèi)生間。在8節(jié)編組的列車,多功能衛(wèi)生間在5 號車廂,在16 節(jié)編組的列車,多功能衛(wèi)生間在8 號車廂。在母嬰設施配置方面,也僅僅是一個嬰兒護理臺,本節(jié)車廂或臨近車廂的小嬰兒尚且能滿足基本的換尿布需求,但月齡大點,不能獨自站立的嬰兒,嬰兒護理臺的安全帶捆綁不了沒安全感、哭鬧不止的嬰兒,媽媽帶著嬰兒自身如廁困難重重;對于離多功能衛(wèi)生間遠的母嬰群體們,給孩子換尿布、媽媽自身如廁都難以實現(xiàn),影響母嬰出行。本文旨在對復興號動車母嬰服務設施數(shù)量、質量、環(huán)境等方面提出改善,滿足媽媽和不同月齡嬰兒的出行需求,幫助媽媽和嬰兒更好地參與公共生活,保障她們應有的權益,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社會對“母嬰”這一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1]。
復興號動車兩節(jié)車廂連接處均有2 個衛(wèi)生間,其中一個為蹲便衛(wèi)生間,一個為坐便衛(wèi)生間,因乘客購票的隨機性和復雜性,很多媽媽們沒法將乘車票買在多功能衛(wèi)生間車廂,這樣對出行的母嬰多有不便,本文提出將兩節(jié)車廂連接處的坐便衛(wèi)生間均做母嬰設施優(yōu)化設計,在空間上選擇可收可放的母嬰服務設施,滿足嬰兒換尿布、媽媽自身如廁的需要。多功能衛(wèi)生間也進行母嬰設施優(yōu)化設計,滿足母嬰的出行需求。
復興號普通坐便衛(wèi)生間原始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復興號普通坐便衛(wèi)生間原始結構圖
圖1 中,1 為面鏡,位于門對邊墻面上;2 為挖槽式垃圾桶,位于面鏡下方;3 為洗手池,位于面鏡下方、垃圾桶的右側;4 為洗手臺,位于面鏡的下方;5 為成人馬桶;6 為沖水按鈕,位于馬桶上方。
問題:原始衛(wèi)生間幾乎沒有母嬰配套設施,缺乏嬰兒護理臺、嬰兒專用座椅、防滑墊和軟質包邊設計等母嬰設施,不方便母嬰出行。
復興號普通坐便衛(wèi)生間優(yōu)化后結構如圖2 所示。
圖2 復興號優(yōu)化后普通坐便衛(wèi)生間結構圖
圖2 中,1 為面鏡,位于門對邊墻面上,可以幫助媽媽整理儀容儀表。2 為挖槽式垃圾桶,位于面鏡下方,可以用來扔嬰兒垃圾用品和如廁紙巾。旁邊柜子收納一次性護理臺墊、馬桶一次性墊子,可以防止細菌感染。3 為洗手池,位于面鏡下方,垃圾桶的右側,它可以方便媽媽清洗嬰兒臟污物和清洗皮膚。4 為洗手臺,位于面鏡的下方。5 為成人馬桶,滿足媽媽們自身如廁的需要。6 為沖水按鈕,位于馬桶上方。7 為嬰兒專用座椅,挨著成人馬桶,媽媽上廁所時,可以將孩子固定在上面,以免孩子磕碰、掉落和哭鬧。8 為帶安全扣的可折疊式嬰兒護理臺,安裝在成人馬桶對面墻上,方便媽媽們給嬰兒換尿不濕、擦洗身體、整理衣物。9為緊急按鈕(SOS),方便媽媽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按動緊急按鈕呼叫乘務人員。10 為洗手臺邊部安裝的軟質包邊,以免嬰兒和母親受到磕碰。11 為防滑墊,鋪在地板上,防止媽媽和嬰兒摔倒。
優(yōu)化設計原理:在原始衛(wèi)生間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空間設計了嬰兒護理臺、嬰兒專用座椅、軟質包邊和防滑墊等母嬰設施,有效解決了不同月齡段嬰兒和媽媽出行換尿布和媽媽如廁的問題。
復興號多功能衛(wèi)生間原始結構如圖3 所示。
圖3 中,1 為面鏡,位于門對邊墻面上,可以幫助媽媽整理儀容儀表。2 為挖槽式垃圾桶,位于面鏡下方,可以用來扔嬰兒垃圾用品和如廁紙巾。旁邊柜子收納一次性護理臺墊、馬桶一次性墊子,可以防止細菌感染。3 為洗手池,位于面鏡下方,垃圾桶的右側,它可以方便媽媽清洗嬰兒臟污物和清洗皮膚。4 為洗手臺,位于面鏡的下方。5 為成人馬桶,滿足媽媽們自身如廁的需要。6 為沖水按鈕,位于馬桶上方。7 為緊急按鈕(SOS),方便媽媽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按動緊急按鈕呼叫乘務人員。8 為帶安全扣的可折疊式嬰兒護理臺,安裝在成人馬桶對面墻上,方便媽媽們給嬰兒換尿不濕、擦洗身體、整理衣物。9 為無障礙扶手,幫助殘疾人和媽媽們減少壓力,方便站立。
問題:原始復興號多功能衛(wèi)生間配置了嬰兒護理臺、緊急按鈕(SOS)等一些基礎的母嬰設施,能滿足小月齡嬰兒的換尿布需求,而對于不能獨自站立、月齡大點、有意識找媽媽、能爬行的嬰兒,媽媽自身上廁所的需求沒法解決。
復興號多功能衛(wèi)生間優(yōu)化后結構如圖4 所示。
圖4 復興號多功能衛(wèi)生間優(yōu)化后結構圖
圖4 中,1 為面鏡,位于門對邊墻面上,可以幫助媽媽整理儀容儀表。2 為挖槽式垃圾桶,位于面鏡下方,可以用來扔嬰兒垃圾用品和如廁紙巾。旁邊柜子收納一次性護理臺墊、馬桶一次性墊子,可以防止細菌感染。3 為洗手池,位于面鏡下方,垃圾桶的右側,它可以方便媽媽清洗嬰兒臟污物和清洗皮膚。4 為洗手臺,位于面鏡的下方。5 為成人馬桶,滿足媽媽們自身如廁的需要。6 為沖水按鈕,位于馬桶上方。7 為緊急按鈕(SOS),方便媽媽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按動緊急按鈕呼叫乘務人員。8 為帶安全扣的可折疊式嬰兒護理臺,安裝在成人馬桶對面墻上,方便媽媽們給嬰兒換尿不濕、擦洗身體、整理衣物。9 為無障礙扶手,幫助殘疾人和媽媽們減少壓力,方便站立。10 為洗手臺邊部安裝軟質包邊,以免嬰兒和母親受到磕碰。11 為防滑墊,鋪在地板上,防止媽媽和嬰兒摔倒。12 為嬰兒專用座椅,挨著成人馬桶,媽媽上廁所時,可以將孩子固定在上面,以免孩子磕碰、掉落和哭鬧。
優(yōu)化設計原理:在原始多功能衛(wèi)生間的基礎上,優(yōu)化設計了嬰兒專用座椅、軟質包邊和防滑墊等母嬰設施,有效解決了不同月齡段嬰兒和媽媽出行換尿布和媽媽如廁的問題。
本論文主打“方便母嬰出行,保護女性權益”的計劃,讓乘坐高鐵出行的母親和即將做母親的女性感到放心踏實,為寶媽們營造一個更安全、更舒適、更私密和更溫馨的乘車環(huán)境。這是高鐵服務水平的提高、社會科技進步的體現(xiàn)?!靶⌒∧笅胧?,溫情暖人心”,從細節(jié)之處給予母嬰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讓母嬰室成為高鐵文明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