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廣西 桂林 541004)
制藥廢水屬于常見工業(yè)廢水之一,是指在藥品制作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水,包括制造抗生素、抗菌素、抗血清及有機無機醫(yī)藥等工廠排出的廢水。與其他廢水相比,制藥廢水的危害更大,也更有必要進行處理,消除、減少其危害。我國以《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對制藥廢水進行管理,收獲了較理想的效果[1]。然而我國藥企數目眾多,制藥行業(yè)仍在持續(xù)發(fā)展,有必要進一步對制藥廢水深度處理工藝技術進行研究,以促進其進一步運用,使制藥廢水的危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制藥廢水特點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有毒物質較多;二是成分復雜;三是硫酸鹽、SS 濃度和COD 濃度高。如酚類藥物,苯酚、甲酚、氯代酚均可對環(huán)境和人體產生一定危害。大部分藥企制藥廢水中的成分是復雜的,可能含有金屬元素、培養(yǎng)基、酚類物質等,這些物質的破壞性各有不同,有可能威脅微生物、人體以及水生動植物[2]。COD 即化學需氧量,該指標反映了水體污染程度,COD 含量越高,水體污染越嚴重,治理花費也越高[3]。SS濃度是指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濃度,也是反映水體污染的指標[4]。硫酸鹽是一類物質的總稱,其破壞性比較多樣,對人體皮膚和呼吸系統(tǒng)均可造成損害,在制藥廢水中較多見。
制藥廢水的深度處理,可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證居民健康,也有助于藥企獲取經濟回報。生態(tài)方面,通過廢水中有害物質的清除,其對自然的直接破壞作用得到控制,如制藥廢水對水體的破壞等[5]。制藥廢水對人體的危害是間接的,加以控制、深度處理后,制藥廢水對人體的影響降低,其少許危害也可被人體免疫系統(tǒng)消除。經濟回報方面,很多制藥廢水中還有金屬和其他有用物質,通過過濾和電解等方式,可將其自廢水中分離,進而二次利用,改善藥企的經濟效益。
懸浮法也稱氣浮法,該方法能夠處理一些制藥廢水中質地比較均勻、重量和構成相似的固體。從原理上看,懸浮法主要強調利用氣泡的浮力,將固體顆粒自制藥廢水的各部分攜帶至廢水表面,以便集中處理。
從工藝流程上看,懸浮法下需要首先根據藥企生產規(guī)模,建設較大的廢液處理池,以抗腐蝕性較強的材料(如復合物、橡膠等),進行制藥廢水的收集,集中到廢水池中,處理工作開始前,以致密性較高的材料對其進行覆蓋,以免有毒有害物質揮發(fā)。完成廢水收集后,選取弱酸類、鈣類化合物,將其放置于廢液池底部,使其自由反應或加入催化劑加快反應速度,使大量微小氣泡產生,并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向廢液池頂部,在此過程中,微氣泡上浮攪動水體內部結構,形成較多的小漩渦,且氣體也會導致水體表面張力變化,導致水體中各類固體顆粒在此作用下向微氣泡周圍靠攏,被吸附于氣泡表面,并隨氣泡一共被攜帶至廢水池上部,也即廢水表面,此時對廢水表面進行處理即可去除大部分固體廢物,實現廢水的處理。通常微小氣泡的數目越多,廢水處理的效果越好。懸浮法的工作成本較低,且能夠無差別處理各類制藥廢水,得到了較普遍的應用和重視。
膜分離法是傳統(tǒng)濾膜法的一種加強,屬于較多見的制藥廢水深度處理技術之一。可大致分為微濾、超濾、納濾三種形式,從原理上看,微濾、超濾、納濾都強調借助濾膜的可選擇性特點,截留固體廢物,以氰化金廢水的處理為例,可選用疏水性材料制備為濾膜,其大小應能夠允許氰基通過,在膜的另一側則通過NaOH進行處理,使剩余液體中的金屬自其化合物(即氰化物)中得到分離,通過二次化合的方式得到置換、收集。微濾主要發(fā)揮機械截留固體廢物的作用,效果比較一般,納濾則面臨開支較高的困擾,也不符合制藥廢水有用物質回收的處理目標,目前各制藥企業(yè)多以超濾的方式進行廢水處理[6]。
工藝技術流程方面,超濾模式下,需要以壓差推動廢水的流動,并提升濾膜的工作效率。結合制藥廢水的一般規(guī)律,濾膜的孔徑可控制在1nm 到0.055m 之間。要求藥企建設至少兩個處理池,其一為原始廢液池,即收集制藥廢水的處理池,其二為濾水池,兩個處理池之間放置兩道閘門,以閘門的啟閉控制處理池之間液體的流動。濾膜放置在閘門之間,以便更換、控制其使用。實際工作中,濾膜的選取是重點環(huán)節(jié),同時還應重視滲透壓力的選取和控制,超濾模式下,分離物的組分直徑通常減少,在5nm 到10m 之間,各類分子質量在500 以上的膠體、大分子均可被濾除。濾膜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表面處理層,主要進行固體廢物的曬出,二是多孔層,起到支撐表面處理層的作用,以免其被損壞。在完成制藥廢水的初步收集后,可根據本企業(yè)廢水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濾膜,此時封閉兩個處理池之間的閘門,將選定的濾膜放置在兩道閘門之間,之后依次開啟兩個閘門,并在原始廢液池一端提供一定的滲透壓,一般不宜低于0.1MPa,也不宜高于0.5MPa,以加快廢水的流動。通常處理池的處理效率應在0.5m3到5.0m3/(m2·m)之間,定期進行濾膜更換,即可比較有效地完成廢水處理和有用物質的截留和回收。此方式的流程固定、方式簡單,應用也比較普遍。
電解法主要強調通過氧化還原基本原理進行廢水處理,可清除制藥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對其他物質的處理能力不強。從原理上看,電解法下需要對廢水池進行通電,以直接電直接對廢水池中的廢水進行放電,刺激廢水中帶電金屬離子的遷移,一般正價離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會向陰極遷移,進而發(fā)生還原反應,使電離子被剝離,獲取金屬離子,負價離子會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向陽極遷移,進而發(fā)生氧化反應,獲取金屬離子,形成化合物。本質上電解法是利用電能實現電離子的交換,將其轉化為化學能的一個過程。
此工藝的技術流程相對簡單,一般在完成廢水的收集后,集中借助直接電放電處理廢水,收集其合成產物,由于合成物的單位質量大于水,多會形成一些無害的沉淀,沉積于廢水池的底部,便于處理。就制藥廢水的深度處理而言,電解法的應用帶有一定局限性,并非所有藥物均帶有金屬元素和化合物,使用時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酌定技術。電解法的污染較小,屬于綠色技術,且處理效果比較良好,這是其優(yōu)勢所在。
Fenton 試劑法,也稱芬頓試劑法,主要以強氧化性試劑處理有害廢水,制藥廢水中酚類物質含量較高,可通過Fenton 試劑法予以處理,效果良好且生成物的處理較為簡單。
原理方面,以含有酚類物質的制藥廢水為例,Fenton 試劑法可借助催化劑加快試劑與酚類物質的反應,以氧化作用破壞其基本結構,使其形成其他無害化合物,一般為二氧化碳、水等。
工藝流程方面。廢水池建設等工作常規(guī)進行即可,在室溫條件下,向廢水池中投入適量的Fenton 試劑,之后以硫酸亞鐵為催化劑,加快過氧化氫(芬頓試劑的兩種核心組成物之一)的反應速度,使其與酚類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分離酚類物質中的各類元素,產生水和二氧化碳等生成物,再對二氧化碳進行收集和壓縮處理,即可實現制藥廢水中酚類物質的處理和整體凈化。已經Fenton 試劑法可以處理苯酚、甲酚、氯代酚等物,改善廢水的處理效果、降低其破壞性、毒性。Fenton 試劑法的優(yōu)勢在于處理針對性強,但不能全面處理所有有毒有害物質,因此一般專用于含酚類廢水的處理。
混凝沉淀法簡稱混凝法,主要利用化合方式,借助混凝物質加速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反應過程,使其形成沉降,再對沉淀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在制藥廢水的處理中,混凝沉淀法的應用最為廣泛,尤其是抗生素類的廢水。通常大部分抗生素的生產需要借助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在廢水中的形式則多為膠體,這為其混凝處理提供了基礎。
工藝技術流程方面,除常規(guī)的廢水收集外,該應準備加速劑,一般以硫酸亞鐵、氯化鐵等化合物等為主。將適量硫酸亞鐵投入處理池中,使廢水中的膠體在其作用下加快反應速度,主要提升廢水中培養(yǎng)基內微生物的活性,使其能夠快速進行培養(yǎng)基的分解,使絮狀的膠體能夠形成一些其他化合物,如氨基化合物等,硫化物則能夠被進一步分解,形成無害的化合沉淀。此過程無需人工干預,本質上混凝沉淀法只是借助催化劑(即硫酸亞鐵)刺激膠狀物的生物活性,加快其分解速度,并使有害物質出現化學變化,形成無害物質,再對沉淀物進行處理,從而簡化處理過程、降低廢水的處理難度。值得注意的是,混凝沉淀法一般用于抗生素類制藥廢水的處理,其他廢水的處理效果不強或不適用。
其他深度處理制藥廢水的方法還包括生物處理法、混合技術處理法等。其主要特點在于強調根據待處理物的特點,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微生物降解作用等方式,處理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如好氧生物處理法,很多制藥廢水中還有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可通過好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實際工作中可首先對廢水進行收集和充分稀釋,之后投入培養(yǎng)物和好氧微生物,加快后者的分裂速度,使其快速進行廢水中有機物質的處理,從而凈化廢水,使其達到排放標準??傮w來看,不同技術的應用條件各有區(qū)別,應根據具體需求選用。
制藥廢水深度處理的困境,主要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資金,二是管理。很多中小型藥企缺乏足夠資金進行廢水處理,如上文所述的芬頓試劑法、膜分離法,均需要一定的投資,往往不能得到中小型藥企的青睞,后者更愿意采用低成本方法進行廢水處理,處理效果并不理想。管理方面,我國以《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進行排污管理,其中規(guī)定廢水(包括制藥廢水)中的COD 含量應在100mg/L 以下,SS 含量在70mg/L 以下,酸堿性在6 到9 之間,揮發(fā)性酚類物質含量在0.5mg/L 以下,標準明確但仍不夠嚴格,這就限制了藥企對廢水的處理,使其缺乏優(yōu)化廢水深度工藝技術的迫切性。
實際工作中,可首先完善管理標準,以西方發(fā)達國家為參考,適當提高廢水的處理要求,使其更趨嚴格化,同時加強對中小制藥企業(yè)的資金扶持,提供必要的貸款服務,使其擁有進行制藥廢水深度處理的基本條件。如歐盟要求制藥企業(yè)排放的廢水應達到飲用水標準,對不能遵行法律規(guī)定的企業(yè),則會給予重罰,我國可逐步進行法律調整,逐步提升COD、SS、揮發(fā)性酚類物質含量、酸堿性的標準,利用5 年到10 年時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此約束藥企的廢水處理工作。在此基礎上,允許藥企申請排污處理貸款,尤其是中小型藥企,當其能夠提供材料證明貸款用于廢水深度處理時,當地金融部門可予以一定的資金扶持,從財政方面提供幫助,輔助藥企優(yōu)化制藥廢水深度處理工藝技術。
綜上所述,制藥廢水深度處理工藝技術作用多樣,應予以積極運用。制藥廢水中有毒物質較多、成分復雜,硫酸鹽、SS 濃度和COD 濃度高,從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民眾健康和獲取經濟回報的角度出發(fā),需要加強處理技術。目前多見的制藥廢水處理技術包括懸浮法、膜分離法、電解法、Fenton 試劑法、混凝沉淀法、生物處理法以及混合技術等。不同方法各有特點,適用性也略有差異。當前制藥廢水深度處理面臨資金、管理的制約,未來工作中也應予以關注,設法向藥企提供幫助、扶持,促進制藥廢水深度處理工藝技術的全面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