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
看到這個題目,你是不是深有同感?“東”“西”“南”“北”都是表示方位的字,為什么“東”和“西”放到一起就變成了物品的總稱呢?
“東西”這個詞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東漢時期,洛陽被稱為“東京”,長安被稱為“西京”。它們是當(dāng)時的“購物中心”,人們想購物,第一選擇就是去東京和西京。去這兩座城購物就叫“買東”和“買西”。后來,人們?yōu)榱朔奖悖秃戏Q“買東西”。再之后,“東西”就被用來稱呼各種物品了。
另一種說法更有意思:
宋代有個大學(xué)問家,叫朱熹。有一天,朱熹走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盛溫和,就問他:“你去做什么呀? ”盛溫和指著自己的竹籃說:“我去買點‘東西?!敝祆湟汇?,問出了和咱們一樣的問題:“為什么不買‘南北呢? ”盛溫和笑了,說:“你知道五行和五方嗎? ”朱熹想了想,就明白了。
原來,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與五方(東南西北中)是可以一一對應(yīng)的,“東”“西” 對應(yīng)“木”“金”,“南”“北”對應(yīng)“火”“水”。竹籃里能裝木和金,卻裝不了火和水。盛溫和跟朱熹開了個玩笑,“東西”的說法卻流傳了下來。
很多生活中用的典故往往沒有固定的解釋,你覺得上面兩種說法哪種更可信呢?
考考你
上學(xué)路上, 爸爸提醒兒子:“你上課要認(rèn)真聽講,如果有不明白的, 要不恥下問,及時請教老師?!彼@句話說得對嗎?
小學(xué)生作文·小學(xué)低年級適用202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