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20 日,浙江寧波一名60 歲老人在快遞分揀中心工作,因心臟驟停猝死在崗位。21日,寧波人社局表示,60 周歲老人不屬于勞動者范疇,如果沒繳納工傷保險,就不能認定為工傷。60 周歲老人為何不屬于勞動者?在崗猝死也不算工傷?
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guī)定,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勞動者依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
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始于法定最低用工年齡(16 周歲,特殊工種除外),終于法定退休年齡,或依法開始享受退休待遇。我國企業(yè)職工現行退休年齡是,男性60 周歲,女性管理人員55 周歲,女性普通員工50周歲。
在此事件中,60 周歲的男性因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再是我國現行勞動法規(guī)定的勞動者。勞動者退休后即喪失勞動者主體資格,不能再與單位形成勞動關系。此時與單位之間的用工關系,由勞動關系轉變?yōu)閯趧贞P系。
勞務關系中,雇員因工受傷,如何維權?
處于勞務關系中的雇員,如果在雇主單位因工受傷,雇員應承擔舉證責任,向雇主單位申請賠償,雇主單位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勞務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進行賠償;沒有約定的,依照民法典中關于雇主責任與人身損害侵權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賠償。
民法典第1179 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雇員因工與雇員單位發(fā)生勞務關系糾紛后,雇員可以與雇主單位協商解決,也可以直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