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慈,譚克達,宋大偉
1.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王格莊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山東 煙臺 264100 2.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寧海畜牧獸醫(yī)站,山東 煙臺 264100
養(yǎng)雞業(yè)是畜牧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行業(yè)進入集約化、規(guī)?;l(fā)展階段,多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藥物的依賴越來越強。從雛雞開口開始,一直到青年期,最后進入性成熟,藥物對雞的保護作用愈加明顯,特別是大型養(yǎng)殖企業(yè),科學、合理、方便、高效的用藥方式必然會成為主流[1]。
對于家禽飼養(yǎng)來講,在所有的用藥方式中以飲水給藥方式最為普遍[2],常用的藥物劑型包括可溶性粉劑、溶液劑、顆粒劑、口服液等。飲水用藥之所以被廣泛應用,與養(yǎng)雞業(yè)的飼養(yǎng)背景分不開。首先,我國目前雞飼養(yǎng)的品種大致分為肉雞和蛋雞,肉雞又大致分為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和肉雜雞3大類。白羽肉雞飼養(yǎng)幾乎全為顆粒飼料,黃羽肉雞和肉雜雞大部分養(yǎng)殖場也是使用顆粒料。群體給藥時,如果通過拌料方式就需要重新對顆粒進行破壞性粉碎和攪拌,這樣不但費時費力,顆粒減小后還影響采食量,因此飲水方式用藥更具優(yōu)勢。其次,飲水用藥只需要將藥物溶解于水即可,對于飼養(yǎng)員來講基本不增加工作量,易于管理。再次,很多疾病在發(fā)病過程中雞只都有采食量下降的表現(xiàn),疾病越嚴重,采食量下降越明顯,有些甚至完全絕食,拌料用藥無疑會造成藥物攝入不均勻,甚至有些雞只采食不到。但疾病發(fā)生過程中往往對飲水量的影響較小,有些甚至發(fā)病越嚴重,飲水量越大,使得飲水用藥優(yōu)勢更加明顯。
對于群發(fā)性疾病的防治,飲水用藥雖然整體比拌料給藥方便,但實際生產中也面臨著多種問題,如果使用不當不但導致藥物減效,嚴重者還會產生危害。首先,飲水用藥需要藥物能溶解于水,不溶水、微溶水、難溶水的藥物是無法通過飲水使用的,對于獸藥企業(yè),必須通過多種技術解決藥物的水溶性問題才能將其制備成飲水劑型,常用的技術有微乳技術、改變晶型技術、包合技術、成鹽技術、固體分散技術等,這些技術對輔料、工藝等要求較高,最終導致成品藥價格較貴,增加了用藥成本。其次,飲水用藥時要想藥效達到最佳,必須選擇最合適的用藥方法,大多數(shù)藥物是需要集中使用的,即讓雞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藥物飲完,這個時間為2~4 h,用藥前需要對雞斷水2 h左右,而斷水本身就是一種應激,會對雞群產生隱性危害。再次,有些藥物盡管溶解度較高,但當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共同溶解于水后,有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酸堿中和反應、絡合反應等,最終生成沉淀而堵塞水線。最后,有些營養(yǎng)類藥物使用后很容易粘附在水線內壁表面,久之便形成一層生物膜,這層生物膜可能成為很多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基,造成飲水中微生物超標,長期使用微生物超標的水容易導致雞群腸道感染,也會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率。
針對飲水用藥過程中暴露的問題,管理者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解決。針對用藥成本問題,建議盡量選擇可溶水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同樣是大腸桿菌感染,可以有多種備選藥物,這些藥物有的可溶水,有的不溶水,盡量優(yōu)先選擇可溶水的種類,假如可溶水的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再使用通過制劑技術解決水溶性問題的抗生素。針對斷水應激問題,盡量將用藥時間定在凌晨5:00—8:00,因這個時間段氣溫不高,對于大多數(shù)養(yǎng)殖場來講也不是上料時間,斷水造成的應激影響最小。針對不同藥物配伍發(fā)生沉淀而堵塞水線問題,由于現(xiàn)在國標藥物很多采用了獨特技術,選用的輔料可能存在差異,故建議使用前現(xiàn)場取水進行配伍試驗,若發(fā)生配伍禁忌則應停止聯(lián)用。最后,如果使用了營養(yǎng)類藥物或飼料添加劑,如電解多維、魚肝油、復合礦物微量元素、氨基酸、中藥多糖等,建議停藥后及時沖洗水線,最好先用0.1%的有機酸浸泡4~6 h,之后再用毛刷全線刷洗,確保水線無有機物殘留。
拌料用藥也是常見的雞場群體給藥方法,在我國,拌料用藥方式多在蛋雞的青年期和產蛋期使用,尤其是北方雞場,幾乎90%以上的蛋雞使用自配料,小的場也有粉碎攪拌機。一般來講,拌料用藥對藥物的要求比飲水用藥要求低很多,大部分都是粉劑、預混劑、散劑等。當然,飲水用的溶液、口服液等也能拌入料中使用,只是拌料時必須確保均勻,同時拌入后短時間內必須采食完,防止水分過高而發(fā)生霉變。
拌料給藥適用于自配料的雞場,看似簡單,實際操作時也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首先,拌料給藥要求均勻,而現(xiàn)實生產中很多雞場攪拌不均勻。大部分場主認為攪拌的時間在20 min以上,甚至達到30 min,不會出現(xiàn)不均勻的現(xiàn)象。但實際加藥時,如果沒有事先對藥物進行預稀釋,藥物在飼料中均勻分布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當添加量小于0.1%時,最好稀釋的次數(shù)不低于3次,這樣才能確?;旌暇鶆?。其次,拌料給藥不像飲水給藥,一般拌料后都需要采食1 d,無法做到集中攝入,同時藥物在飼料間隙存在,很容易受到空氣中氧氣、水分以及飼料中多種成分的影響。再次,有些藥物容易起浮塵,且粘料性非常差,采食過程中容易吸入鼻孔,對呼吸道形成刺激,比如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對呼吸道刺激性很強,飼喂過程中易導致病雞出現(xiàn)打噴嚏、咳嗽等,而粘料性差的藥物即使混合時間再長也難以拌勻。
針對藥物在拌料使用時出現(xiàn)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決:如果藥物的添加量低于0.1%,建議先用3~5倍量精料人工預混合5 min左右,之后再加入10~15倍的精料再混合5 min,最后將預混完的藥物以“少量多次”的形式加入到混合罐中,混合時間不低于20 min。預混過程可增加藥物的體積,利于混合時藥物的分散。如果藥物拆封后易被氧化、分解,或吸潮作用較強而不利于治療,則建議將藥物拌在少量飼料中進行集中采食,即將藥物高濃度拌入少量飼料中于2 h內采食完畢,這樣可有效控制降解率。針對某些藥物刺激性大和粘料性差的問題,建議拌料前先將藥物加入少量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棉油等,以增加藥物的粘料性,同時也能降低粉塵的影響。
注射方式用藥費時費力,不適合小體格的家禽,但注射用藥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藥物注射后相對生物利用度非常高,幾乎接近100%,對于急性病的治療效果更好。雞養(yǎng)殖生產中,經常使用的注射類藥物種類,以頭孢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中藥多糖類使用最多。頭孢類主要為頭孢噻呋鈉、硫酸頭孢喹肟。喹諾酮類主要為恩諾沙星注射液。氨基糖苷類以硫酸慶大霉素、鏈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等使用最多。中藥多糖最常見的為黃芪多糖、香菇多糖等藥物。在注射方式上,家禽一般不進行靜脈注射,主要為腿部、胸部肌肉注射,也有皮下注射的情況。
對于雞的飼養(yǎng)來講,在實際生產中,需要群體給藥的情況下盡量不要選擇注射方式用藥,因過于費時費力,對雞的應激也非常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了盡快治療疾病,所用藥的種類往往不止一種,采用對因和對癥配合治療時至少需要2種或以上的藥品,考慮到需要將注射應激降至最低,就必須將這些藥物進行合針,這樣就將多針變?yōu)橐会?相對更省事省力,對雞的應激也更小。但這樣做就對藥物的配伍要求更高,必須確保共存于一個液體體系中不產生渾濁、沉淀,不發(fā)生化學反應,對藥效不產生影響,藥物進入機體后還要確保藥效協(xié)同,且符合相關藥代動力學特點。有些疾病在進行藥物預防時也可以和疫苗一起共注射,這就要求和疫苗混合后不對抗體的產生造成負面影響。
針對注射用藥過程中暴露的問題,筆者建議多種藥物配合使用前先進行體外配伍,如果合針后未發(fā)生渾濁、分層、藥物析出、變色等不穩(wěn)定情況,則表明可以進行合針用藥。對于預防性用藥,也可以配合疫苗共同使用,但糖皮質激素類藥、非甾體類解熱鎮(zhèn)痛消炎藥不可聯(lián)用,因這2種藥物對免疫可產生暫時性抑制,最終影響抗體的生成。如果配合使用的是油乳疫苗,則不可使用水溶液體系混合,因油乳苗的外相為油劑,和水溶液體系混合后很容易出現(xiàn)分層而導致疫苗破乳或用藥不均。
霧化用藥也是雞場疫病防控常用的方式之一,多用于呼吸道類傳染病的防控,或進行全場帶雞消毒時使用。另外,有些疾病能導致病雞的采食、飲水都受到影響,霧化給藥則起到省時省力的群防群治作用。霧化和普通的液體噴灑方式不同,霧化后液滴的粒徑更小,一般為0.5~10 μm,微米級的粒徑能使藥物的比表面積變大,同時能在空氣中懸浮較長時間,這樣有利于病雞的吸入,而噴灑用藥的液滴粒徑很大,在空氣中無懸浮過程,瞬間因重力作用掉落地面,無法被吸入。對于呼吸道疾病來講,霧化給藥使得藥物直接進入鼻腔、氣管、支氣管和肺,這種靶器官直接給藥的方法可使疾病恢復得更快,藥物進入機體后的實際利用率也會提高。
霧化給藥方式雖然有著諸多優(yōu)點,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最常見的是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霧化給藥不是所有藥物都適用,至少藥物的水溶性應滿足溶解后澄清透明、無顆粒沉淀、水溶性達標,同時吸入后不能對呼吸道黏膜及肺泡產生危害性刺激。其次,霧化過程中雞舍的濕度瞬間增加,如果是夏季,則舍內會形成高溫悶熱環(huán)境,冬季則因空氣導熱性增強而濕冷,對雞群的應激較大。再次,盡管霧化后的藥物能直接經呼吸道吸入,但這種吸入必定是有限的,大部分霧滴最終與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結合后降落到地面,存在浪費的情況。
針對霧化過程暴露的問題,在給藥時建議選擇易溶于水的藥,水溶度越高,形成霧滴后藥物越不易析出,霧化后很容易吸入氣管,最終所起的效果就越好。在濕度管控方面,霧化后舍內濕度很快增加,但還不能通風除濕,建議將給藥時間確定在10:00—15:00,這個時間段視線良好,用藥時容易看到雞的行為變化,也是一天之中溫度最高、雞的抵抗力最強,受應激影響最小的時間段。針對藥物存在的浪費問題,建議用藥時對雞群進行適當?shù)尿屭s,雞受到驅趕后會出現(xiàn)炸群,呼吸加快加深,有利于藥物的吸入,另外,霧化管頭盡量對準雞籠,霧滴粒徑盡可能小,以增加懸浮時間。
除了上述用藥方式外,雞場在防控疾病過程中還有其他方式,比如灌服、滴鼻、點眼、涂抹等,不同用藥方式都有不同的優(yōu)勢和劣勢。管理者應結合藥物的理化性質、水溶性、疾病狀況、發(fā)展階段以及雞的臨床表現(xiàn)等進行針對性選擇,總體原則是在確保藥效的基礎上,使雞群受到的應激最小,投入的治療成本最低,同時兼顧用藥的便捷性而選擇適合本場的方法[3]。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用藥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疾病的發(fā)展在變化,前期采食量影響不大時可通過拌料用藥,但若病原存在耐藥性,導致疾病加重,采食肯定會受到影響,可改為飲水的方式用藥。再比如對于呼吸道類傳染病,在擴散期可優(yōu)先選擇霧化用藥,這樣藥物即使未被吸入呼吸道,在環(huán)境中也可殺滅排出的病原,進而起到阻止疾病擴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