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瑋
摘? 要:現(xiàn)當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我國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信息技術對中學物理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在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堂之間的關系是輔助與被輔助的關系,只有厘清這一關系,才能在引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信息化條件;教學方式;學習方式
物理課程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把物理課程和計算機技術等先進手段加以融合。在當前教學形勢下,新時期的物理教師要能把計算機技術滲透到物理課堂教育中,從全新的視角對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加以變革創(chuàng)新,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深入融合,便于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演繹抽象知識,而且有助于教師整合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充實課堂教學內(nèi)容。鑒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課程內(nèi)容為出發(fā)點,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zhì)量,讓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物理教學。
一、初中物理教學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
在現(xiàn)代教育中,基于信息化的教學所受的關注越來越多,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逐漸取得了其他教學方法所沒有的進步。
首先,在初中物理中逐漸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更新了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體系,使物理課堂發(fā)生變化,促進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成為物理教學的輔助者,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深入研究。
其次,物理教育進行信息化的改革可以使課堂知識內(nèi)容變得多樣。在教學中,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用資源,比如微課、電子書籍等。信息技術是一種大眾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地學習物理知識,保證學生的復習和預習工作更加高效,使學生能夠拓展知識來源,提高物理學習技能,進行更生動有趣的物理課堂學習,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顯然,信息技術為物理學科教育提供了幫助。在之后的物理學習中,初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本知識和信息化技術設計教學,發(fā)展學生邏輯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的現(xiàn)狀
(一)信息化教學模式單調(diào)
當前,大部分中學在信息化教學設施設備方面已經(jīng)較為齊備,但由于教師在信息素養(yǎng)以及信息化課程教學認知方面的不足,導致其信息化教學模式比較單調(diào),許多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也僅僅局限于多媒體和計算機,用多媒體的課件播放工具替代了原來的黑板和粉筆,其課堂模式仍舊與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課堂并無區(qū)別,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上教師長年累月地依賴于多媒體,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早已司空見慣,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二)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可度低和應用能力弱
首先,雖然當前初中物理教師在信息化使用方面已經(jīng)非常普遍,但是許多教師在面對信息化教學方面仍舊持懷疑態(tài)度,不愿意在課程教學中過多地使用信息化手段,認為過度使用信息化會擾亂教學秩序,同時無法保證教學效果。其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會直接關系到信息化教學的效果和質(zhì)量,當前,許多初中物理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能力素養(yǎng)相對較差,對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應用也僅僅局限于表面,欠缺一些更加專業(yè)的信息化工具的應用以及教學方法設計,難以支撐信息化教學,甚至成為信息化教學發(fā)展的阻礙。
三、信息化背景下物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物理教學方式的變革
1.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初始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學生的活潑性格,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在該環(huán)節(jié)奠定趣味基調(diào),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熱情。借助集形聲色于一體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輕松達到這一教學效果。這樣,對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學生會有著很高的配合度,會主動去付諸探索行為。
例如,在教學《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一課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聲的途徑。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需要引發(fā)學生對噪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聲音嘈雜的生活場景:其中有一名小女孩,隔著一段距離,在向媽媽大聲喊話。此時教師向?qū)W生進行提問:你們能聽清楚小女孩向媽媽說了什么話嗎?學生嘗試去認真傾聽,但小女孩的話被淹沒在了嘈雜的聲音中。然后教師引出了“噪聲”這一概念,用獎勵激勵學生去觀察和思考影響小女孩與媽媽對話的噪聲來源,并探索如何防止噪聲。此時學生有著明確的學習方向,他們會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讓課堂教學有一個順利的開端。
2. 微課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探究性、生活化情境,把物理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結(jié)合,讓學生主動探究情境中蘊含的物理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運動的快慢》這一課時,可以運用微課展現(xiàn)奧運會百米“飛人大戰(zhàn)”比賽、汽車下坡的畫面,引導學生探究這兩個情境中物體運動速度是否有變化,思考這一過程中物體受力是否發(fā)生變化。
第一,學生可以自由結(jié)組進行討論,分析運動員和汽車的運動過程,并推理出影響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因素,并利用充分的證據(jù)來驗證自己的推理。有的學生認為百米跑運動員由靜止到起跑這一過程中速度發(fā)生變化,起跑一瞬間速度加快,而小車下坡速度要快于平面行駛速度,這主要是受到慣性的影響。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簡單的小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鼓勵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有的小組利用玻璃、小車、砝碼和秒表來設計實驗,利用玻璃搭建一個斜面,讓小車分別順著玻璃上坡、下坡,二者路程相等,分別測量所用的時間,判斷上下坡過程中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微課可以把生活情境融入物理課堂,引導學生探究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發(fā)育,提升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3. 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預覽材料
在課堂之前進行預習,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探討重要而困難的內(nèi)容。此外,綜合題目“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能”表明,部分初中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仍較弱,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預備能力較差。所以,教師可以利用PPT或其他軟件來進行課堂預覽,預先分發(fā)的信息技術錄像等,在課堂開始之前,讓學生對新的物理知識有更多的了解。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在教材中,教師應先確定主要教學目的:掌握摩擦力的基礎,理解概念的生成條件及相關法則,并理解與所接觸對象的關系;運用滑動摩擦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制作預覽式的教學方案、信息技術的錄像,或利用思維導圖對以上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以及可以在預覽中利用微型錄像來演示這門課的實驗研究。
4. 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實驗并擴充物理知識
在教學《眼睛和眼鏡》的實驗中,由于在實驗過程中,無法使用具體的實驗道具或者是實驗操作來形象地向?qū)W生展示,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構建一個仿真實驗室,將人眼觀察物體的具體原理,在仿真實驗室中模擬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觀察和了解整個模擬實驗的過程,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物理原理,從而實現(xiàn)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突破在物理實驗中關于人眼視物原理的難點。不僅如此,教師在仿真實驗室利用信息技術中,還能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地設計相關實驗,為學生提供一些自主實驗設計的平臺軟件,讓學生在軟件中自主地選擇相關材料,設計一個符合人眼視物原理的實驗。
(二)物理學習方式的變革
1.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來形成新的觀點,進而逐步成為綜合型、探究型人才。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并讓學生改變舊有的學習方法,積極地展開探究活動。如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并通過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來科學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這樣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同時,實驗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促使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歐姆定律》時,針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抽象性,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展開相應的物理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在小組合作中推理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加深學生的認知。然后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作業(yè),讓學生自制簡單電路在課堂上分享。利用這種方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將會達到新的高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觀察性思維變得更加全面。
2. 結(jié)合探究合作型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在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和障礙性因素:一方面是由于學校條件限制以及相關資源配置不均衡;另一方面是因為師生對信息時代發(fā)展背景下新課改思想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刻、透徹,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方面的有效引導。因此,在新時代和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出學生探究物理奧妙的思維過程。
具體而言,在學習《光現(xiàn)象》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在進行“光的反射”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資源等將教材中涉及光的反射的基礎概念內(nèi)容制作成課件,讓學生產(chǎn)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較為抽象難懂且枯燥無味的知識,轉(zhuǎn)化成直觀形象、可操作性強、生動有趣的圖片或視頻等形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學習內(nèi)容,形成初步的物理認知框架。
3. 提出探究問題
問題探究是學習初中物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與重要內(nèi)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根據(jù)當前教師所傳授的以及教材中的物理知識問題,提出自己的探究性假設。由此可見,這是一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最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重要部分。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要求學生初步了解當前課本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個人的問題。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提出的探究問題,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學生明確認識到當前物理原理的論證過程,并且對當前物理論證結(jié)果的真實性產(chǎn)生認同。與此同時,還能夠為當前班級學生提供相應的反思時間和空間。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夠使當前教材中所存在的文字型或者圖片型的知識轉(zhuǎn)換為動態(tài)的畫面或視頻形式,從而能夠更加直觀透徹地為學生展示物理知識原理,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
4. 錄制物理教學場景,提升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以播放錄制好的教學場景形式,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zhì)量。同時,在回顧時看到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并且可以通過教師的激勵式點評,獲取學習信心,主動參與物理學科學習活動。
因此,為了達成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有效融合的目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信息技術錄制設備,并采用全景式錄制模式,做到面面俱到,讓班級學生都出現(xiàn)鏡頭里,使得整個班級學生對號入座找到自己,并及時了解自己在物理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而后有針對性地修正不足。教師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指導與學習境況展示,可以做到有目標地進行問題指正,有方向地進行激勵引導,并做出有效的評價與激勵,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學習自信,呈現(xiàn)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融合帶來的利好。
四、結(jié)語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帶來了便利,教師借助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可以取得良好的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物理知識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活躍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提升學習能力與學習自信。同時,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錄制學生學習的場景,讓學生看到自己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diào)整姿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了有效學習,提升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羅勇.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 中國新通信,2022,24(02):200-202.
[2]劉錦升.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 試題與研究,2021(26):107-108.
[3]高靜. 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思考[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56.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