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偉
《多寶塔碑》拓片(局部)唐·顏真卿
漢字書法之演進,是在實用與審美兩輪驅(qū)動下前進的。自殷商甲骨文起,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發(fā)展和鋪陳,至唐代出現(xiàn)了顏真卿這樣一位豐碑式的人物。
顏真卿世家出身,早年飽讀詩書,26歲進士及第,入仕后長期為朝廷命臣,且位高爵重。其書法于家學之外,轉(zhuǎn)益多師,識見廣博,尤能自出胸臆,化古為新,最終獨成一體。顏書一出,即成后起書家取法淵藪。后世書家如楊凝式、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皆曾學顏;王鐸、錢灃、劉墉、翁同、伊秉綬、何子貞等輩,從顏書中獲取尤多,甚或直從顏書出,皆獲大名。
北宋朱長文《續(xù)書斷》中評顏真卿書:“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此實為不刊之論。顏真卿書法正是其人格精神的照射和反映。后世極力推崇顏書,是因其卓立的藝術精神,契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契合儒學傳統(tǒng)下士大夫及廣大知識階層的精神路向;是對其人格和書品合一而展現(xiàn)出至精至誠藝術品格的認同。
以筆者淺見,顏真卿書法的美學特色,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心深刻,精誠之至。出于對文字的崇拜,古代操觚染翰者,約略均抱著一種恭敬心理。顏氏家族至少從顏真卿五世祖顏之推始,就多出擅于文字訓詁的人物。出身文化世家的顏真卿顯然繼承了家學,其伯父顏元孫所著《干祿字書》,就有考訂文字和規(guī)范書寫的作用。從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顏書遺跡看,其字里行間透出的書寫心態(tài)始終一絲不茍。顏真卿書法之所以讓人過目不忘,魅力永存,首因在其書寫用意之精、用心之誠、用情之重,是其內(nèi)在的美德照耀了古今。
二、經(jīng)世致用,儒學為基。自漢代始,儒學便是整個知識階層和士人社會思想文化的基礎。從顏真卿的仕宦生涯和人生行狀看,他一生對儒家思想篤行不怠,其忠臣形象更是輝耀百代。這樣一位碩儒,儒學思想必然是書法精神圖譜里的重要色彩。唐代以“身、言、書、判”取仕,要求書法“楷法遒美”,是故楷書至唐達于極盛。顏真卿品高位顯,曾長期擔任朝廷主持禮儀之職,其為人大義凜然,風骨氣節(jié),堪為典范。如此之人,方得有如是之書。觀其書跡,無不氣象渾穆、磊落正大,一如見其為人,令人肅然起敬。
三、直抒胸臆,人書合一。寫的本意是放置和輸出,把一個人的思想情感通過書寫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當是書藝的真諦。所以古今書法品評,尤重人物品藻。顏真卿的書法當數(shù)人書合一的典范。從其一生不同時期的書跡看,他經(jīng)過了不斷的人格修煉和書法修習,書寫技藝隨年齡增長而日益精純,進而由技入道,展現(xiàn)出書寫技藝人格化的特征。在其書法里,了無做作和刻意之嫌,也絲毫未流露出取媚和討巧的痕跡,展現(xiàn)了一種藝術的真誠。其晚歲書法少有枝節(jié),用意簡樸,直抒胸臆,處處體現(xiàn)出大格局、大境界。
四、渾穆沉雄,氣質(zhì)勃郁。顏真卿書法具有雄渾正大、勢態(tài)奇?zhèn)?、骨力洞達、意氣風發(fā)的審美品格??此贫朔秸?,但能做到平中寓奇,穩(wěn)中寓險,奇特而顯偉岸,端莊而富神采。古人論書,尤重筆力,力感是書法審美精神層面的第一要素。顏書之力如綿里裹鐵,內(nèi)勁深長,是書法力量美的高格。顏書表現(xiàn)出的開張、端嚴、寬博、厚重的書風特征,正大磊落、赤心相見的個性風神,為其書法賦予了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
書法自誕生以來,一直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塑造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有著異常堅韌的品格和向上向前的豪邁氣質(zhì),中華文化也有著海納百川般的包容性。顏真卿書風所體現(xiàn)的美學精神,正與此一脈相承。其博大雄渾的氣質(zhì)、磊落大方的風范、真氣彌滿的韻度,或可看作民族美德的化身。通過對顏書正大書風的弘揚,讓更多的人通過書中大美的陶冶,對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文風氣,必將發(fā)揮潛移默化的作用。
《爭座位帖》拓片(局部)唐·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