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山河小學 范月紅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閱讀是學生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小學生將在課外閱讀中獲取的知識與課本中了解的內(nèi)容整合成一個立體的體系,這個體系便是他們看待世界、解決問題的基本視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融合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簡單來說就是“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其作用可以體現(xiàn)在多方面。
首先,寫作對于詞匯量與生活經(jīng)驗比較少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很多學生都會對寫作文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而在讀寫結合的情況下,學生不僅可以從閱讀文本中提取素材,也在閱讀后擁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寫作自然也就變得水到渠成,長期下來,學生的畏難心理很容易消除。其次,寫作是對學生情感的表達,在理解閱讀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后,學生通常也會產(chǎn)生一些情感上的變化,這時如果引導其通過文字來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那么學生就能夠獲得與作者類似的情感經(jīng)歷,并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理解。最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會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與語言運用訓練變得更加系統(tǒng)、完整,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及寫作教學,使二者相互關聯(lián)、相輔相成,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讀寫結合。
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促動他們主動學習的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量,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心理和身體都還處于快速發(fā)育中。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學生的喜好有更深入的掌握,在課堂上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學生只有感受到了樂趣,他們在學習中才能真正做到更加投入。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帶領學生進行文本內(nèi)容分析的方式逐漸地對學生的寫作思維進行培育,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好地認識兩者之間所具有的關聯(lián),進而有效促進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教學《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其最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能夠流利地進行課文的朗讀,在課文朗讀中探究爬山虎所具有的特點,并且分析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表達方式以及具體的觀察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生活。本節(jié)課也有其自身的重點以及難點,其最為主要的重難點就是學生如何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對爬山虎的腳和葉子的特點進行描述。教師在針對主旨內(nèi)容向?qū)W生講解完畢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觀察并且總結,讓學生明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觀察以及總結的重要意義,之后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成果布置寫作任務,使學生能夠應用自身在課堂上所掌握的技巧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有效描繪。教師圍繞學生感興趣以及喜歡的課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逐漸形成寫作思維,為他們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打下扎實、全面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包含了小說、散文、文言文以及詩歌等多個不同類型的作品,其中選編了很多名著片段,這些都是我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實施引導,促使他們能夠詳細地分析名著的內(nèi)容,有效地豐富寫作素材。
從以往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在組織名著教學的時候,大多都只是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面對長篇名著,學生很少能夠真正形成研讀的興趣,在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都是通過應付的方式來對待名著的學習,這也導致他們對于名著之中所蘊含的真理難以深度理解。因此,從具體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應該加大對于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往往不需要完整地將整本書看完,他們只需要認真地研讀課本中所提供的片段即可,之后進行讀后感的撰寫,實現(xiàn)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師教學《猴王出世》這篇文章,本節(jié)課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qū)ξ谋镜膬?nèi)容產(chǎn)生一定的理解,要求學生能夠依照故事中所描述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復述。
教師可依托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猴王出世的場景能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于猴王的看法,想一想在猴王的身上哪些品質(zhì)是值得學習的。最后,將教學的內(nèi)容真正地落實到書本之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本文之后寫觀后感,說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最為真實的想法,包括閱讀名著的過程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方面的影響、自己從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體會到了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等,這些都可以是學生寫作的內(nèi)容。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分析名著內(nèi)容,使學生的寫作意識能夠真正得到有效強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實現(xiàn)讀寫有機聯(lián)合。
要想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日常積累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能夠帶領學生針對文章的主旨進行分析,而且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整體的寫作結構,重點關注文章在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優(yōu)美的語句等,并且對于這些信息進行單獨記錄,定期進行總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還可以適度地進行批注,包括自己對于這些內(nèi)容有哪些看法以及評價記錄這些內(nèi)容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感悟、哪些方面的影響,這些都是學生后續(xù)進行小練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素材。如果學生能夠逐漸形成這一良好的習慣,那么他們在寫作過程中的語言內(nèi)涵也能逐漸得到豐富,為后續(xù)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進行語言以及詞匯的積累,每個星期都安排固定的時間帶領學生拓展知識面,通過掌握一些課堂內(nèi)難以接觸到的內(nèi)容來實現(xiàn)自身知識儲備的有效豐富,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拓展學生視野的目的,使學生能夠真正從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出發(fā)來實現(xiàn)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通過這樣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點滴,把每天在家庭中以及學校中發(fā)生的事件記錄起來,可以記錄讓自己生氣的事,也可以記錄讓自己感動的事,還可以記錄讓自己振奮的事。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并不進行主題的設置以及限制,其最為重要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學生語感的強化,對學生語言應用的技巧進行有效的鍛煉,幫助學生抒發(fā)情感。
寫作練習的過程是素材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生表達自己在閱讀后所思所想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結合作品的主旨思想以及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轉述寫作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好詞好句,久而久之,學生也能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
例如:教師在教學《普羅米修斯》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有學生明確提出,雖然這篇文章并沒有使用過于華麗的語言,也并沒有直接的抒情性描寫,但是通過若干個小的事件卻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普羅米修斯這一人物形象,對此,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內(nèi)容記錄下來,可以同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感悟。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閱讀同類型的希臘神話故事,并對其中的寫作手法、故事結構以及經(jīng)典的詞句進行總結。課后,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讀后感作業(yè)的方式,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文章給自己帶來的啟發(fā)。很多學生表示,故事的主人公普羅米修斯犧牲自我奉獻人類的精神非常值得學習,教師則可以進一步對學生實施引導,要求學生仔細思考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從哪些小事入手,為人類的發(fā)展作貢獻。這樣的方式既深化了學生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也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寫作素材,錘煉寫作能力,教學效果整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