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本果
二十大金句
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chǎn)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沖鋒號,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以零容忍態(tài)度反腐懲惡,決不姑息。
這個金句是關(guān)于“反腐”的,我們不妨看看先秦諸子們與“反腐”相關(guān)的文字。
《莊子》
黃帝將見大隗(wěi)(傳說中的神仙名)于具茨(山名,在河南新密)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秉S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毙⊥唬骸胺驗樘煜抡?,亦奚以異乎牧馬哉?亦去其害馬而已矣?!?/p>
譯文:黃帝將要到具茨山去拜見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馬的少年,便向少年問路,說:“你知道具茨山嗎?”少年回答:“是的?!庇謫枺骸澳阒来筅缶幼≡谑裁吹胤絾??”少年回答:“是的?!秉S帝說:“這位少年真是特別?。〔恢恢谰叽纳?,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請問怎樣治理天下?”少年說:“治理天下的人,跟牧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趕走那些危害馬群的劣馬罷了?!?/p>
評析:誰說喜歡“曳尾于涂中”的莊子不問世事?在這個小故事中,黃帝以治理天下的事來問一個小馬童,小馬童竟然語出驚人:“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哉?”給人的感覺是小馬童說大話!然而緊跟的一句卻讓我們對小馬童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亦去其害馬而已矣”!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群體,只有去除有害的品質(zhì)與成員,才會向著健康與積極的方面發(fā)展。
從個人的角度,可以說身上某些不好的品質(zhì)是“害馬”;從團體的角度,貪腐等品質(zhì)低劣的人是“害馬”。去劣而存優(yōu),激濁而揚清,金剛怒目,菩薩低眉,雷霆手段,慈悲心腸,這才是真正的“善”,這才是真正的大仁政。
《論語》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狈t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譯文: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愛人?!狈t問什么是“智”,孔子說:“了解人?!狈t還不明白??鬃诱f:“把直的木頭放在彎的木頭上,就能把彎的木頭變直?!狈t退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他什么是‘智’。他說:‘把直的木頭放在彎的木頭上,就能把彎的木頭變直?!@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這話說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皋陶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中挑選人才,把伊尹選拔出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了?!?/p>
評析:“以直木壓彎木”,這樣的道理和反腐是一樣的,腐敗就是屬于“彎木”,所以必須罷黜;廉潔的人就屬于“直木”,所以要提拔重用,這樣才能讓上下各級官員清正廉潔,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會讓劣幣驅(qū)逐良幣,一個團體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就會日漸衰微沒落。這就類似于我們所說的“要讓一塊地不長毒草,就要種滿鮮花”。
《墨子》
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譯文:釣魚的人對魚躬著身子,并不是給魚的恩賜;用蟲餌去投喂老鼠,不表示喜愛老鼠。
評析:有一個詞叫“圍獵”,本意為“圍而獵之”。既然稱之為“獵”,就有獵手和獵物之分,獵手是想通過被圍獵者的權(quán)力牟取利益的人,而獵物則是手握權(quán)力的黨政干部。一個“圍”字,意味著不法分子眾多,涵蓋覬覦被圍獵者權(quán)力,伺機下手的各色人等。面對圍獵,被圍獵者心態(tài)各異、表現(xiàn)不同:有的投懷送抱,一拍即合,欣然笑納;有的諱莫如深,閃轉(zhuǎn)騰挪,變相收受;有的迫于壓力,抵擋乏術(shù),違心就范。如果黨員干部們明白墨子的這句話,就會清楚身邊許多對你“好”的人就是“釣者之恭”,就是“餌鼠以蟲”,恐怕就不會覺得這是他們在“愛”自己了。
《禮記·大學(xué)》
《禮記·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評析:上文是《大學(xué)》中的“三綱八目”。習(xí)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反腐?!安桓腋笔欠ㄖ平ㄔO(sh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以雷霆手段讓腐敗分子不敢腐;“不能腐”是制度建設(shè),完善用人制度,監(jiān)察制度,舉報制度,讓腐敗分子沒有制度的空子可鉆;“不想腐”是思想道德建設(shè),就是《大學(xué)》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這五目,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每一個干部都樹立高尚的價值觀,自覺抵制不正之風(fēng),社會自然就會少許多腐敗分子。
除此之外,反腐與倡廉是相輔相成的兩面,諸子們還有以下一些文字:
齊相晏嬰云:“廉者,政之本也;讓者,德之主也?!笨鬃釉唬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表n非說:“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管仲認為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