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慧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教學研究室
小藝,男,13 歲(來訪年齡),初一年級寄宿學生,體形瘦弱,是家里的獨生子,無軀體性疾病史,無精神病家族史。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沉迷手機游戲,影響了學習,經(jīng)家長與學校老師多次教導無果。
小藝媽媽:孩子自小由他的爺爺和奶奶幫忙照顧。我跟他爸平時與他交流相處時間少,管他較嚴,不準他出去玩,也很少帶他玩,他除了上學,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家。五年級給他買了手機后就迷上了游戲,在家整天拿著手機玩。有時我們收了他的手機鎖好,他會趁我們不注意偷鑰匙拿回手機。五年級時班主任就反映他帶手機上學,無心學習,成績退步很大。我們采納班主任建議,周末叫他到店鋪幫忙,減少他的獨處時間。但是,他回到家還是沉迷游戲。
初一年級班主任:他經(jīng)常帶手機入校,多次對其教育,甚至沒收了他的手機,都沒有效果;多次發(fā)現(xiàn)他在宿舍玩手機游戲直到深夜,甚至上課期間也偷偷玩手機;上課常打瞌睡,無心學習,成績不理想;人際關系良好,課間有時和同學打籃球;與同學交談大多數(shù)都是與游戲相關的內容。
我經(jīng)過和小藝多次傾談,以及從多方面了解,對可能的幾個原因分析如下:
生物原因:無軀體性疾病和精神病史。
社會、心理原因:小藝父母工作忙,父母缺乏了對小藝的關心和監(jiān)管,小藝在家沒有什么娛樂或人際交往活動,游戲成了他唯一娛樂和虛擬人際交流的平臺,游戲的刺激、獲得的成就感和游戲中與人互動,能滿足他對娛樂、對人際交流的內心需求。而且,在同學們之間談游戲得到的關注和認可,成為他與其他同學建立友誼的方式。但是,現(xiàn)在不少游戲開發(fā)商為了營利實行“癮性經(jīng)濟”,青少年自制力較差,很容易沉迷其中。
充分了解情況,查閱專業(yè)資料,清楚小藝的具體情況。
得出結論:小藝屬于一般性心理問題。
鑒別與依據(jù):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8 年發(fā)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專門為“游戲成癮”設立條目,并明確“游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一共列出了9 種癥狀,一般要滿足其中5 項以上,才可考慮后續(xù)判斷是否是“游戲障礙”。經(jīng)分析和研究,小藝沒有達到該診斷標準5 項以上。所以,小藝應是一般性游戲沉迷。
咨詢最初,我跟小藝談話,他大多數(shù)都是用“嗯”“是”等字詞敷衍回答,敵對和抗拒心理嚴重。咨詢關系直接影響到咨詢的效果,咨詢要有進展,那就必須想辦法消除他強烈的敵對和阻抗心理。工作之余,我也喜歡玩游戲,遂以共情、真誠、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他。然后,我跟他談自己也喜歡玩游戲,但他表情透露出懷疑。我干脆拿出手機在他面前玩起時下很熱門的一款游戲。他看到我真的會玩,而且玩得還不錯,便稍微放下戒備,與我聊起游戲心得。慢慢地,我們之間的氣氛緩和了,關系變得融洽起來。
在一邊玩游戲一邊聊天的“另類”輔導下,他終于慢慢放下敵對和抗拒。自此,我們之間建立了信任和接納的咨詢關系,我開始走進他的內心。他說他喜歡玩游戲,感覺學習沒意思,想成為職業(yè)電競選手。
輔導過程中,經(jīng)過剖析原因,發(fā)現(xiàn)小藝沉迷手機游戲是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其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在游戲中獲得補償。并且,他有一些錯誤認知:想成為職業(yè)電競選手,但是沒有考慮過現(xiàn)實中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和條件;是否成為職業(yè)電競選手就可以不學習等。
我結合真實性檢驗方法,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引導他對能否真正成為一名“職業(yè)電競選手”進行檢驗。我和他一起用電腦搜索“職業(yè)電競選手”“職業(yè)游戲玩家”等關鍵詞,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這一職業(yè)的信息。
通過深入了解電競方面的信息后,我問他是否還認為當一名職業(yè)電競選手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回答說:“我以前還真沒有想過這么多,現(xiàn)在看來好像真的不是很容易,但是我還是想當一名職業(yè)電競選手?!?/p>
綜合各種因素,我與其共同做了一份關于職業(yè)電競選手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具體的生涯行動方案包括如何鍛練好身體,如何考上大學電競專業(yè)及目前具體的學習規(guī)劃等。
與小藝學校老師溝通,建議平常給他多些關注、表揚和鼓勵,班主任和同班同學幫助他建立“非游戲群體”的友誼,鼓勵他參加籃球興趣班。幫助他和父母溝通,親子之間互相理解,讓他與父母達成協(xié)議,周末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適當時間內“光明正大”地玩游戲;建議父母平常抽時間多溝通交流、共同參與活動,讓小藝感受到家人的關愛,感受其他活動的樂趣。
小藝參加了學?;@球興趣班,人變得樂觀開朗了,學習很認真,進步很大。他父母跟我反饋他在家里能主動做些家務了。而且,基本上能夠按照約定協(xié)議的時間玩手機游戲。
上了初二后,我與他網(wǎng)上聊天,他說想換一個職業(yè)。我問他,想換什么呢?他說想學計算機編程:“以前覺得自己是那種萬中無一的游戲高手,但是更深入了解職業(yè)電競選手一些情況后,覺得自己不是,感覺自己的能力離職業(yè)電競選手太遠了??墒牵绻覍W好計算機編程后,我可以自己設計游戲,那會更有意思。”他對于游戲的興趣愛好,成為了他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這個輔導案例中,我覺得最重要也最難的一點是與小藝建立信任和接納的咨詢關系。我想,如果我不采取與他一起玩游戲這種“另類”的方式,可能會很難消除他的敵對和阻抗心理,從而影響良好咨詢關系的建立。那么,要輔導他可能會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