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學 翁賽玉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篇章與篇章不是隨意的,往往存在一定的邏輯性思維、整體性思維、審辯性思維等多元思考。審辯性思維是一種通過理性達到合理結(jié)論的過程。它是一種有目的的不斷調(diào)整、更改判斷的思維方式。這個過程中包含著基于原則、實踐和常識之上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它能夠讓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深度的思考和探究,讓學生能夠在原有閱讀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群文閱讀當中找尋到自己認知上的依據(jù)。那么,在群文閱讀當中,如何才能凸顯出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呢?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思考中探究群文閱讀的基本原則,讓他們能夠在自主閱讀中不斷地思考、質(zhì)疑、探尋和總結(jié),找到群文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對他人思想的評判中學會審辯。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讓群文閱讀能夠發(fā)揮出它應有的實效。
當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模式化教學問題突出,學生缺乏自主探究欲望,主體性體現(xiàn)不充分。不僅如此,學生在閱讀方法以及閱讀思維方面都存在一些誤區(qū)。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它們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大都照搬前人教學模式,很少有教師依據(jù)本班的教學實際,探尋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情的分析,就會使群文閱讀毫無實效。因此,探尋全新的教學模式非常關鍵。群文閱讀以怎樣的課型展開?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融入閱讀,這才是凸顯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辯性思維的基礎。
閱讀是學生的事情,當前課堂上存在著教師思維牽引的現(xiàn)象,整個課堂可以說是為教師而設。課堂成為教師表演的舞臺,學生并沒有成為其中的重要角色,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zhì)都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思維發(fā)散的空間不夠廣闊,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形成受阻。
群文閱讀,它更能集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感性。群文的組合方式不同,那么,探尋的角度也不會相同。教師的思維也許是固定化的,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會依據(jù)教參設定主題。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理解主題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這樣,學生的個性思考會充分呈現(xiàn)出來。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在其中形成與教師不同的思路,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辯思維的方式。當前的現(xiàn)狀是學生沒有權(quán)利和自由,不能自主思考主題設計的意圖。
群文閱讀方法單一、不明,也是當前閱讀中存在的重要問題。當前,教師在閱讀中很少讓學生自主思考,學生缺乏方法指導,在閱讀的過程中很盲目。盲目呆板的閱讀就會直接導致學生閱讀能力的低下。比較法、探究法、問題法等都沒有被有效運用。這樣,學生的審辯性思維能力也就無法形成。
當前,群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模式的構(gòu)建以及學生群文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方面。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過于追求標準答案,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對于問題沒有更加全面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理解比較片面化,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方法引導,這就讓審辯性思維發(fā)展受到了阻礙。為什么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會缺乏這樣的思維特質(zhì)呢?原因主要有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
首先,在教師方面,教學思想陳舊,教學態(tài)度懈怠,滿足于經(jīng)驗主義,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都導致了群文閱讀中學生審辯性思維能力受阻。不僅如此,教師的教學眼界和教學視角,也成了影響群文閱讀教學實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其次,學生方面,惰于思考,只讀不思。這是群文閱讀中審辯性思維缺乏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等待教師的結(jié)論,對于結(jié)論毫無質(zhì)疑。缺乏探索的熱情和自主性的認知,學生思維被局限在課堂,且不愿突破。如此,他們的個性化思維無法呈現(xiàn),更無法談及審辯性思維。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快速且高效完成閱讀,考驗著學生的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也考驗著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可以說具有較高的學習要求。教師要積極尋找審辯性思維缺乏的原因,從教學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做出新的教學嘗試,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幫助學生建立全新的思維架構(gòu)。具體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慎思明辨應該是學習的基本態(tài)度。慎重地思考,清晰地分辨,這是古人學習的基本原則,這樣的原則依然可以沿用到現(xiàn)在。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不要將自己已有的認知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探尋群文的原則,讓他們能夠在群文當中尋找內(nèi)在的思想聯(lián)系,從而對單篇文章的個別屬性質(zhì)疑,在這樣的原則探尋中學生的審辯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思故我在,離開了思考的群文閱讀缺乏精神靈魂,就高中學生的閱讀實踐而言,教師完全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靈活思考。
例如,在《沁園春·長沙》《紅燭》《百合花》《哦,香雪》這一組文章的閱讀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能夠在其中探尋群文閱讀的基本原則。然后提問:“在閱讀完這組文章之后,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在這組文章中,你們是否發(fā)現(xiàn)了青春的價值、青年的力量?在這篇文章當中,哪一篇文章的情感表現(xiàn)力更強一些呢?這組文章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展開了自主閱讀,并且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不僅根據(jù)教師的引導方向做出了思考,還對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做出了深度的質(zhì)疑。比如有的同學說:“在這一組文章中,《哦,香雪》體現(xiàn)出來的對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之前的那幾篇文章的勇敢、奉獻精神有不同之處,它更能讓我們看到進步的力量,看到創(chuàng)新的勇氣?!边@樣的閱讀就完全體現(xiàn)出了審辯性思維。讓學生有思考的權(quán)利,讓他們能夠在自主閱讀中尋找群文的共性,能夠在群文閱讀當中樹立整體的閱讀思維,讓學生擺脫單篇閱讀的局限,使其思維拓展更加深入,讓他們在這樣的閱讀中真正感受到思考的價值。一組文章是否有閱讀價值在于教師能否提取這些文章的共同問題,對教師而言需要引導學生在同組文章中發(fā)現(xiàn)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問題去解讀。
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閱讀任務,以任務驅(qū)動的方式提升群文閱讀的實效性。在這樣的任務設計中,教師會找到任務的標準答案,即使學生回答不出這個答案,也會對其進行引導,讓他們的答案和教師設定的標準答案一致。這樣的教學方式?jīng)]有給學生質(zhì)疑的權(quán)利,也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了限制。那么,語文閱讀當中的群文閱讀是否就必須要有標準的答案呢?這應該引起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思考。在開放性問題當中,答案并不唯一,每個學生都有質(zhì)疑的權(quán)利,也都有對于標準答案選擇的權(quán)利。所以,引導學生敢于質(zhì)疑才是群文閱讀當中培養(yǎng)學生審辯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審辯性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故都的秋》《我與地壇》《赤壁賦》《荷塘月色》這一組文章的閱讀當中,教師讓大家提前看了單元閱讀目標,這一組文章體現(xiàn)出了人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一組文章都屬于寫景抒情散文,能夠體現(xiàn)出情景交融的特征。在閱讀的時候,教師應該允許學生有別樣的聲音,比如有的同學說:“在《我與地壇》這篇文章的閱讀中,我覺得情感融入得更濃烈,它通過母親的生活場景寫出了對母親的感恩精神。在這篇文章當中,寫景的部分較少,相對于《赤壁賦》《荷塘月色》景色淡了些,情感濃了些。”學生閱讀思維呈現(xiàn)出了審辯性的色彩,敢于批判,敢于尋找相關的依據(jù),這就讓閱讀更靈活、更自由、更高效。對于這樣的思維特色,教師要給予更多的肯定、尊重、鼓勵,讓每個學生都為擁有這樣的思想而自豪。高中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甚至有自己的閱讀理解,教師不能拿著所謂的唯一、公正、準確的答案去衡量學生的見解,畢竟文本閱讀存在著“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xiàn)實情況。敢于質(zhì)疑,對群文閱讀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應該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權(quán)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更應如此,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能夠使學生對已有的認知進行突破性的改變。這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有活力,而且還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敢于批判、敢于革新。
群文閱讀當中需要方法的引導,在高中生的閱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而選擇的權(quán)利應該在學生自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性思維,就應該讓學生具備理智的判斷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理性的判斷中探索閱讀的真實意蘊。培養(yǎng)學生審辯式思維主要包括認知技能和人格氣質(zhì)兩個方面。教師在課堂中也應該給予學生自我探尋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群文意蘊的指導下,豐富自身人格氣質(zhì),讓學生在選擇方法的過程中,學會反復的分析和推論,借助有效的信息,完成自己的閱讀使命。
例如,在《祝?!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這組文章的閱讀當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尋群文閱讀的意蘊,讓學生能夠?qū)W會分析小說當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說創(chuàng)作的技巧,讓學生能夠在對文本閱讀理解分析的同時跳出文本,學會自主創(chuàng)作,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提升。這一組文章當中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中運用了多樣化的表現(xiàn)手法,尤其在人物刻畫方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肖像、動作、語言、細節(jié)分析人物的方法,通過具體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感受人物的處境,體會人物的精神世界,讓學生能夠在反復的分析和推論當中尋找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相關技巧。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反面的素材,使學生將文本內(nèi)容與這些反面素材進行比較,從而有批判、有贊揚、有借鑒、有反思。這樣的思維模式能夠為學生審辯性思維能力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方法是學習各項知識或技巧的手段,針對不同的群文閱讀主題,教師需要給學生指導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讓學生能學習并掌握這些方法。在群文閱讀當中,高中生需要方法的引導,更需要借助群文閱讀的思想意蘊,提升自我的內(nèi)在思辨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式思維素養(yǎng),讓學生敢于批判、敢于分析,敢于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
審辯性思維如何才能更好地彰顯出來?教師不妨給予學生討論的機會,讓他們將自己的看法如實地表露出來,尤其是在群文閱讀當中,每個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而個性化地理解恰恰能夠凸顯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審辯性思維能力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學生在討論中分析評判他人的思想,找到推翻他人觀點的依據(jù),如此,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思考,更清晰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意蘊。呈現(xiàn),是一種自我信任。在閱讀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自我呈現(xiàn)的機會,使其能夠在多重思維方式中尋找自信,學會批判和思考,學會表達和推斷。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參與其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當中理順思路。
例如,在《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拿來主義》這一組文章的學習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有關學習的話題,讓學生對文本分析的同時學會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學會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說:“古人的學習之道在當今仍然可以沿用,學習是永恒的話題。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我們應該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它應該成為我們娛樂的方式,而不應該成為一種負擔?!边@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方式。當前,還有同學會有其他的觀點,教師要讓學生對他人觀點進行評判,使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涵有了深入的理解。這樣的審辨性在閱讀當中尤為重要。學習離不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況,高中生要有自己的理解,要積極引導他們參與這樣的教學互動,在互動中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在互動中才能知曉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個性化的理解,從而引發(fā)同學們審辯的可能。這種討論讓審辯性思維得到更好的外顯,在思維顯現(xiàn)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審辯式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批判,更好的發(fā)展,更好的傳承,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討論中實現(xiàn)自我的不斷突破,讓思維更活躍、更廣闊。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群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式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探尋文本的思想意蘊,找尋思想意蘊形成的基本原則,讓他們能夠在群文中尋找共性,在共性中體現(xiàn)個性。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積極的思考和討論當中,敢于質(zhì)疑文本,敢于探尋出文本當中的創(chuàng)新價值,才能彰顯出審辯性思維特質(zhì)。這也能夠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服務,也能夠彰顯出當代青年的精神活力,塑造更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