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在天津醫(yī)科大學校園里,學生們總能看到一位氣若幽蘭、恬靜文雅的青年教師,她是艾玎,全國青聯(lián)委員、天津醫(yī)科大學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授。
作為教育工作者,她自覺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擔當,深度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堪當大任的青年人才;作為長期從事心血管相關教學、科研與管理工作的醫(yī)學工作者,她始終踐行健康至上、健康中國理念,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作為職責和使命擔當。
2022年,艾玎當選民盟天津市委會副主委,今年又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面對著角色、責任的重要變化,她表示,要始終堅守牢固的政治信念,不斷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和參政議政水平,才能不負眾望、不負韶華。她說:“中共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新征程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事業(yè)發(fā)展,大力培養(yǎng)中國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為我國實現(xiàn)醫(yī)學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p>
艾玎出生于書香門第,從小熱愛讀書,對科學知識有濃厚興趣,尤其醫(yī)學知識對她充滿吸引力,她從小夢想可以穿上白大褂,救死扶傷。
高中畢業(yè)后,艾玎以優(yōu)異成考入北京大學醫(yī)學部8年制本博連讀基礎醫(yī)學專業(yè)。大學期間,受教于我國著名病理生理學家朱毅教授,她刻苦攻讀學業(yè),不僅鉆研書本理論,還注重實驗探索,逐漸樹立起自己的學術思想。
大學期間,艾玎的第一篇研究論文在世界四大名刊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報》發(fā)表,因此榮獲2007年北京大學創(chuàng)新獎。同年,由北大推薦,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項目資助,赴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Bruce Hammock教授實驗室進行訪問研究。
在這所全美最頂尖公立大學之一的學術天堂里,在美國科學院院士Bruce Hammock教授的指引下,艾玎愈發(fā)感到,面對科學的汪洋,自己就像個剛剛涉水的泅渡者,要到達勝利彼岸還須頂風破浪繼續(xù)前行。因此畢業(yè)后,她選擇到哥倫比亞大學醫(yī)學院繼續(xù)進行博士后研究。
在這所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頂尖學府中,艾玎跟隨導師Alan Tall教授做血脂代謝紊亂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機制領域研究。
“初進這個知名實驗室,周圍都是經(jīng)驗豐富的科學家,Tall教授只是簡單介紹了實驗室的情況,然后提到他最近對于糖尿病如何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很感興趣,希望開展相關方向的課題,并要求一周之后寫出實驗方案來討論”,艾玎還記得導師交予的第一個任務,“相對于之前導師指明一個具體實驗課題,這種大海撈針的方式讓人感到既迷茫又有挑戰(zhàn)”。
她打起十二分精神,希望得到導師的肯定。一周時間,她把《Nature》《Science》《Cell》三大專業(yè)頂級期刊上近十年的相關文獻盡數(shù)閱讀,并將相關領域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匯集起來,還特地制作了幻燈片向教授匯報。而匯報結束后,Tall教授卻皺著眉頭說道:“Ding,你很好地收集了背景知識,但這并不是做科研,你應該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懷疑是科學發(fā)現(xiàn)的推動力,一流期刊的文獻不一定都是對的,你要找到自己的觀點。”教授說完,艾玎的臉立刻紅了,她明白自己所欠缺的正是批判性思維。
之后一段時間,通過不斷與教授溝通,艾玎提出“為何II型糖尿病而非I型更易伴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的猜想,即“胰島素抵抗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表型,與其他胰島素信號通路的蛋白不同,mTORC1作為一種絲/蘇氨酸激酶,不僅參與胰島素信號通路,并且可以匯集包括氨基酸、細胞因子等多種分子信號,從而使其下游靶蛋白磷酸化產(chǎn)生生物學效應。在兩種類型的糖尿病中,mTORC1的反應性可能不同,由此導致對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相反”。這次,Tall教授贊許地點點頭,鼓勵她大膽開始進行預實驗。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過程是艾玎研究生涯的全新進階,“Tall教授對待博士后非常嚴謹,實驗結果都會過問,論文是斟詞酌句進行指導,每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導師不斷提出質疑,督促她進行思考,經(jīng)過四年努力,艾玎的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連續(xù)發(fā)表。
2013年,當?shù)弥旖蚴邢掳l(fā)《天津市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后,艾玎毅然選擇回國?!氨M管美國的薪資更高,生活條件更好,科研環(huán)境和科研器材等硬條件在當時遠高于國內,但把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以及掌握的先進科研方法帶回祖國,對于一個青年科學家來說,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p>
艾玎回國后加入天津醫(yī)科大學,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她完成從博士后到獨立研究員的角色轉換,組建了自己的實驗室,科研工作有條不紊地進展。“實驗室人員構成年輕、充滿活力、做事認真,領悟力和執(zhí)行力很強”,初為人師,同一群年輕的醫(yī)學生在一起,艾玎仿佛看到了求學時的自己。面對同學們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在科研中遭受的挫折,她都耐心解答,給他們以信心,“困難只是一時的,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看到回報和收獲,不能半途而廢?!?/p>
艾玎也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堂教學任務。在她執(zhí)教的《生理學》課堂上,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更深刻,她經(jīng)常引用國外教材內容,引領學生廣泛涉獵。與此同時,她積極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更早參與到科研之中,幫助他們在求學和發(fā)展過程中奠定扎實基礎。
回國以來,艾玎獲得諸多榮譽:2016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18世界經(jīng)濟論壇青年科學家、2019年度天津市青年科技獎、入選2019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作為早期回國的青年學者之一,躋身于推動祖國科研進步的大潮中,有幸能作出一些貢獻,感到光榮而有成就感。中共二十大開啟新時代新征程,為科學家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平臺和無限可能。作為留學歸國的眾多學子中的一員,落腳天津這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我愿和團隊一起,懷抱著對科學的熱情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深切期盼,融入到祖國科學技術高質量發(fā)展的步伐中。”艾玎說。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艾玎十年如一日在科研一線默默奉獻,緊跟“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jīng)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肩負起培養(yǎng)人才、推進科研隊伍建設的責任,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艾玎自2014年起承擔生理系大量本科生(包括臨床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影像學、藥物藥劑學和護理學等專業(yè))的《生理學》必修課教學,以及《生理學研究進展》《科研選題》《早期接觸科研訓練》等課程的授課。課堂中,她注重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鋪陳和關鍵知識點的重點講解,并與醫(yī)學實踐和國際國內最新進展相結合,注重問題導向,鼓勵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思維主動性;教學富有特色,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愛國情操和科學文化自信;師生互動尤為突出,建立通過質疑和思考的方式獲取知識的思維模式,達到自主、獨立學習的目的,在學生中廣受好評。2019年,艾玎被授予天津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
生理學課程,是各專業(yè)醫(yī)學生的早期必修專業(yè)課程,艾玎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言傳身教在低年級學生早期思想、文化教育和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傳授知識的同時,她還配合學習內容和知識點喚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講述王志鈞、屠呦呦、張廷棟等著名生理學家及醫(yī)學家,如何逆境成才胸懷天下的故事,讓同學們可以將追求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思想作為學習、成長目標;通過介紹張毅、施揚、王曉東、錢煦、陳薇、喬杰等科學家的杰出科研工作和卓越貢獻,引導學生們熱愛基礎科學和醫(yī)學科學,掌握研究起步階段的科學素養(yǎng)和方法,同時將學而致用和終生學習的理念、武裝自己服務他人的價值觀,傳輸給低年級的學生。
作為2017級九年制基礎醫(yī)學專業(yè)班導師,艾玎連續(xù)三年定期組織并參加學生班會以及文體活動,并參與面向基礎醫(yī)學班同學的社團活動,分享求學、科研經(jīng)歷。她指導的本科生分獲第十五屆挑戰(zhàn)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yī)學創(chuàng)新論壇及實驗設計大賽二等獎、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大賽優(yōu)秀獎等獎項。
除本科生教育之外,艾玎在研究生教育上也投入了大量心血,除了通過文獻閱讀、組會、課題討論等形式指導他們進行原創(chuàng)性研究,還培養(yǎng)學生們要有社會責任感,有擔當、有抱負,積極參加學校黨支部組織的黨員活動,為我國的基礎研究儲備未來的可塑之才。對于博士、碩士研究生,艾玎以培養(yǎng)其獨立科研能力為準繩,進行個體化培養(yǎng),在思維訓練上注重啟發(fā)性引導,在具體實驗中傳授前沿實驗技術。她還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在國際會議中多次獲得最佳壁報、最佳報告等殊榮,學生們在展示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時,與國內外優(yōu)秀科學家們進行深入交流學習,開闊了學術視野。
一直以立德樹人為底色的艾玎,在教學領域傾注了大量心血,所培養(yǎng)的兩名博士研究生均獲天津醫(yī)科大學“優(yōu)秀博士生”稱號。艾玎專注人才團隊培養(yǎng),注重引導學生傳承科學精神,點燃科學夢想。團隊中多名成員分獲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支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以及張錫鈞優(yōu)秀論文獎等,形成了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科研梯隊,已成功申請國家級課題20余項。
除了教學之外,艾玎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里,長期以來,她深入開展心血管疾病發(fā)病機制與干預研究,在《J Clin Invest》《Circ Res》《Hepatology》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獲批國家專利三項,工作成果多次被《Nat Rev》、《Circ Res》、PNAS等國際一流期刊評述或引用;主持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重點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及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項工作;多次受邀在國際心臟病學會議、國際生理學會議、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等進行特邀報告;并擔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病理生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多個學術職務。
身為醫(y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艾玎,對自己總是嚴格要求,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升個人修養(yǎng)。同時,她還注重廣泛凝聚共識,促進多黨合作事業(yè)薪火相傳。
2022年,民盟天津市委會在民盟中央和中共天津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順利圓滿完成了政治交接。艾玎也由一名普通的民盟盟員,成為民盟天津市委會副主委。
自任職以來,艾玎積極參加主委會議,參與民主討論與集體決策,同班子成員進行談心談話、溝通思想,虛心向班子成員和盟內老同志求教學習,利用各種機會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先后通過井岡山干部學院、民盟中央青委會、民盟市委會新盟員培訓,以及赴嘉興義烏學訪等平臺和活動,豐富自己的政治理論和涵養(yǎng)。她參加新一屆青年工作委員會的成立大會,主持召開紅橋片區(qū)領導班子走訪盟員活動的專題座談會,聽取區(qū)級組織、大學基層組織等10個基層組織的意見建議。堅持“兩個商量”的工作方針,圍繞高校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yǎng)、疫情防控等重大科教民生問題,撰寫并提交社情民意信息10余條,參加多項民盟市委調研課題。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艾玎自覺克服家庭困難,在家人和孩子特別需要她的關鍵時期,以大局為重,沒有向學校提出任何照顧和探親的要求,堅持在實驗室主動做好學生們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讓學生們安心、保實驗室安全,為穩(wěn)定學校工作秩序作出貢獻。
今年,艾玎又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拔仪宄刂溃殑丈仙?、擔子加重都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專長或優(yōu)勢所決定,而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一種歷史責任和擔當。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不斷的補齊自身短板和不足,才能不負這個時代。我堅信,牢固的政治信念是開展所有工作的根本保障?!睘榱税l(fā)揮好履職責任,她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中共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多黨合作重要論述精神;認真學習中共天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中共天津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積極參加天津醫(yī)科大學民盟“吾愛吾盟”的系列盟史講座;身體力行、積極參加“迎盛會、鑄忠誠、強擔當、創(chuàng)業(yè)績”主題學習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并主動交流學習體會。
“通過不斷學習,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實際行動堅定捍衛(wèi)‘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與中國共產(chǎn)黨保持高度一致已經(jīng)在我內心深處成為一種政治自覺,我將自覺肩負起歷史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新使命和新?lián)??!卑嗾f。
作為天津市心臟病學研究所(簡稱“心研所”)副所長,艾玎主動發(fā)揮在科研方面的優(yōu)勢,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科研和管理舉措,積極推動心研所學術能力提升,組織科研例會促進心研所與國內專家交流,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對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計劃書進行指導。此外,還組織召開天津市心血管病離子與分子機能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邀請多位知名專家進行指導,成功舉辦心研所為主辦方的2022年第十八屆海河之濱心臟病學會議基礎論壇,邀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講座,取得圓滿成功。
在工作中,艾玎時常檢視自己,圍繞存在的不足進行自我反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加強調查研究、加強處理和駕馭復雜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和參政議政水平。在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艾玎正在深入學習中共二十大精神,認真研究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深刻內涵,積極準備教育和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等方面的建議。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強化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這是中共中央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zhàn)略一體規(guī)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要自覺增強為國育才的政治擔當,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他們思想的引領,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一批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深度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卑嗾f。“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xiàn)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大潮之中,作為人民健康護衛(wèi)者和踐行健康至上、健康中國理念的醫(yī)學工作者,必須將‘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作為職責和使命擔當。”
責任編輯 趙漢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