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馮睿 王倩
考情透析
2023年中考語文試卷對“微寫作”,即傳統(tǒng)的小作文的考查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考查目標單一,要求考生“能用精練的語言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抒發(fā)情感;能寫簡短的應用性語段”。二是寫作內容的規(guī)定性、約束性更強,或給出限制條件進行場景描寫,或要求撰寫報刊某個版面的投稿指南,或就某個問題擬寫交流發(fā)言稿或微型演講稿,或就某一內容寫一段簡單的劇情等,考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越來越小。三是與生活結合更直接、更緊密,引導考生關注現實生活,對熱點、焦點問題有自己的獨特思考,從各個側面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篇幅短小,有嚴格的字數限制,通常在100~300字,要求考生“帶著鐐銬跳舞”。除了在作文板塊外,不少“微寫作”考題出現在綜合性學習板塊中,要求考生根據情境,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并解決實際問題,但也有例外,如,2023年廣東卷小作文放在現代文閱讀小說《桂圓》的最后一題,要求考生結合選文內容,緊扣節(jié)目主題,代“惠仁堂”的傳人寫一段話,向電視臺推薦政府授予爺爺的這塊牌匾。這類“微寫作”讓小作文與現實生活貼得更緊,考查形式更為靈活。
微寫作在命題形式上,主要有微應用、微評論、微描寫、微說明等。
一、側重交際應用的“微應用”類——要求考生熟練掌握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應用文體。如請柬、(情境)短信、廣告詞、活動通知、頒獎辭、留言條、歡迎辭、歡送辭、短消息等。命題者注重考查考生在某種情境中寫出相應的應用文文體的能力,還關注體現策劃統(tǒng)籌能力的特殊文體,如策劃書、計劃方案等。這就要求考生具有超強的語體意識,才能準確表達并解決實際問題。如,德州卷第21題:東盟某國某校研學團來德州進行研學。德州某中學學生會征集為期一天的研學路線設計方案,請你參照德州旅游景區(qū)相對位置圖做一個合理設計,并闡述設計理由。廣元卷第24題:文明是一座城市發(fā)展的靈魂,是一座城市進步的標志。為配合我市創(chuàng)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學校開展“講文明,樹新風”主題活動,請以學生會的名義,面向全體學生寫一篇倡議書。要求:闡述目的,提出要求,格式正確,至少提出兩點倡議。
解答此類題,必須熟悉常用文體,掌握標準格式;遵照答題要求,抓住得分要點;分清情境場合,注意身份措辭。防止進入文體雜糅、謙敬不分、措辭不當等誤區(qū)。
二、側重思辨賞析的“微評論”類——要求考生能夠對新聞事件、社會現象、熱點問題、詩文漫畫等發(fā)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拔⒃u析”特別重視對熱點事件進行關注,如家國情懷、落實“雙減”政策、厲行節(jié)約、遺產保護、培養(yǎng)素養(yǎng)能力等。在形式上,或是圍繞某一話題展開討論,或是辯論賽一方的辯論詞等。考查意圖在于讓考生在了解時事的基礎上,學會理性思辨,形成自己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如郴州卷第23題:2023年郴州市體育中考取消了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跑步測試項目。對此,有人支持也有人持否定態(tài)度。請你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談談你的看法。要求:①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證合理;②150字左右。
解答此類題,要由事件本身生發(fā)議論,先擺出自己的看法,即觀點先行,再結合自身或身邊的事實闡述理由,觀點和理由一定要形成恰當的支撐關系,做到觀點鮮明,理由充分,且字數恰當。嚴防進入偏重記敘、缺少評價或觀點過于偏激、評價明顯失當等誤區(qū)。
三、側重再現描摹的“微描寫”類——要求考生進行各種各樣的描寫、描述、描繪、描摹等,進行各種各樣的想象和對想象作出描繪等。具體可包括肖像、言行、心理、場面、想象及綜合性描寫等。如河北卷第8題:閱讀《紅巖》整本書之后,小冀同學針對《紅巖》的結尾部分展開聯想,寫了一則讀書筆記。請以此為例,為《紅巖》開頭部分寫一則讀書筆記。
解答此類題,首先強化五“要”,即審題要細,扣題要準,思路要清,聯想要豐,措辭要當。其次要加強對人、事、物的觀察,強化對細節(jié)的放大和還原能力。再次要記誦精彩文句,借鑒描寫方法,反復練習,積累佳詞麗句,適當嵌入,文辭生輝。行文中還可以適時加上必要的想象和聯想,以豐富描繪的內容。嚴防進入對題旨限定的要素囊括不全、顧此失彼或整篇的語言風格不協調等誤區(qū)。
四、側重條理陳述的“微說明”類——要求考生采用說明的表達方式對事物進行簡單說明和介紹。一般考查的是介紹日常實用物品、一部影視作品、一處場所或一種建筑、時令特征,2023年還出現對給出的表格、圖畫等進行說明、闡釋的題型。如長沙卷第22題:光明中學將接待一批來參觀該校勞動種植基地的嘉賓。假如你是該校的講解員,請從下面的展板中提取有效信息,向嘉賓介紹勞動種植基地的特色。要求:①符合情境要求,語言得體、連貫、簡潔;②主要信息準確、有效、完整;③不超過140個字。
解答此類題,首先要突出文體特征,說明性的文字宜準確、平實、客觀,不宜插入主觀性太強的議論和評價性的文字;其次,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準確貼切地遣詞造句;再次,要有節(jié)制地使用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