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群
逐漸疏遠的朋友
一沫如她名字的諧音“emo”一樣,常常覺得很難過。學習、家庭、同學交往中充滿了讓她emo的事情,同桌、舍友、朋友都是她傾訴的對象。
從她的口頭禪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點嗎?假如她是你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你的感受如何?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一沫的同學和朋友似乎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jīng)]有耐心聽一沫說話,甚至有時候她走近同學,還沒開口,同學就找借口躲開了。
朋友們的心聲
察覺到大家態(tài)度轉(zhuǎn)變后的一沫情緒低落,很想知道她和同學之間出了什么問題,于是給幾位同學寫了紙條,詢問他們?yōu)槭裁床幌牒妥约赫f話,她收到了4個匿名回復(fù)。
看到同學的回復(fù),一沫恍然大悟,原來同學們是不想聽她的抱怨。她想不到平常心煩的念叨有那么大的傷害力,抱怨讓自己宣泄了情緒,卻把同學都從身邊嚇跑了。
透過同學的文字,看一看抱怨產(chǎn)生了哪些負能量?
“抱怨濾鏡”加倍負能量
影響自己,讓自身的消極難過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喜歡抱怨的人仿佛有特別的“抱怨濾鏡”,生活、學習中處處都能產(chǎn)生抱怨。他們往往會沉溺在自己的消極情緒里,日積月累,大腦會建立消極思維通路,遇到問題,消極想法會自動跳出來,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給自己裹上“負能量”外衣,讓同學望而卻步。以致于同學還沒有等一沫開口,就已經(jīng)預(yù)見她會散播抱怨負能量。
“傳染”他人,使他人不快樂。
情緒有傳染性,大腦中的鏡像神經(jīng)元能讓我們感受他人的情緒,并使我們產(chǎn)生模仿的沖動,例如我們常常會因為身邊他人的快樂、悲傷而情緒起伏??偸锹犓说谋г?,傾聽的人容易被這種“喪”的情緒感染,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會加上“抱怨濾鏡”。“人間小太陽”蒙上“抱怨濾鏡”,也會變成“陰雨天”。
避開抱怨的坑
偶爾抱怨可以釋放內(nèi)心的不滿、焦慮,可能還會讓身邊的人感覺親近。但如果抱怨沒完沒了,持續(xù)給他人輸出負能量,往往會讓傾聽的人倍感壓力,然后慢慢逃離。如何能避免陷入抱怨的泥潭?
一 、把握恰當抱怨的藝術(shù)
1.察覺自己的說話方式,不要把抱怨變成習慣。
偶爾抱怨、吐槽很正常,但如果總是覺得身邊的所有事物都很糟糕,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可以吐槽之處,就要小心自己是否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抱怨的習慣。
2.尊重傾聽者,抱怨時要考慮傾聽者的情況。
不要把傾聽者的傾聽當成理所當然,覺得對方看起來很親近,就一直不停地抱怨。傾聽我們的同學、朋友不是工具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學習安排,有自己的心情。
3.抱怨有度有技巧,正負平衡更輕松。
如果忍不住想要吐槽,還可以考慮“正負平衡”,向他人抱怨一件事情的同時,分享一件快樂的事。想象一下你是傾聽者,一個人和你談話只有抱怨,另一個人在和你抱怨的同時也會分享一些有趣和快樂的事,下一次你更愿意傾聽哪一位同學的談話?
二、如何減少抱怨?
1.遠離負能量
前面介紹了負能量會傳染,因此,當我們發(fā)現(xiàn)遇到的人、所處的環(huán)境讓我們感到負能量超標時,選擇恰當?shù)姆绞奖3志嚯x,我們受到的影響也會更小。
2.改變關(guān)注點,主動關(guān)注事物的積極面。
我們關(guān)注什么,就會看到什么。邀請你來做一個趣味的體驗:
請根據(jù)提示認真觀察本篇文章的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
請找出兩幅圖中的女孩有哪些相同之處,寫下來:
請找出兩幅圖中的女孩有哪些不同之處,寫下來:
發(fā)現(xiàn)了嗎?同樣是兩幅畫進行對比,我們的關(guān)注點不同,看到的就會不同。所以提醒自己關(guān)注積極面,我們就會主動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積極之處。
給自己一個“積極關(guān)注”任務(wù),回憶今天到此刻為止,讓自己感覺快樂、溫暖、感恩、積極的三件事,現(xiàn)在,請記錄下來這一天美好的瞬間。
最后,送上一個抱怨也可以變美好的彩蛋。
美國作家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中寫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上。”其實我們每次抱怨的背后,都代表了我們的一個愿望。例如一沫吐槽“數(shù)學好難”的背后是“希望數(shù)學成績更好”。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抱怨時,嘗試把注意力放在抱怨背后的愿望上,想辦法去實現(xiàn)愿望,這樣不僅能降低負能量值,還會發(fā)現(xiàn)朋友們更喜歡和我們相處,因為積極的情緒也會傳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