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二
如果說現(xiàn)在興趣多元、圈層廣泛的年輕人有什么共通的愛好,那必然是——囤外包裝。
最近不流行展示雙十一戰(zhàn)績,而是炫耀自己憑本事打下的包裝袋江山。個個深藏不露,把自己經營多年的事業(yè)亮出來時才發(fā)現(xiàn)人均收藏大師。數(shù)量之龐大、品類之豐富、保存之完好,一打眼看過去還以為是開店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廢品回收”,質疑、理解、成為,又一次上演。以前搞不懂為什么家里的每個角落都堆滿了好像用不上的東西,現(xiàn)在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還有利用價值的物件。
不過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到了這一代,這些年輕人不舍得扔的東西真的能發(fā)揮作用,被最大限度盤活了。
之前囤點“廢品”總被嫌棄,主要是家里只進不出塞得滿滿當當,一堆占地方的東西從來沒派上用場。抱著節(jié)約花銷、能省則省的美好念想,到頭來只起到了一點微薄的心理安慰作用。
但現(xiàn)在年輕人在廢物利用上卷出花了,平平無奇的外包裝們被委以重任,承包了生活里的大事小事。
奶茶保溫袋已經成功晉升為打工人時尚單品——整頓職場版通勤包。容量大能封口、方便帶飯,臟了容易擦,每天還能換著花樣拎不同牌子、不同聯(lián)名的。往安檢輸送帶上一扔也不心疼,即刻擁有不把包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的瀟灑和叛逆。
大家的想象力在奶茶保溫袋的變廢為寶這件事上無比高漲,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拆開當拍照反光板、倒進去熱水做簡易泡腳桶、剪掉一部分做冰箱收納盒,奶茶保溫袋用來裝奶茶竟成了最平平無奇的功能。每當分享了一個省錢好主意,網友們狂夸自己“誰分得清我和愛因斯坦啊”。
省了錢、提升了動手能力還帶來了生活樂趣,這筆自給自足的買賣很是劃算。不是當苦行僧逼著自己吃苦,而是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讓身邊可利用的資源流動起來。
前幾年很流行的一句話是“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消費主義在包裝好的話術下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的選擇中。但現(xiàn)在年輕人已經明白過來,買來幸福生活的允諾是虛假的,花出去的真金白銀卻是實打實的。
于是,大家對于出租屋里搬不走的東西的統(tǒng)一態(tài)度變成了一個字——省。
大家逐漸琢磨出了一套避開溢價的購物思路,發(fā)展出了一門名為省學的學問——不是貴價商品買不起,而是鉆研省學更有性價比。
缺一件學院風開衫就搜老頭針織衫,價格便宜針腳更密尺碼還不PUA(注: pua的全稱是Pick-up Artist,意思是搭訕的藝術家,現(xiàn)為網絡用語,代指他人在以精神控制為目的,對你進行蠻不講理的言語或者行為打壓的行為。)人;洗衣機粘毛器越卷越花哨,不如去搜魚缸過濾棉,幾塊一大片承包一年的量;一堆小物件不知道怎么放,避開亞克力字樣的桌面收納,直接看超市網格架。
眼鏡清潔濕巾換成實驗室擦凈紙,食品冰袋換成醫(yī)用降溫袋,耐高溫玻璃水杯換成玻璃刻度杯。網購平替關鍵詞清單持續(xù)更新,各路網友的智慧加起來,填平了信息差,每個月的用品開銷能省一半。
錯版、實驗室用、瑕疵、按斤,替代了高級感、設計師款、小眾、vibe(氛圍)。
被商家割怕了的大伙兒開始反向利用起背后套路,身手靈活地躲避跟精致、氛圍有關的描述詞。
花大錢裝點門面早已從鄙視鏈頂端走下,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合適自己的商品才是真正走進人心坎里的生活方式。
現(xiàn)在年輕人不羞于省錢,而是把省錢視作一門值得學習、分享的顯性學問。
年輕人如今的潮流是省錢,無需刻意營造、人人都能參與其中并獲得樂趣。
全國逛街有了統(tǒng)一模式,博主的逛街VLOG誰看了都得說一句世另我(注:“世界上另外一個我”的縮寫):玩偶順手捏一捏,香薰挨個聞一聞,小飾品上手試一試。幾個快消轉一圈,體力還有余量的話樓上品牌店也看幾眼,忍不住納悶到底是誰在商場買衣服。逛一些主打各種質感和格調的店時,跟逛街搭子展開估價大比拼。
明明已經照著比心理預期高兩個檔的價錢估了,在看到價簽的時候依舊控制不好表情管理。
到了飯點,目不斜視穿過一樓的化妝品專柜,直奔B1、B2買點小吃和喝的。最后在捂緊錢包、不花冤枉錢的心滿意足中結束一天的逛街行動,從省錢中賺回滿滿的情緒價值,把省學的精髓拿捏了。
今年大火的東北早市、夜市,一舉讓東北變成了全網年輕人素未蒙面的第二故鄉(xiāng)。
肉餡油炸糕一塊五一個,牛肉火燒一個不到一塊,八塊錢能買三十個餛飩,盒飯十三塊隨便吃,省學指南里的快樂老家簡直有了具象化身。
物價被重新定義,生活成本被重新衡量,實惠的價格買來不打折扣的快樂。
雖然之后有本地人聲音冒出來,表示東北物價沒有網上瘋傳那樣夸張,但網友們想要過上省錢生活的熱切心情可一點不夸張。
年輕人用高性價比消費來自我取悅,靠省學指南與周遭世界周旋,在回歸理性的同時也感受到同溫層中的情感共振。
以前大家多多少少會受到攀比思維的影響,花費不菲的價格買來使用率不怎么高、實用性不怎么強的商品?!巴顿Y自己”“你值得更好的”的口號,暗中瞄準了潛在消費者的錢包。以為能離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更近一些,后來發(fā)現(xiàn)這所謂的美好生活也都是想賺你錢的人炮制出來向外兜售的。
各路博主展示了自己痛打消費主義的心態(tài)——反向攀比。這邊還在湊滿減,用上紅包之后奶茶外賣比店里便宜。那邊已經進化到用茶包和牛奶配自己喜歡的口味,省了錢還不用操心各個品牌卷飛了的零卡糖到底有沒有副作用。你展示自己背了三年的19.8元的帆布袋,我直接用哈密瓜網兜占據(jù)省錢制高點。
不攀比沒有門檻的買買買,而是攀比有門檻的省學方法論??凑l能花更少的錢買到滿足自己需要的物品,能更多地剝除品牌、標簽、概念、營銷帶來的溢價。
合理省錢并不意味著生活質量的下降,反而能引導大家靠自己把握生活中的點滴幸福。
有些博主挑戰(zhàn)在家里百元吃出米其林大廚感。買的食材都是自己喜歡吃的,烹飪方法也都按照自己口味來。創(chuàng)作欲上頭體驗一把擺盤的快樂,餐桌上的食物風格由自己全權調度。
花小錢吃大餐,省錢DNA不僅覺醒了,還外顯成了顯性性狀。
精致懸浮人設不再吃香,博主們只想把省錢訣竅掏心掏肺隔空傳輸給粉絲,把省學指南打磨得更契合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tài)。
學會了薅羊毛妙招的粉絲在評論區(qū)集合,并不把省錢看作是掉價跌份兒的事,反而能從中獲得樂趣。
滿減規(guī)則、直播間套路層出不窮,每一個人的錢包都有幾百個鏈接想入駐。大家一邊疲于應對那些塞滿各個感官的品牌廣告,不再驕傲于戰(zhàn)報上逐年攀升的銷售額也有自己的一份貢獻;一邊愈發(fā)堅定自己的內心,只想省心省錢把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買回家。
年輕人在省錢中愈發(fā)看清了自己的真實需求,梳理了自己和錢的關系,不再被消費支配,逐漸在花錢上掌握了自己的獨家秘笈。
離自己所擁有的真實生活貼得更近,也就更能從中感受到踏踏實實不易逝的幸福。這樣的心態(tài),是省學指南受到認可的沃土;省學指南也能反過來給清醒理性的消費態(tài)度提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方法技巧指引。整體形成正向循環(huán),省錢行為更快樂自然、消費環(huán)境被更好地塑造、需求被更好滿足。
省學被全網熱捧,不僅呈現(xiàn)了摒棄虛浮表象的消費趨勢,更是一種積極又輕盈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內心真實需求的直視。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消費符號無法繼續(xù)蠱惑他們,花錢附帶的情緒價值愈發(fā)難覓,省錢一次次帶來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驚喜。省學省下的是溢價、智商稅、被錯誤放置的資源和唬人的消費噱頭,而不是生活中的積極感受。
無論是低價上癮還是精致省錢,都希望大家能在省錢中找到成就感、享受對生活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