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藝術星球
資料卡
書名:《原來,中國畫這么有趣!》
作者:李絲 虞婷 劉澤華 等
編著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兒童美育啟蒙圖畫書,由中國美術學院專家團隊打造。全書共6冊,每冊介紹一幅中國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韓熙載夜宴圖》《洛神賦圖》《簪花仕女圖》《明皇幸蜀圖》,帶孩子品味畫里豐富的細節(jié),發(fā)掘名畫背后的故事,學習國畫鑒賞與繪畫的常識,還可以動手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繽紛的板塊設計,童趣易懂的解讀,適合親子共讀和師幼共讀。
推薦理由
中國畫描繪了歷朝歷代的山水風貌,記錄了古人的所思所想,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套書帶領孩子從一幅幅名畫出發(fā),走進古人的生活,親近傳統(tǒng)文化,通過兒童化、現(xiàn)代化的語言,把晦澀的術語解釋得生動有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兒童藝術領域的三大核心素養(yǎng),即感受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鑒賞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調動多種感官去參與。這套書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調動孩子的五感,書中有大量放大的細節(jié),還設置了很多互動藝術游戲,如涂青綠山水、學畫花鈿,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想象力。此外,每本書都配有動畫視頻,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讓國畫動起來”,孩子們仿佛跟著“中國畫小導師”一起暢游畫中世界,邂逅美麗的洛水女神,看唐美人的時裝秀場,參加韓熙載熱鬧的晚宴,翻越難于上青天的蜀道,游歷北宋大好河山,最后隱居富春江畔看美景。
創(chuàng)作者訪談
中國畫是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了古人對自然、社會等方面的認識。如何把中國畫里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我們請中國美術學院社會美育學院教師、叢書作者李絲為大家解讀。
問:很多家長重視美育和傳統(tǒng)文化,讓孩子從小學習書法、國畫。您認為對于兒童來說,學習國畫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絲:幼兒時期開始國畫鑒賞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傳統(tǒng)藝術審美,提升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比如宋代李唐的《采薇圖》,畫的是伯夷叔齊寧愿餓死也不食周粟的故事。孩子們通過讀畫,了解到原來在古人的世界里,氣節(jié)堪比生命。
問:請談談創(chuàng)作這套書的初衷。
李絲:最大的初衷來自于對中國畫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很多家長請我推薦適合孩子看的中國畫繪本,我在線上線下尋找相關圖書,但發(fā)現(xiàn)這類書籍少之又少,大多是論文的整理,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看懂,這對小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并不友好。
我本科學的專業(yè)是美術教育,研究生學的專業(yè)是國畫鑒藏。其實,中國畫中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表達了充滿詩意的審美觀。于是,我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研究如何從孩子的視角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去呈現(xiàn)內容,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經(jīng)過3年的打磨,才有了這套書。
問:為什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畫中選取了這6幅畫呢?
李絲:這套書很可能是孩子走進國畫世界的啟蒙讀物,因此,在選畫上我們斟酌了很久,原則就是要有理、有趣、有知識。首先要尊重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按照朝代排序,比如唐代和宋代的風格大有不同,孩子們看畫時會有直觀的感受。這套書還應涵蓋廣博的知識面,有山水畫、人物畫,我們選取的這幾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問:中國畫相關知識涉及面很廣,從繪畫技巧,到敘事方式、歷史典故等,內容龐雜瑣碎。這套書針對兒童讀者群體,編著的思路是怎樣的?
李絲:每一冊書都是對一幅畫的精讀,我們希望孩子通過對一幅畫的深入了解,懂得下次再看到山水畫或人物畫的時候,要從哪些方面去鑒賞,授之以漁。
比如《洛神賦圖·美麗的洛水女神》,是根據(jù)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創(chuàng)作的。我們以“讀日記”的方式打開這幅畫卷,以圖配文字,每一篇“圖文日記”都記錄了有趣的故事。閱讀過程中,孩子們會了解到,原來這幅畫是古代的故事畫,可以將詩文和畫面相結合來看。
比如《韓熙載夜宴圖·快樂的宴會》,里面有一個構圖神器——屏風,它可以劃分不一樣的時空。雖然畫中的場景和人物比較豐富,主角也多次出場,但是通過屏風的隔斷,我們就可以把宴會的節(jié)目區(qū)分開:屏風的左邊,韓熙載在敲鼓;屏風的另一邊,他又換了件黑袍在休息。不然孩子們會很奇怪,畫里怎么有5個韓熙載?
問:書中給每幅畫起了一個副標題,如《千里江山圖·北宋的大好河山》《富春山居圖·隱居江邊看美景》,這兩冊書最具特色的內容是什么呢?
李絲:這兩幅畫的風格是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前者是18歲天才少年王希孟豪情萬丈胸懷北宋大好河山的澎湃之作,后者是年過八旬的黃公望看淡人生的淡然之作。兩者有非常鮮明的對比。
《千里江山圖·北宋的大好河山》看上去金碧輝煌,為什么呢?原來,王希孟受到了皇帝宋徽宗的賞識,用皇帝賞賜的寶石研磨成粉末畫畫,這兩種寶石研磨的顏色就是石青和石綠,因此,這幅畫看上去金碧輝煌,不愧為青綠山水的巔峰之作。
而《富春山居圖·隱居江邊看美景》這本書帶孩子了解黃公望坎坷的一生。我們總結了黃公望學習山水畫的經(jīng)歷:首先是讀萬卷書,畫文人畫;第二步是虛心求教,博采眾長;第三步是以自然為師,行萬里路;最后是用心觀察、感受,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世界。
問:書中有很多專業(yè)的繪畫知識技巧,如“皴”的技法,如何畫水面、構圖敘事等,孩子能夠通過閱讀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手法嗎?
李絲:其實“皴”對于很多家長來說也是新詞語,它指的是用畫筆來表現(xiàn)山石和樹皮紋理的畫法。北方的山都是堅硬的山石,所以山的紋理看上去像斧頭劈開的,古人取名“斧劈皴”。通過書中的講解,孩子們下次看到石頭,就會觀察石頭上的紋路是什么樣的,也可以給它取個特別的名字。這樣就將國畫知識與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希望孩子們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世界,充滿詩意,充滿更多的人文關懷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