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錦
摘? 要:地圖在地理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識圖和讀圖能力則是學生學好地理這門課程應具備的關鍵能力之一,而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則有助于提升地理教學效率,以及促進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學為例,對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進行了探析,以期為推動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核心素養(yǎng)
讀圖能力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學好地理本就以具備較好的讀圖能力為基礎,地理教材所涉及的知識大多和圖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只有讓學生認圖、看圖、會畫圖,才能夠真正學好地理這門學科。也正因如此,我國初中地理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其目的就是要引導他們通過影像來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使他們知道怎樣通過更多的渠道來獲取寶貴的資料,綜合處理信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不斷提升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文章提出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介紹了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圖像種類,提出了看圖、析圖的步驟以及技巧和方法的措施。
一、“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概述
(一)“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含義
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以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為依托,以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特點和心理特點為前提,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出發(fā)點,通過教師精心設計與指導,用地圖作為導線將學生引入課堂并引出教學內容;把地圖作為展示地理知識的媒介;將地理規(guī)律、地理現(xiàn)象等用地圖進行表達,這樣可以在教學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現(xiàn)象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識圖能力。這個教學手段不是以往的一板一眼的教學,而是需要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這樣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從而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二)“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初中地理中“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是通過多個理論以及實踐得出的,最主要的就是下面幾種理論:一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代表人物皮亞杰指出:“認知既不能看作是主體……因為客體是通過這些內部結構的中介作用才被認識的?!逼溆^點表達了教師不能只對學生起引導作用,還要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架構,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二是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其認為必須因人施教,要以學生為中心,找到教學模式的最優(yōu)解,這種教學模式對過程以及結構等極為重視。三是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這個理論主要是說明教學應是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判別,再對整體素質進行培養(yǎng)。四是奧蘇泊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這個理論主要是讓學生和知識以及教師同化。五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個理論主要是教師要為學生進行判別,安排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激發(fā)所有學生的潛力以及熱情。
(三)“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以圖導學”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具有三個鮮明特征:
一是實用性,初中地理教材幾乎涉及地圖資料的內容都適合這種教學模式;二是較強的綜合性,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也注重了學生閱讀圖標,分析圖標和運用圖標的能力訓練,它有助于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三是開放性,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利用教材上的照片,又能借助地圖冊或者網絡照片等開展教學活動,并能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方法
(一)明確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圖像種類
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出發(fā)點是學生認識與地理有關的影像,認識多種地理影像,并能辨認多種地理影像。只有能辨認這些影像,他們才可能從中獲得寶貴的信息,并在影像的幫助下與地理問題相結合。所以,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明確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圖像類型,使學生能夠理解地理學習時可能使用到的地理圖像,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與運用。具體而言,初中地理教學中所涉及的圖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圖。它是地理學習的主要工具,包含自然地理分布圖、地形圖、山川氣候圖、人口圖、資源圖等。二是地理原理圖。其主要是對地球里面的事物的規(guī)律、過程、運動方式等進行展現(xiàn),如地球公轉圖等主題地圖。三是剖面圖。這種圖可以表現(xiàn)出地球的內部結構以及分布等,如地形圖、地質圖等。四是地理模式圖,這是把地理規(guī)律分布以及各個原理進行展示的圖,如世界洋流圖。五是地理統(tǒng)計圖,其是來對空間時間中出現(xiàn)的地理要素進行規(guī)律分析的圖,主要就是柱狀圖、曲線圖等。六是自然景觀圖,如風蝕蘑菇和紡錘樹。這種圖可以讓學生分辨出該物種或者地貌等的用處或功能。對此,明確地圖種類,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
(二)引導學生掌握看圖、析圖的步驟
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第二語言,它是初中階段學好地理學科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也是地理信息最重要的載體。解讀地理學科的新課程標準就會發(fā)現(xiàn),地圖在地理學科內容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能把繁雜的地理知識化繁為簡,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空間感,從而真正理解和獲得地理知識??傮w而言,如果學生不太了解地圖,那么便無法真正地學好地理知識,所以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地理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地圖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意義,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來不斷提升學生讀圖和析圖的能力。學生掌握了與地圖有關的基本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看圖和分析圖,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讀圖思維,使學生能準確而又迅速地從形象中捕捉所需資料,從而迅速解題。因此,地理教師有必要教會學生有效的看圖和分析步驟,從而提高他們看圖和分析的效率。
一是讀圖名,圖名有時會直接歸納出地圖上表示的區(qū)域范圍或主題,通過讀圖名,學生可以迅速掌握地圖上所要表達的信息。如“青藏地區(qū)山脈圖”,說明地圖上顯示的區(qū)域范圍為中國青藏地區(qū),也說明地圖以山脈圖為題材。二是詳細閱讀圖片上的圖例與注記。不同種類影像所展現(xiàn)的圖例與注記各不相同。如引導學生閱讀空間分布圖時,特別要學會識別圖例、注記等,進而詳細閱讀影像中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三是對輔助圖進行解析。輔助圖與主圖相輔相成,多數(shù)輔助圖中隱藏著一些重要信息,許多學生很容易遺漏輔助圖。在引導學生讀圖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他們注意輔助圖的使用,培養(yǎng)他們讀圖的習慣,以免遺漏重要的資料。
(三)教給學生看圖、析圖的技巧和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方法才是根本,沒有方法,便難以提高學習效率。地理教師在教學初中地理時,應當向學生傳授看圖、分析圖的技能與方法,提升學生讀圖效率,進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其一,形狀觀察法。通過對圖形形狀、輪廓的觀察,并結合圖形進行圖像記憶。特別是區(qū)域地理圖像的繪制,熟記了每個事物的分布地點,具體形態(tài),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自己腦中相對完整的地圖。比如,中國地圖形狀像大公雞,意大利地圖形狀像長筒靴;黃河的干流形狀像漢字的“幾”字,而長江的干流形狀則像英文字母的“V+W”。
其二,對比解釋法。某些地理圖具有明顯的相似性,例如曲線圖,折線圖和柱狀圖之類的統(tǒng)計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其有機地連接起來,請學生進行對比、“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總結其異同點,以便學生掌握解釋一大類圖的方法。
其三,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有的圖必須從點(港口、礦產地、城市等),線(山脈、河流、鐵路線等),面(國家、省區(qū)、自然帶等)的相對位置入手,這樣才能有助于記憶與解釋。
(四)指導學生自主繪制地圖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僅僅依靠地理方法與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地理教師在教學生辨識圖、讀圖、分析圖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正確地畫好圖,當他們自己能畫好圖時,讀圖能力也相應提高了。例如讓學生嘗試在地圖上畫簡單的線條,標注簡單的尺寸和角度。
比如在教學《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這一內容時,為加深學生對“等溫線”原理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等溫線形狀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下起伏?”讓學生畫出地球平面圖北緯30°緯線,氣溫25°等溫線。等學生完成繪圖之后,再提問:“一月陸地與海洋兩個地理位置是否同樣炎熱?溫度不同,畫等溫線是否可以直接畫圓???”學生在自主繪圖的過程中體會地理知識的原理,這樣比教師直接給學生講答案來得更為有效,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對地圖信息的理解會更透徹,讀圖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五)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基本力量,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教學方法如下:一是問題的提出,地理教師可以每天花時間跟學生面對面交流;還可以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理解和興趣。二是地理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后采取一些措施,不斷引導學生能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然后再去培養(yǎng)他們讀圖的興趣。
例如,在《地形氣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城市的特點,讓學生找出地圖中的大致位置;當學生學習了地圖三要素后,他們就能運用學過的知識去畫學校的平面圖。基于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充分運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來針對旅游景點進行最優(yōu)旅游線路的設計。簡單而言,興趣就是來自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興趣時,需要促使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地圖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從而使他們能夠真正感受到地圖所具有的現(xiàn)實優(yōu)勢。
(六)引導學生認識地圖的重要性
學生學好地理是以學會用圖為前提的,學會用圖要求學生能領悟地圖內涵。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明確地圖的意義,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地圖學習欲望。一是教師在教學地理課時,需要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所涉及的各類地圖,例如氣象圖,車站線路圖、旅游圖等,使學生能夠了解地圖在生活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二是地理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地圖的好處,并借助生活中的真實事例,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與生活是不能脫離地圖而存在的,這樣才能使他們意識到地圖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在學生產生讀圖愿望后,地理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讀圖基本知識的訓練。地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分析圖以及動手畫圖等,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備好畫圖本,并把學到的知識以地圖形式呈現(xiàn)出來,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畫圖本。學生處于初學地圖的階段,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以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學生用親手繪制地圖的方式體會地圖的生成過程,更直觀地在動手操作中獲取讀圖知識。
(七)學好理論知識,為讀圖、析圖奠定基礎
增強學生讀圖,析圖能力,需靠學生對地理理論知識的把握與運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都能掌握地理讀圖基本方法與技巧,但沒有扎實的地理理論基礎知識做支撐,仍然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還有部分學生對地理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好,但是缺乏靈活應用的能力,也造成了地理成績不理想。鑒于此,地理教師要注重學生地理理論知識在平常教學過程中的累積,使學生能夠熟記某些特定的地理事物或者名稱,并不斷夯實其地理理論基礎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把讀圖、析圖實踐同地理理論知識實踐相結合,從而為提升學生讀圖、析圖能力奠定基礎。
從新課程標準可以得知,地圖占據(jù)著地理學科知識的很大部分,其可以引導學生產生關于空間的感知,從而對地理知識有自己的見解。由此可知,如果想學好地理,就必須具備看圖、析圖的能力。為此,在教師教學時,不能忽視看圖、析圖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教學地理知識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析圖能力,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馬雁龍. 探討通過初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識圖技能的方法[J]. 學周刊,2022(32):154-156.
[2]張建軍. 初中生讀圖、識圖、用圖能力培養(yǎng):以初中地理教學為例[J]. 啟迪與智慧:上,2022(08):114-116.
[3]鮑彤. 基于識圖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探究[J]. 亞太教育,2022(12):148-150.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