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甘泉中心學校 王保平
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征,強調學生應該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習得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并得到思維、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從而為學生的終身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語文習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其以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為目標,在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
傳統(tǒng)寫作教學存在著枯燥、乏味的特征,單一的素材累積形式嚴重抑制了學生寫作學習的熱情,寫作教學開展的質量不理想,通過寫作學習學生難以得到思維與能力的發(fā)展。而素材累積與寫作實踐的高效開展實現(xiàn)了寫作教學形式的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獲取途徑被有效拓展,現(xiàn)實生活與寫作學習的渠道也被打通,學生得以在趣味、多樣的寫作情境中豐富知識儲備,發(fā)展寫作能力。同時,學生的寫作學習熱情與動能也受到激發(fā),他們能夠在高度能動性的引導下推進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開展。素材積累與寫作實踐的組織對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與成長需求均具有重要意義??偠灾?,素材積累與寫作練習實踐的高效開展突出了寫作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切實提升了寫作教學的質量。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均缺乏足夠的關注,學生在語文習作教學中僅僅能夠機械應用累積的素材開展寫作實踐,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受阻,制約了學生的終身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而寫作素材的積累與寫作練習的強化,推動了語文寫作教學的高效開展,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立足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活躍、貪玩好動與興趣廣泛的特征進行習作教學計劃的設計,推動學生語文習作素材的累積與習作實踐的開展,使學生在素材累積與寫作實踐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豐富情感體驗,培育審美情趣。寫作素材累計與寫作實踐的開展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利用寫作表達觀念與情感,保障寫作教學的實際效益,切實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材是語文寫作開展的基礎,寫作教學的高效開展同樣也離不開語文教學的支撐,因此,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時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資源,深入剖析教材資源中蘊含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讓學生圍繞語文教材開展寫作練習,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能力,為寫作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教師在圍繞教材資源開展寫作練習的過程中,要確保寫作練習目標與教材內容的高度契合,讓學生在仿寫、擴寫、改寫以及續(xù)寫過程中得到寫作技巧與情感體驗的豐富,針對性地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寫作能力。
例如:教師在圍繞《爬天都峰》一課開展寫作練習時,可以進行仿寫訓練,讓學生參照《爬天都峰》一文的寫作風格與寫作順序進行仿寫,分享自己的爬山經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當教師圍繞《圓明園的毀滅》一課開展寫作練習時,可以進行改寫訓練,讓學生給圓明園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結局,激活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傊?,寫作練習與課文內容的高度契合能夠確保寫作練習效果發(fā)揮最大化,對優(yōu)化寫作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
課外讀物中蘊含著豐富的語文資源,是學生豐富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想提升素材積累的實際效益,就要將課外讀物引入寫作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外讀物的整體感悟與細節(jié)記憶受到啟發(fā),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實現(xiàn)寫作思路的拓展。教師在組織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確保課外讀物的豐富性與適宜性,保障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圍繞《我的心愛之物》這一寫作主題組織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意識地閱讀、記錄課外讀物里主人公的心愛之物,明白一件事物能夠承載的記憶與情感,切實強化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寫作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珍視的事物進行故事寫作,使學生能夠通過寫作進行情感抒發(fā)與故事記錄,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寫作與生活息息相關,寫作來源于生活,又賦予了生活新的含義。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資源,讓學生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獲取生活化的寫作素材,強化寫作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夯實學生語文寫作的基石。寫作練習的生活化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使學生能夠通過寫作實踐回憶生活、反思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道理,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借助語言文字表達觀點、思想與情感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與情感的發(fā)展。在推進寫作練習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推進生活化寫作練習題目布置的常態(tài)化,鼓勵學生主動關注生活中的寫作素材,豐富自身寫作積累。
例如:教師在圍繞《這兒真美》這一主題開展寫作實踐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讓學生深入生活,明確生活中值得記錄的事物,將其歸納到自身的寫作素材累積中,切實強化學生習作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寫作活動的開展能夠有事實支撐,組織學生圍繞家鄉(xiāng)進行景色介紹與情感抒發(fā),優(yōu)化習作質量,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構建寫作情境在優(yōu)化學生寫作實際效益中發(fā)揮著關鍵的作用,通過趣味寫作情境的構建,學生能夠置身于寫作主題的情境中,獲取沉浸式的體驗。情境構建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寫作主題內涵的理解,提升寫作素材應用的準確性與深刻性,保障寫作教學的實際效益。與此同時,寫作情境的構建也契合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fā),學生能夠以高度熱情參與到寫作練習中,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影響。
例如:在圍繞《家鄉(xiāng)的風俗》這一主題組織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學設備進行生活化情境的構建,利用聲音、畫面與視頻營造家鄉(xiāng)節(jié)日的氛圍,讓學生在沉浸式寫作情境中完成作品,豐富習作中蘊含的情感,強化寫作素材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合評價的開展為學生回顧、反思寫作學習過程提供了契機,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時要注重開展綜合評價。一方面,教師要從自身角度出發(fā)用綜合評價科學、客觀、合理地對學生寫作能力水平進行評價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寫作學習中存在的漏洞;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組織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讓學生通過評價他人的作品審視自己,完善對自身寫作能力的認識;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利用鼓勵性評價與指導性評價,激活學生的寫作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圍繞《介紹一種事物》這一寫作主題組織寫作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首先通過自批與互批,初步認識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交流與討論去借鑒他人的寫作經驗、獲取他人的寫作素材,在自我反思評價中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進行集中點評與分析,闡述學生整體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優(yōu)點,并通過鼓勵強化學生的寫作動機,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也開始凸顯,教師要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要通過寫作教學的優(yōu)化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以及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教師在組織寫作教學過程中,要從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與身心發(fā)展特征出發(fā)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積極豐富寫作素材積累的形式,讓學生學會從課本內容、課外閱讀以及生活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的寫作資源,切實豐富學生的寫作積累,并通過趣味化、生活化、多樣化的寫作練習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教師也要通過寫作情境的構建,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審美體驗,切實保障寫作教學的實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