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一張小小的卡片,卻能殺滅99.99%的病毒,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的產品卻在瘋狂營銷下成為網紅爆款。
后疫情時代,甲流、諾如接踵而來,人們對健康的守護需求催生網紅消毒卡/棒。
一張類似胸卡的消毒卡,掛在脖子上或者放在車內,就可以除菌、除臭、滅病毒、除甲醛、除螨,這便是近期在市場上流行起來的消毒產品。從電商平臺到微商社群,標稱“顛覆傳統(tǒng)消毒觀念,隨時隨地凈化空氣”的消毒卡/棒產品引發(fā)不少人討論,這些消毒卡號稱“日本進口”“網紅推薦”,一張卡即可防范新冠殺死病毒,本身在后疫情時代就噱頭十足,再加上并不高的價格,即便是不少人懷疑是“智商稅”商品,卻經不住十元左右的低價買個安心。
然而,這些消毒產品真的“有病治病,無病防身”嗎?畢竟佩戴這類消毒卡/棒產品的小孩居多,其成分會對健康產生危害嗎?《電腦報》3·15記者團特對該網紅產品進行了一番調查并同業(yè)內資深人士進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消毒卡/棒并非全新產品,早在2020年時就曾火過一次,當時市場上出現了宣稱能防病毒的消毒卡、抑菌卡等產品。當時,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捧,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衛(wèi)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部門主辦的“科學辟謠平臺”出面刊登了《謠言:使用二氧化氯貼片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且無毒無害》進行辟謠澄清。
在各種電商社交的推動下,這類產品在今年大有卷土重來的趨勢。以拼多多平臺為例,以“消毒卡”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后發(fā)現,已拼10萬+件的店鋪并不少,不少店鋪這類消毒卡/棒銷量都已過萬。而在小紅書平臺,關于“消毒卡”的相關筆記達600+篇,除部分帖子內容建議大家避雷、拔草外,也有不少種草和表示要購買的文章。
相比三年之前,本輪熱賣的消毒卡/棒產品看上去“正規(guī)”許多,不少產品都標稱自己為“原裝進口”“正品授權”,產品介紹圖上也多是日文包裝+產品介紹,而部分商品為了增加公信力,還會加上李佳琦、小楊哥等網紅明星照片,但宣傳真實性有待商榷。
除了產品介紹、產地等諸多細節(jié)讓人疑慮外,消毒、除菌、抑菌等專業(yè)字眼同樣讓消費者疑惑,這樣動不動99.99%、99.83%的數據,是否暗示戴上這樣一款產品就健康無憂呢?帶著這些疑問,《電腦報》記者采訪了業(yè)界專業(yè)人士,讓我們一同聽聽業(yè)內人士是如何看待這些健康網紅產品的。
電腦報:不少消毒卡在產品介紹頁面都有放入機構檢測報告佐證產品消毒能力,這些五花八門的檢測報告是否存在貓膩呢?消費者選購這類消毒產品時,應該關注哪類報告?
鄧德春: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不少產品都提供了檢測報告,但這些檢測報告往往被縮得很小,消費者只能看見“檢測報告”這四個大字,報告是哪個檢測機構出的,是否正規(guī)檢測機構,甚至這個報告是不是檢測這個效果,都無從得知。
事實上,國家對這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并制定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其標志為CMA。也就是說,只有具備CMA標志的檢測報告,才是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其他“自有實驗室”“第三方實驗室”等檢測機構的結果,均不受國家認可。
電腦報:電商平臺上,很多商戶都宣稱自己的產品來自日本、德國等海外市場,據您所知,消毒卡產品在海外市場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鄧德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消毒產品,這個市場自然就會存在。我們凈度公司在出國考察的時候,確實也見到不少防護卡產品銷售。
只是和咱們國家的情況一樣,大品牌、小品牌林立,有些商家就拿了國外的二三線品牌產品回來做“進口產品”。怎么分辨這些產品呢,如果是正規(guī)大品牌,一般都會在咱們國家注冊商標,商標的持有人一般為產品的國外生產公司,或者其國內子公司(一般股東也會是生產公司),如果商標直接就是國內公司注冊,并且股東也和國外生產公司無關,這個品牌很可能就存在一些問題。
電腦報:二氧化氯消毒原理如何,是否對人體存在潛在危害?
鄧德春:二氧化氯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可的A1 級安全消毒劑,具備綠色、安全、高效、廣譜的特點,被稱為“萬能消毒劑”。
國內外眾多研究結果表明,二氧化氯在極低的濃度(0.1mg/L),即可殺滅諸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對流感病毒等,均具備良好的殺滅作用。
目前被廣泛用于飲用水消毒、空氣消毒、食品制造和用具消毒、醫(yī)療殺菌消毒、水產養(yǎng)殖消毒等,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消毒劑在合理劑量使用前提下,對人體不存在危害,而過量使用,則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以二氧化氯的使用,主要是看產品的控制。比如防護卡它必須使用緩釋技術來控制單位時間的二氧化氯釋放量,這個是一個技術活,不僅需要控制釋放量,還要保證這個釋放量能維持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氯濃度在一個能夠殺滅病毒的范圍之內。
比如消毒猿牌除菌安心卡,它采用的是高純二氧化氯,通過特殊的緩釋技術,讓二氧化氯的釋放始終保持在最合理的濃度內。
電腦報:市場這類隨身卡產品也有稱自己為“防護卡”的,然后強調殺菌功能,再在產品詳情頁中有意無意介紹病菌,是否存在文字上的“偷梁換柱”行為?消毒(除菌)、滅菌、殺菌、抑菌、抗菌五個專業(yè)術語區(qū)隔在哪兒?
鄧德春:先看看這幾個術語,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主要通過通俗的語言來表述——消毒(除菌):殺滅一般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主要針對的是細菌類繁殖體的增殖,即控制菌群的增長。但不包含對芽孢,嗜熱菌等殺滅作用。對應的藥劑稱為消毒劑,也是我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產品,屬于化學消毒法。也可以通過紫外線燈等進行物理消毒。
滅菌:消滅一切菌類的過程,包含繁殖體和芽孢類全部殺滅。比如通過高壓鍋高溫滅菌法。滅菌往往需要特殊的器具。
殺菌:殺死微生物和繁殖體,也可以理解為殺滅致病菌的過程,但芽孢、嗜熱菌等非致病菌可能仍然存在。
抑菌: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作用叫抑菌,它主要是通過一定手段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
抗菌:抑菌和殺菌作用的總稱為抗菌。
通過上面幾個術語的分析,不難看出,消毒(除菌)可以理解為一種化學或者物理的處理方法,而滅菌、殺菌、抑菌和抗菌更傾向于處理的過程。
消毒卡的主要功能在于消毒(除菌),它能實現的是殺滅病原微生物。而這個殺滅作用,需要通過專業(yè)機構檢測來界定。部分消毒卡的生產廠商并不具備相關資質,所以只能稱自己為“防護卡”,詳情頁自然也不敢說自己的詳細作用了,屬于一種擦邊行為。至于這種產品是否有用,就不得而知了。
電腦報:消毒卡動不動就99.98%的除菌率,這個數據如何得到的?是夸大宣傳還是測試上有貓膩呢?
鄧德春:二氧化氯具有“萬能消毒劑”
屬性,只要在足夠且合理的濃度內,它是可以達到99.98% 的殺菌率的,這點本身并沒有問題。
殺菌率主要通過前述具備資質的CMA檢測機構確認。只要是正規(guī)的CMA 檢測機構,我們認為其殺菌率是可以認可的。重點就看報告上是否具備CMA 字樣。如果是非CMA 檢測機構,不具備效力。
消毒卡方面,我們反復強調“緩釋”和“濃度”,是因為這是消毒卡的技術難點所在。只有緩釋才能解決濃度的問題,而濃度也需要緩釋來控制。部分產品只是簡單將二氧化氯裝一下袋就說自己是消毒卡,這種產品的釋放量不可控,有可能因為太濃影響人體健康,也可能因為太淡,達不到殺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