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D 媽
當(dāng)我重回職場,每天上班前面對孩子眼淚汪汪的問話:“媽媽不要上班!陪我玩好不好?”心里難免有點五味雜陳。
你的孩子問過這樣的問題嗎?你是如何回答的?
昨天帶兒子下樓,看到一個娃跟媽媽難舍難分。孩子也是問媽媽為什么要上班。媽媽說:“上班可以掙到錢啊,沒有錢,媽媽怎么養(yǎng)你,怎么給你買好吃的呢?”
其實無論怎么回答,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真的很難做到工作和陪伴共存。就拿我自己來說,工作相對自由,但即使這樣,都不能兼顧工作和陪伴。
孩子在問“爸爸媽媽為什么要上班”時,體現(xiàn)的是孩子對于外界的思考。父母隨口的一個回答,很有可能影響孩子今后的價值觀、職業(yè)觀。
有個朋友的孩子,就完全成了媽媽工作的“死敵”——一聽媽媽上班就哭鬧,甚至抵觸聽到“上班”兩個字,還揚言要砸掉媽媽的電腦。
所以,解釋好“上班”這件小事,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十分重要。
回答孩子的問題前,我們首先要確定的是如何看待工作,問問自己對工作是不是熱愛的、充滿熱情的?
如果我們熱愛工作,對生活充滿熱情,那么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也受到影響,成為一個熱愛工作,陽光、樂觀的人;如果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也盡量不要向孩子傳達“不得不”的情緒,說“上班是為了掙錢,掙錢了才能養(yǎng)活你”之類的話。
一方面,孩子一旦感受到這樣的情緒,就會越來越抵觸工作這件事,從一開始是就將工作定義為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不掙錢怎么養(yǎng)你,怎么給你買好吃的、買玩具?”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贅。孩子會認為:媽媽是不情愿的,是因為養(yǎng)我,媽媽才不得不去上班。
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上班可以賺到錢,但是上班絕不僅僅是為了賺到錢。
你可以這樣說:“因為媽媽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媽媽在工作中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這樣的話媽媽就會很開心,就像你每天到樓下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時,你是不是也很開心?而且媽媽在工作中也能學(xué)到很多新的技能,就像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可以搭出更多形狀的積木?”
我們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如果一個人不能從工作中體會到價值感、熱情和樂趣,那么他在生活中必然充滿了抱怨。
即使我們已經(jīng)身處抱怨中,沒辦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未來會有怎樣的發(fā)展,還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潛移默化中慢慢引導(dǎo)。
美國著名青少年學(xué)家阿黛爾·法伯曾經(jīng)說:“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彼?,我們在回答為什么要上班時,要盡量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回答,為孩子將來樹立正確的事業(yè)觀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就像梅耶·馬斯克說的那句話:要讓孩子在父母努力工作的環(huán)境下長大,知道越努力工作,就會得到更好的成績,獲得更大的幸運。
哪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因為理想而熱愛,因為熱愛而選 擇呢?
其實,孩子眼淚汪汪地問父母為什么要上班,無非就是希望父母多陪陪他而已。雖然我們無法做到陪伴和工作兼得,但是做到不讓孩子“吃工作的醋”,還是有努力的空間的。
有一陣子,兒子一看見我有換衣服、拿包、換鞋的行動,立馬開始抱大腿、手腳并用往我身上爬,然后來上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哭泣……這種分離焦慮從他八九個月不會說話時,持續(xù)到了近兩歲。
會說話之后,我就更聽懂了孩子的感受——“媽媽不去上班,媽媽跟我玩。”
很多時候孩子不放你走,是因為他沒被陪夠。后來,我每天早晨就十分投入地陪兒子一個小時,因為女兒上學(xué)起床早,我們?nèi)?點半大概就都起床了,6點半到8點之間,我盡量全心全意帶他玩。
下班之后,打開家門的一瞬間,我也會十分開心地說:“媽媽下班啦,可以陪你們玩啦!”
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離家的時候少了許多糾纏,兒子甚至?xí)鲃痈艺f再見,然后埋頭繼續(xù)搗鼓他的玩具,或者跟奶奶繼續(xù)進行游戲。
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媽媽離開自己去工作,不會影響媽媽繼續(xù)愛他!
我們常說愛是一個盛滿水的杯子。關(guān)于孩子安全感的“依附理論”中寫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杯子,當(dāng)杯子里的水是滿的,孩子就能愉快地玩耍。當(dāng)水灑出來時,孩子就會不安,去找父母加滿水。一旦加滿,他就又會主動離開去探索世界。
但如果不能及時給孩子蓄水,甚至將孩子的杯子打翻,他就會哭鬧得更嚴(yán)重。
所以,偷偷離開、強行抱走,都是孩子小心翼翼拿著灑了水的杯子找媽媽時,媽媽把他的杯子打翻的情景。
“推開”孩子最好的方式,恰恰是滿足他。我們每天早出晚歸,有可能是因為喜歡當(dāng)下的工作,也有可能是為了提升家庭成員的生活質(zhì)量,或者,為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是,在年幼的孩子眼里,父母的這些付出并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因為,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帶來的安全感。
陪伴時間可以不那么長,但是陪伴的質(zhì)量一定要高。
如果孩子3歲以上,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內(nèi)容,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接受爸爸媽媽要上班這件事。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具體的工作內(nèi)容:寫文章、發(fā)郵件、拍視頻、開會……但是,孩子并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所以,我們向孩子介紹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強調(diào)工作的 價值。
有位媽媽是一位清潔工,每天很早就要出門工作。孩子睡眼朦朧地哭著問她:“媽媽你為什么每天那么早出去上班啊?”
這位媽媽回答:“你是不是每天上幼兒園都要經(jīng)過一條長長的馬路?如果這條馬路上都是垃圾,你會開心嗎?”
孩子好像聽懂了什么,說:“不開心,老師說過,講衛(wèi)生的孩子才是好 孩子?!?/p>
媽媽接著說:“所以,媽媽早一點出門,把馬路清理干凈,才能讓小朋友們開開心心地去幼兒園啊?!?/p>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十分開心,覺得媽媽好偉大。所以我也會給孩子解釋,媽媽要把許多照顧你們的經(jīng)驗寫成文字分享給更多的媽媽,幫她們更加正確地明白寶寶的想法,更好地養(yǎng)育寶寶。
外出的時候肯定也會遇到正在工作的人,這也是向孩子解釋各類工作的好時機——超市里的導(dǎo)購員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找到想要的商品;交警可以讓路上的汽車更加有秩序……
孩子了解了工作,感受到工作的意義,想象著爸爸媽媽因為工作而變得更加有價值,自然就更加容易地接受爸爸媽媽去工 作啦!
有人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哪有必要跟他解釋這么多?
有必要的。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要對孩子模糊的認知加以正確地引導(dǎo),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念,長大以后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