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海
文題呈現(xiàn)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泵朗?,不僅能填飽饑餓的胃,還能維系親情、傳遞愛意、聯(lián)絡(luò)友情;美食,更是民族、文化的符號與象征。精做一道美食,是熱愛;細品一道美食,是享受;銘記一道美食,是情懷;而將美食與文字融為一體,則是香味與情愫共生的“盛宴”。
請以“心中的美食”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寫作引導(dǎo)
一、審題立意。
“美食”不是“貴食”,更不是“瑣食”,美食是我們心中有一定象征意義的、蘊含了某些情感的食物。所以,我們寫“心中的美食”不僅要寫出食物之“美”(味美、形美、色美),更要表達出此“美”背后的人間溫情、歷史淵源、特殊故事等,凸顯“美食”中的情與意。
二、選材組材。
美食源于生活,極具人間煙火氣,因此選材時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選取常見的、常吃的、伴自己走過人生旅程的、給自己帶來溫暖的食物。寫其形、狀其貌、摹其色、品其味,是“表”;感其情、得其道、悟其理、思其人,是“里”?!氨怼痹谇?,“里”在后,“表里”相接,詳略得當,人事相融,情理合一。既要寫出美食的“熱度”,又要挖掘其背后的“深度”,還要體現(xiàn)其“溫度”。
三、技法指導(dǎo)。
1.善用修辭。修辭手法可以讓讀者看美食時有畫面感,歷歷在目;可以讓作者做美食時有場景感,如臨其境;可以讓大家品美食時有共鳴感,垂涎三尺。修辭手法用得好,能讓“美食”多一些靈動感。
2.借助手法。對比襯托,讓美食更“美”;工筆細描,讓美食更“真”;虛實結(jié)合,讓美食有了延展;明暗雙線,讓美食更具內(nèi)涵……寫作手法用得妙,能讓美食突破“食”的“圈子”,意蘊豐富。
3.融入真情。寫美食的側(cè)面往往是寫人,所以,當“美食”融入了“真情”,它就有了人氣,有了寄托,就可以借其“美”來懷舊、感恩、寓理……從而深化中心、升華主旨。
下水文章
母親的“槐花宴”
直到今天,在我的心中,最佳美食依舊是母親做的“槐花宴”。
當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在地上灑下一片斑駁時,槐花慢慢由綠變白,而空氣中已彌漫著一種熟悉的甜與香。一串串潔白如玉的槐花綴滿枝丫,似一群形影不離、張著翅膀的蝴蝶,雪白的翅膀上微微染著幾抹淡淡的青綠。母親給竹竿綁上一個鐵鉤,熟練地把一串串槐花鉤下來。我挑撿起那盛開的槐花,剝開它們嬌嫩的花瓣,將花蕊含在嘴里,一股清甜從舌尖傳到心口。
母親將槐花洗凈后在開水里焯一下,撈出攥干水分,一年一度“槐花宴”的原料就準備好了。她最擅長的“槐花宴”是這樣的:
最簡單的是蒸槐花飯?;被ò枭厦娣郏浞秩啻旰笤诖箦伬镎?。當香氣彌散時,我會早早地抱著碗站在灶臺前。開飯了,母親端出一大盆槐花飯,調(diào)料是蒜汁,上面漂一層香噴噴的芝麻油。我一邊咽口水,一邊盛了大半碗蒸飯,舀入兩小勺蒜汁后攪拌幾下,張嘴,將一年的期盼變成實實在在的大快朵頤:槐花的清香與蒜汁的辣、香油的濃相融,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人間至味吧!
最有味的是槐花煎餅。將槐花與面粉攪拌,加水攪成糊狀,“奢侈”地磕入一兩個雞蛋,起鍋燒油,油熱后緩緩倒入槐花面糊,用鍋鏟攤平,待其煎至金黃色后將餅翻面。不一會兒,噴香流油的槐花煎餅就出鍋了!我夾起一塊,顧不得燙嘴:那清香酥脆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
最奢侈的是炸槐花丸子和肉盒。做丸子時可加入胡蘿卜絲和肉餡,用手團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團;肉盒則要將槐花與粉條、肉糜調(diào)成餡,包成扁平的、像半個月亮一樣的“盒子”,然后在熱油中下鍋。一陣劇烈的掙扎后,丸子和肉盒漸漸變了顏色,披上了深紅色的外衣。母親夾起一個丸子送到我的嘴邊,我陶醉于那香氣,一口將丸子銜住,殘余的熱油與我的牙齒相碰,發(fā)出“呲呲”的聲音。但我還是“冒險”將丸子咬開——這種香與蒸和煎的槐花的香又不一樣了:帶著無限熱烈,讓濃香從口中一直漫延到胃里。
如果早上時間充裕,母親還會將罐頭中的黃桃切成丁,與槐花熬成甜粥。小火慢熬,一如母親的勤勞。那粥香甜可口,慢慢地喝,細細地品,真的有愛在其中呢!
經(jīng)過母親的忙碌,“槐花宴”的主角均已登場。剩下的槐花被充分晾干,裝入網(wǎng)兜,用時只需在熱水中燙一下,就可以與韭菜或其他蔬菜搭配做成餡,時不時包上一頓包子,讓槐花的清香伴著真摯的母愛陪我們度過漫長而又匆匆的一年……
后來,我時不時想,是否所有的母親都這樣,能將最普通的食材融入愛意,為兒女們加工成一道道美食呢?因為在那槐香彌漫的時節(jié)里,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飄著同樣的香氣。
但母親已離我而去。從此,我再也吃不上那飽含著無盡母愛的香味四溢的“槐花宴”了。所以每當槐花飄香時,我的眼前總會有一道道用槐花做成的美食閃現(xiàn),在那槐香氤氳的煙火氣里,是母親忙碌而慈愛的身影……
教師自評
說槐花是美食,因為有愛在其中?;被ú⒎翘貏e的食材,但在母親精心的制作下,卻成了我兒時最值得回味的美食。母親做“槐花宴”時的專注與愛意是和槐花的清香融在一起的。本文不僅為回憶,也為寄托一份哀思,寄托那不再有機會親口述說的真情。
學(xué)生習(xí)作
二月二的“涼粉”
尹琳琳
“二月二,龍?zhí)ь^?!薄岸露?,吃涼粉。”
告別了頓頓大魚大肉的春節(jié),嘗過了甜糯可口的元宵,我最盼望的就是“二月二”那碗噴香軟滑、彈性十足的涼粉了。
二月二吃涼粉的習(xí)俗應(yīng)是我們豫東所獨有的吧!有幸!
媽媽總說外面賣的涼粉不正宗,她親手做的最好。在我很小的時候,姥姥每年都會給我家送來一大盆做好的生涼粉,媽媽將其切好后直接上鍋炒就行?,F(xiàn)在她已得姥姥“真?zhèn)鳌保梢宰约簞邮种谱鳑龇哿恕?/p>
首先將紅薯淀粉與水按一比一的比例混合攪拌均勻。然后燒水,加入五倍與剛才等量的水。水燒開后將粉面糊緩慢倒入水中,并不停地攪拌,直到鍋里的粉面逐漸濃稠且變成透明狀。之后趁熱倒入盆中,放置一晚,一盆晶瑩、嫩滑、富有彈性的生涼粉就做成了。
涼粉可涼調(diào)可熱炒。涼調(diào)簡單,將生涼粉切條,加入蒜末、生抽、香醋、香油,配上黃瓜絲,一道清涼爽口、提神開胃的小菜就上桌了——這是爸爸的最愛!
我最喜歡吃的是炒涼粉。
媽媽將生涼粉切成方塊,放入盤中。它們疊放在一起,像一座小“金字塔”,顫巍巍、亮晶晶,每次我都想用手去碰一碰才舒坦,卻總會挨媽媽一記白眼——洗手去。
媽媽麻利地切好蔥花,拍扁蒜瓣,置入小碗。開火,加入花生油,等油微微冒煙,放入八角,然后倒入小碗中的配料?!皢昀病币宦暎托撬臑R,香味瞬間彌漫廚房。媽媽用小鏟子在鍋里翻炒幾下,倒入涼粉塊,接下來需快速翻炒,不能讓涼粉粘鍋,并適時加入各種調(diào)料。僅僅一小會兒,炒涼粉的香味就撲鼻而來。我的口水已止不住地開始淌了——還有什么能比盼了一年的美食更讓人心動?
炒好的涼粉多了一份醇厚,有蔥花和蒜末點綴,再加上它本身的透明,還有那微微顫動的姿態(tài),真的有點像藝術(shù)品了!一口下肚,涼粉帶著熱氣,裹著香味,極美。我勺筷并用,很快光盤。媽媽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吃飽了,擦凈嘴上的油光,我要完成一個光榮的任務(wù)——給姥姥送一盆打好的生涼粉。姥姥年紀大了,做不動涼粉了,近兩年二月二的涼粉都是由媽媽來做的。我知道,這不僅是媽媽的回報,也是一份愛的傳承。
二月二的涼粉,吃一次,便能記一生。
【河南民權(quán)縣人和鎮(zhèn)第二中學(xué)】
點評
二月二的涼粉,是美食,也是愛的寄托。小作者工筆細描,摹寫涼粉的制作與炒制過程,字字都有情,畫面感十足,生活氣息濃郁。作文明線寫涼粉,暗線寫親情,展示出小作者駕馭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