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月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边@首為荔枝“代言”的名句,出自詩神蘇軾的《食荔枝》。紹圣二年,蘇軾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便被這水果所吸引,寫了不少詩篇來表達對荔枝和嶺南的喜愛。
作為一個北方人,初到廣東時,我簡直覺得自己是來受刑的。我是三四月份搬行李過來的,搬進了一間舊公寓。我喜歡幽靜、自然的環(huán)境,當我走進這間外面種滿了黃梨花樹的公寓,仿佛走進了一幅碧綠的田園油畫中,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邁不動腿了?;貧w大自然的悠閑生活,我在腦海里浮想聯(lián)翩。
然而,這種“自然”和我想象的在樹下讀書,彈吉他的生活截然不同。它的“自然”是指陰冷潮濕的空氣。整個四月,我都很少見到暖洋洋的陽光,公寓里到處濕漉漉的,老舊的浴室里甚至因常年積水長出了小草,生銹的窗臺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漆黑的蟲子,陽臺上永遠掛著晾不干的濕衣服,每次下樓都害怕在潮濕的樓梯上摔跤。被濕氣籠罩的恐懼,在廣東的四月彌漫開來。
不僅空氣中充滿了濕氣,我的身體也有嗜睡、皮膚過敏等不適癥狀頻頻出現(xiàn)。故而,初到廣東時,我是很討厭“濕氣”的。
但每個地域都有自己的“毒天氣”,比起東北零下幾十度河水都結(jié)冰的極度嚴寒,新疆“早穿棉襖午穿紗”的巨大溫差,嶺南令人困乏疲倦的濕氣也還是能讓人接受的。
更何況,人類何其睿智,無論在多么嚴峻的天氣里,都有獨特的應對方式。對于嶺南的濕氣,廣東人自有妙招。薏米紅豆,便是對付濕氣最好的武器。
這幾年,某寶上的代餐粥風靡一時,其中最火的搭配莫過于薏米紅豆。紅豆可祛濕補脾、疏風清熱、潤膚養(yǎng)顏。薏米有健脾的作用,而且還能美白、清熱、抗癌。
公寓一樓那位退休的阿姨可是“美食專家”。她做的糖水是家常美味,且簡單易學。將紅豆薏米洗干凈,倒入煲湯鍋中,再放入紅棗、枸杞,再按自己的食量放入水,用煲湯鍋煮上兩個小時,糖水便出鍋了。這道美味,可以祛濕、美白、健脾、安神、補血。
而且紅豆薏米耐熬,怎么熬都不會發(fā)稠,底下紅豆和薏米軟糯可口,上面的深紅豆色湯香味四溢,煮出來還能當茶喝。廣東阿媽還會把紅豆薏米做成甜品,各式各樣的,軟糯可口。
如今每到初春,我已習慣用吹風機吹衣服,吹完后沖著樓下熱情和善的廣東阿媽喊:“有濕氣吖!”這時底下就會傳來阿媽中氣十足的聲音:“上我家喝糖水!”
沒什么是一碗紅豆薏米糖水搞不定的!
如果有,就來兩碗!
寫作 小紙條
不幸遇上“毒天氣”,還好能“喝糖水”;討厭“有濕氣吖”,還好有“美食專家”??此茲M心抱怨,實則早已深入嶺南氣候,收獲了異鄉(xiāng)溫情。這種寫法很“狡猾”,也很高明,正是“欲揚先抑”。它讓全文充滿娓娓道來又出其不意之感,看來以后去嶺南,除了“三百顆”還得“喝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