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資源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應用已成為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研究和思考的重點?!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積極融入時政資源。此次以九年級(下)第一單元第二課第2課時“謀求互利共贏”為例,示范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政資源的有效應用。
一、教學背景
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意識。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和思維,同時對時政資源有一定了解,能夠初步且正確地認識中國和世界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此階段利用時政資源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認知與了解。
二、教學內容
“謀求互利共贏”一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了解世界變化,從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傳染性疾病等方面看待全球性問題,并以此為切入點認識到解決全球性問題是人類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該內容涉及豐富的時政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相關資源,結合教材中的材料,引導學生用開闊的視野看待全球性問題,積極關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措施,并身體力行。
三、教學目標
1.從教材材料、時政資源了解當下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了解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因、意義;結合教材材料、時政資源培養(yǎng)透過材料判斷社會政治、經濟現象的能力。
2.通過自主閱讀、分析提高對時政資源的解讀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對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時政資源的分析能力。
3.建立全球互依互存的理念;了解國際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自覺為人類和諧共處付出努力。
四、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
2.正確看待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措施,從自身出發(fā)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措施。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中習近平總書記做的《共迎時代挑戰(zhàn) 共建美好未來》的講話。)
教師:人類共處地球村,各國利益和命運從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濟到政治外交,均緊緊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節(jié)課帶大家學習“謀求互利共贏”。請大家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問題:
1.如今人類面臨哪些全球性問題?這些問題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傷害?
2.你認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什么?為何要構建?如何構建?
3.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如何立足中國特色開展“大國外交”?
(設計意圖:通過第十七次峰會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導學生了解時政新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閱讀本單元新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初步了解本單元的知識點。)
(二)新知講解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一:2021年7月17日20時至20日12時,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出現大到暴雨。截至2021年7月23日15時,受災人口超12萬人,其中,緊急避險超2.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超11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1657.98公頃,其中,成災面積37803.73公頃。(來自百度百科7·17新鄉(xiāng)特大暴雨)
材料二:2023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向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fā)表題為《同心協(xié)力 共迎挑戰(zhàn) 譜寫亞太合作新篇章》的書面演講時表示,“10年前,我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亞太經合組織制定的布特拉加亞愿景,明確提出2040年建成亞太共同體,為亞太合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針對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旨在推動各方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增進全人類福祉。中方愿同亞太各方一道,推進落實這些倡議,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p>
教師:請同學們自行分組,并說說上述材料闡述了怎樣的事實,又說明了什么。
(引導總結: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各國緊密聯(lián)系,相互依存程度逐漸加深,體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設計意圖:結合時事材料引導學生從國內、國際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課導入關鍵詞呼應。)
【活動二】(播放視頻:地球將面臨五大災難?。?/p>
教師:視頻中專家預言了哪些災難?(引導學生總結:火山噴發(fā)、太陽耀斑等。)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23頁內容,結合視頻內容談談人類面臨哪些全球性問題。你知道的哪些事件對應了全球性問題?
組A:環(huán)保問題、經濟倒退問題等。
組B: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如2023年3月OECD監(jiān)測的G20領先指標較上月下降0.01點,這已經連續(xù)21個月下降,且連續(xù)12個月位于長期趨勢線100以下。(2023年4月20日《中國信息報》)。
教師:除此之外,材料中還提出貧富分化問題等。結合時政資源與閱讀材料不難發(fā)現,人類所面臨的挑戰(zhàn)逐漸增多,亟須解決的全球性問題逐漸多元,此類問題不僅制約人類的發(fā)展,更關乎人類的生存。
(設計意圖:結合影音、材料與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建立人類生存發(fā)展與全球性問題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思考對策。)
課件展示:面對全球性問題,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對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
得出結論: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全球性的挑戰(zhàn),“孤軍奮戰(zhàn)”的做法只會使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導致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直至滅頂之災的到來。
(設計意圖:通過專家預言點出“全球性問題”關鍵詞,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思考生活中的時政資源,建立生活與全球性問題的聯(lián)系,最后通過影音、生活經驗、教材資料建立聯(lián)系,從生活實際思考人類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對策。)
【活動三】(多媒體展示以下三個材料)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3—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2023年6月底,我國和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為全球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來自新華社客戶端2003-10-10“一帶一路”數據“說”)
材料二:2023年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標志著我國政府部門主動擁抱國際貿易自由化,加速我國的發(fā)展,并以此為契機,主動開拓國內金融市場,充分發(fā)揮我國經濟及社會的資源優(yōu)勢,使我國的市場經濟不僅僅局限于國家層面,也可以惠及所有參與者,從而激發(fā)國家間的互利互惠,助力我國發(fā)展,構筑一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型世界經濟。(來自2023-11-05《光明日報》)
材料三:中老昆萬鐵路,即“中老國際鐵路通道”,簡稱“中老鐵路”,是一座橫貫我國云南省昆明市和老撾首都萬象的高速鐵路,它的施工遵循國家Ⅰ類高速鐵路的規(guī)范,也是全球第一條有中國企業(yè)參股的高速鐵路,它將兩國高速鐵路網絡聯(lián)系起來,實現了雙向交流。中老昆萬高鐵不僅為“一帶一路”帶來了卓越的服務,還為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lián)國”的發(fā)展搭建了橋梁。
1.結合材料,說說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何時提出的?
3.你知道還有哪些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件嗎?
(設計意圖:在問題1中,結合材料點出本單元知識重點,結合“一帶一路”總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各個國家擴大利益交匯點,謀求開放、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前景;結合教材24頁材料,從中國“五個堅持”的基本內涵構思從本國國情出發(fā)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理念。在問題2、3中,結合新聞報道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引導學生通過材料感受中國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出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
總結:中國帶領其他國家采取一致性行動,各國人民相互行動,守望相助。
【活動四】(課件展示:全球好多兒童死于饑餓;烏克蘭出口受阻加劇糧食危機)
教師:同學們,你們能否從國家層面、各國人民層面、青少年層面總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措施?(展示思維導圖總結)(見圖1)
教師:同學們,能否結合自身說說你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具體實際行動?
生A:好好學習,堅定文化自信,學好本國文化的同時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和變化,樹立正確看待文化差異的意識,并付諸行動。
生B: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禮儀、歷史、行為方式……
(三)練習鞏固
完成下面題目。
1.各國應當攜手共同應對公共衛(wèi)生危機、經濟衰退等全球性挑戰(zhàn)。其原因是(? )
A.人類命運緊密聯(lián)系,需要共同守望
B.國際力量對比失去平衡,維護和平的力量不斷削弱
C.新時代各國力量聯(lián)系緊密,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D.人類共享地球村,消除差異才能共生
2.面對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保護等全球性問題,相互依存、同舟共濟是人類的必然選擇。得出這一認知的主要依據是(? )
A.國家競爭日益加劇
B.國家發(fā)展日益不均
C.各國聯(lián)系日益緊密
D.人類生存同一地球村
(設計意圖:練習題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時政資源反思課堂所學,同時用課堂所學解決問題。)
六、教學反思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時政資源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時政資源的分析能力,更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時政視野?!爸\求互利共贏”的內容相對抽象,且其中蘊含的時政元素、國際新聞與初中生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學生難以結合自身加深對該單元知識內容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此次教學設計中引入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時政資源案例,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等,幫助學生加深對全球性問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這樣既保證了材料的廣度,又確保了教學的深度,在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全球觀念,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是此次教學所應用的時政資源仍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搜索離學生生活較近的時政資源,同時將時政資源的應用方式多樣化,以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活動參與性。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初級中學)
編輯:常超波
作者簡介:張合(1983—),女,漢族,浙江諸暨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