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武漢交警)著力打造集智慧交通、管理服務及宣傳教育于一體的武漢交警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進一步提升道路交通管理和服務群眾水平、增強交通安全宣傳觸達率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漢江上七座橋,哪一座大家最愛走?”“路口轉盤是拆還是留?”2022年,中心圍繞市民關注的“市政協(xié)3號建議案”治堵問題,與《長江日報》聯(lián)合推出專題欄目《呼叫大隊長》,通過邀請各轄區(qū)交通大隊大隊長走進直播間,分析道路交通堵點治理過程和思路,解答群眾關注的出行熱點問題。同時,中心還邀請媒體記者帶著問題“走出去”,探訪市民需求,在現(xiàn)場“呼叫”大隊長。良好的互動形式,獲得了大量市民的支持和認可。欄目開播至今,已收獲超300萬次觀看,市民點贊、留言量超過7000條,梳理出治堵“金點子”近700條。
中心運營以來,積極與媒體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和合作機制,通過每月舉辦一次宣傳策劃會,依托警媒交流QQ群、微信群,對近期宣傳重點和方式、群眾反映的重點問題等進行交流。同時,借助媒體力量,通過開設專欄、打造品牌欄目等形式深耕合作。中心與楚天交通廣播、武漢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合作開設《武漢交警在線》《警官說交通》等老牌電臺節(jié)目,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節(jié)假日重要節(jié)點與交警連線,介紹轄區(qū)路況,講解安全知識,引導市民安全文明出行;與中國交通廣播FM94.8開辦《漢警說交通》欄目,每半月邀請支隊不同業(yè)務部門負責人做客訪談間;與湖北經(jīng)視《經(jīng)視直播》合作,打造全現(xiàn)場警務紀實系列短視頻節(jié)目——《隨警實錄》。
近年來,武漢交警融合各方資源,將交通安全宣傳由“單向傳播”發(fā)展為警民、警企、警媒多維度緊密互動,并不斷向基層延伸。
武漢交警首創(chuàng)“社區(qū)交通安全廣場舞”,聯(lián)手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湖北省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發(fā)動社區(qū)居民,將交通安全知識融入廣場舞,把文明交通理念傳遞至千家萬戶;邀請武漢本土著名表演藝術家陸鳴、說唱大咖“劉教授”“漢咖劉星星”,借助流量大V“明星效應”,推出了湖北大鼓《虛驚一場》《我是好司機》《武漢話“嘴”交通陋習》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安全宣傳作品;聯(lián)手湖北經(jīng)典音樂廣播、楚天音樂廣播、湖北親子廣播和長江云,開展“我是好司機”交通零違法挑戰(zhàn)賽,吸引了超30萬市民積極參與;在高考、中考期間,聯(lián)手中國交通頻道、楚天交通廣播、武漢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等媒體力量,開展“愛心送考”活動,護航困難考生;啟動“千警聯(lián)千企”系列交通安全宣傳活動,邀請武漢黃鶴應急救援隊專家,前往中石油湖北分公司、武漢公交集團、潤山渣土運輸公司等單位,為特種行業(yè)駕駛人講授應急救援知識;聯(lián)合武漢公交集團,舉辦“零酒駕”文明交通宣傳活動,在全市684處公交站臺的LED屏上插播文明交通宣傳標語,將724路、503路公交車包裝為“零酒駕”主題宣傳車,開展“流動式”交通安全宣傳。
融媒體時代,精準、有效傳播是關鍵所在。2011年以來,武漢交警先后在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14大平臺上注冊、開設賬號,形成“武漢交警”新媒體矩陣。中心針對不同新媒體平臺屬性進行明確“分工”,讓各平臺“各盡其長”,保持良好的用戶體驗和運行效率。以微信平臺為例,其用戶偏年輕化,高頻使用動圖、漫畫、視頻等表現(xiàn)形式,可以令政策解讀更清晰、結構更分明。同時,結合特殊時間節(jié)點開展線上互動,輔以“寵粉”福利,也使交通安全學習“有用”更“有趣”。據(jù)了解,2022年,“武漢交警”新媒體矩陣已擁有粉絲700萬,月訪問量近2000余萬人次,多個賬號獲得年度“湖北十佳政務新媒體賬號”稱號。
中心還組建“文創(chuàng)研發(fā)小組”,結合社會熱點,將交通安全宣傳元素融入主題文創(chuàng)當中,再通過線上線下宣傳活動進行公益發(fā)放。其中,交通安全春聯(lián)大禮包、交通安全文具系列、兒童交通安全小繪本等都是廣受交通參與者喜愛的文創(chuàng)作品。2021年11月27日起,央視少兒頻道連續(xù)6天以專題形式播放《小鹿姐姐讀交通安全繪本》,這組繪本正是武漢交警為迎接第十個“全國交通安全日”而精心創(chuàng)作的。該組繪本涵蓋兒童6大常見的出行場景,配套輔以有聲伴讀和動畫短片,讓孩子們第一眼看到就愛不釋手。
“中心不僅是交管信息的發(fā)布平臺,也是‘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政務平臺,更是打通交管業(yè)務‘最后一公里’的服務平臺,是活躍在每一個交通參與者身邊的‘暖心人’。”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負責人楊斌介紹。
在日常工作中,中心安排專人實時收集、掌握用戶通過評論區(qū)、后臺等方式反饋的各類交管業(yè)務問題,做到有疑必答,有問必轉,通過內部信息流轉督辦平臺——“民意云平臺”督導各單位解決問題的進度情況,確保群眾疑問有回音。對于群眾亟需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中心通過集中討論,綜合研判,一批適應用戶需求,響應群眾呼聲的服務功能應運而生。如引導廣大交通參與者群策群力治理交通亂象的“交通違法共治平臺”,在雨雪惡劣天氣下引導群眾安全出行的“漬水、結冰上報”服務,幫助車主找回遺失車牌的“車牌遺失查詢”服務,引導業(yè)務辦理為群眾節(jié)約時間的“交通違法處理線上預約”服務,方便群眾申領機動車固封螺絲的“車牌固封螺絲申領”服務;簡化流程方便群眾使用的“電動自行車電子行駛證”申領服務,使交通設施維修處置更迅速的“交通設施故障上報”服務;等等,進一步強化了武漢交警與交通參與者之間的黏性關聯(lián),提高了公安交管宣傳的傳播力與引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