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媛,王曉鳳,汪靈燕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眼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上瞼下垂是臨床眼科常見疾病,該疾病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而導致后天性上瞼下垂的主要因素有眼部外傷、動眼神經(jīng)損傷、重癥肌無力等[1-2]。臨床表現(xiàn)為上瞼提肌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致使上瞼無法正常上提,從而遮蓋患者瞳孔,對患者視力產(chǎn)生不利影響[3-4]。上瞼下垂手術是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方法,且效果顯著,但治療效果不僅僅依賴于術者操作技術,在整形美容中,有效且正確的術后護理措施尤為關鍵。據(jù)文獻報道,給予上瞼下垂手術患者有效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5]。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是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護理方式,依據(jù)不同患者制定干預措施,貼合患者病情進行護理。研究指出,上述護理方式可明顯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結局[6]。鑒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對上瞼下垂手術患者術后效果及外觀滿意度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醫(yī)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4例上瞼下垂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n=52)和觀察組(n=52)。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行上瞼下垂手術;②具有正常溝通交流能力。排除標準:①合并患有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患有惡性腫瘤者;③患有血液疾病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且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s)
?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護理人員進行口頭宣教,叮囑患者不要觸碰術眼,減少戶外活動,避免用眼過度,遵醫(yī)囑按時涂藥膏、滴眼藥水、外出帶保護性眼罩等。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
1.2.2.1 針對性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上瞼下垂術后護理的認知程度,并依據(jù)認知程度制定對應的教育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術后可能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等,及時糾正疾病的錯誤認知,加深了解程度,引導患者積極配合臨床護理。
1.2.2.2 針對性飲食護理:護理人員主動了解并記錄患者的飲食習慣,依據(jù)具體營養(yǎng)需求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進食主要以半流質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避免大便用力引起眼壓升高。
1.2.2.3 針對性眼部護理:術后麻醉效果消除產(chǎn)生疼痛,可能會致使患者情緒不安,依據(jù)患者疼痛程度及術后眼部情況,給予患者針對性干預措施,如更換繃帶及藥物、使用冷凝貼和冷敷眼罩等;術后眼瞼水腫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眼瞼閉合不全,提醒患者睡覺時可抬高眼部并進行冷敷,護理人員多巡視病房,觀察術眼包扎松緊是否適度;術后局部按摩額肌10 min,2次/天,并配合閉睜眼、皺眉等,幫助局部瘢痕盡快消散,鍛煉肌肉運動靈活。
1.2.2.4 針對性護理干預: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術后恐懼、焦慮等情緒變化,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和想法,針對性給予患者心理輔導,或通過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鼓勵患者用更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并配合相應的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xù)干預1周。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狀況: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7]、抑郁自評量表(SDS)[8]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其中SAS量表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4個選項,評分>50分表示有焦慮癥狀,分值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SDS量表評分方法50~59分為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
1.3.2 術后效果:具體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眼瞼美學效果評價標準[10]
1.3.3 外觀滿意度:借助醫(yī)院自制外觀滿意度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4 生活質量:借助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9]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此量表包括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狀況、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分值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取[例(%)]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呈現(xiàn),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s,分)
注:*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images/BZ_180_1277_2435_2244_2546.png
2.2 兩組患者術后眼瞼美學效果比較:干預后,觀察組上瞼輪廓、雙眼瞼寬度對稱性、雙眼瞼高度對稱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眼瞼美學效果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眼瞼美學效果比較 (±s,分)
?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外觀滿意度(92.31%)較對照組(71.15%)顯著升高,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s,分)
表6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s,分)
注:*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
上瞼下垂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段人群,不僅對患者外觀產(chǎn)生影響,還會妨礙視網(wǎng)膜感光細胞的發(fā)育,引起患者視力減退,繼而干擾患者正常生活學習[11]。由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認知度有限,以及對術后能否恢復良好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可能會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無法完全配合醫(yī)護人員,致使術后并發(fā)癥增加,繼而影響術后效果及美觀度。因此給予患者術后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手術取得滿意效果的關鍵,相關研究顯示,對上瞼下垂手術患者進行術后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
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注重生命的內在質量,且強調社會及心理因素對人的影響,在護理工作中,不僅要關注疾病控制與治療,還要減少心理因素對患者的影響[13]。上瞼下垂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外觀產(chǎn)生影響,出現(xiàn)抬眉、皺額、脊柱后彎等不良事件,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另外,患者對手術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與焦慮,也會增加患者的負性情緒。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是指提前判斷治療過程中會存在的問題及不適,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給予科學的干預護理,從而提高護理質量[14-15]。本研究給予患者針對性健康宣教,及時糾正疾病的錯誤認知,加深了解程度,從而減少患者心理負擔;另一方面,積極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術后恐懼、焦慮等情緒變化,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擔憂和想法,針對性給予患者心理輔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可改善上瞼下垂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觀察組上瞼輪廓、雙眼瞼寬度對稱情況、雙眼瞼高度對稱情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外觀滿意度(92.31%)較對照組(71.15%)顯著升高,說明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可明顯提高上瞼下垂手術患者術后效果及外觀滿意度。究其原因,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是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且能根據(jù)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更加貼合患者病情及護理需求,可依據(jù)術后情況變化靈活、適時調整護理方案,相較于傳統(tǒng)護理方案更加科學合理[16-17]。通過針對性的眼部護理、飲食護理等,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繼而提高上瞼下垂手術患者術后效果及外觀滿意度。在生活質量方面,干預后兩組患者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可明顯提高上瞼下垂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綜上所述,上瞼下垂手術患者應用針對性系統(tǒng)護理,可改善心理狀態(tài),提高術后效果、外觀滿意度、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