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附屬小學 王靜堯
小學語文學科以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為主,其中,“寫”多為“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考量,是檢驗學生語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小練筆”的開展打破了傳統(tǒng)長篇寫作、命題寫作的局限性,以更加開放、自由的學習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特殊的寫作活動。具體而言,隨文小練筆能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在文本創(chuàng)作中對課文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使其獲取更多有效的學習經驗。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加強對隨文小練筆的運用,讓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得到同步發(fā)展。
文章探討小學語文中段課堂隨文小練筆教學,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立足三、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思維階段,圍繞“技能講解”“單元整體”“教材資源”三大視角,對教學活動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教育舉措。
通過閱讀來掌握基本句式,并在寫作中將其正確運用,既能增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印象,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中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中涵蓋著大量的修辭手法,挑選經典句式做出講解,能夠讓學生掌握豐富且有效的文本創(chuàng)作經驗?;陂喿x材料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修辭手法”為教育線索,帶領學生深度解讀文本材料,并利用隨文小練筆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在學習修辭手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中《荷花》一課以寫景抒情為主,作者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其中,高度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本篇課文學習中包含擬人、比喻、排比等寫作手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圈出經驗句式,在隨文練筆中要求學生仿寫修辭手法,以強化其對語文技能的運用能力。比如,文章中“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作者將圓圓的荷葉比喻成“大圓盤”;文章中“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連續(xù)使用“有的……有的……有的……”對荷花池做出了描寫,為典型的排比句式;文章中“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將“蜻蜓”與“小魚”擬人化處理,讓文字變得更加靈動趣味。教師可以基于文章中不同的修辭手法做出詳細講解,并利用隨文小練筆讓學生仿寫這些句式,在句式創(chuàng)作中提升學生對語文技能的運用能力。
部編版小學中段語文課文具有文筆凝練、結構明顯的特點,在散文閱讀與記敘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文本結構,讓學生掌握文本構思的技巧,以此開展語文專項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隨文小練筆的寫作質量。具體而言,在文本結構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基于本課所學內容,對文章內容做出詳細解讀,讓學生充分理解中心句、總領句或“總—分”“總—分—總”等文本結構,為學生隨文小練筆的開展提供更多思路。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秋天的雨》一課為一篇經典的抒情散文。從題目上進行解讀,其雖然名為“秋雨”,實則在內容中寫了“秋天”;從內容上分析,課文將“秋雨”視為一條創(chuàng)作思路,利用秋雨寫出了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記錄了秋天田野里豐收的景象,講述了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境。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文章中不僅包含豐富的修辭手法,每一段的“總領句”更是點明了創(chuàng)作主題?;诒菊n學習特點,教師可以以“總領句”為文本創(chuàng)作結構,為學生開展語文專項訓練,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總領句”進行劃線: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首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p>
在畫線特殊標記后,教師可與學生探討這些語句在文章中的巧妙用處,讓學生得知“每段開頭的第一句話即為‘總起句’”的概念。在學習完本課活動后,教師可以立足本節(jié)閱讀“季節(jié)景象”的描寫,為學生布置“隨文小練筆”,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與景色,仿寫文章結構,將“總領句”這一寫作技巧運用其中,以專項訓練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發(fā)揮隨文小練筆的妙用。
隨文小練筆以短篇寫作為主,要求學生隨著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以仿寫、情感抒發(fā)、話題討論等形式記錄自己的閱讀體驗。小學中段學生剛剛接觸系統(tǒng)化的寫作教學,其掌握的寫作經驗不多,為保證寫作活動的整體質量,教師可以立足所學內容,通過對教材的解讀,讓學生學習并掌握一些有效的寫作技巧,在課文學習中不斷豐富學生的文本創(chuàng)作經驗,發(fā)揮隨文小練筆的妙用,為學生未來長篇習作奠定堅實基礎。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燕子》一課選擇了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生物進行描寫,為便于學生理解,文章中還配有了豐富的插畫。詳細分析閱讀內容,豐富的擬人、修辭手法較為常見,但作者獨有的寫作視角可以讓學生掌握全新的寫作技巧。比如,在課文中,作者用簡單的語言描寫了春天的景色,不僅寫了遠山與湖水,還寫了稻田與垂柳。在景色描寫中,融入了“燕子的身影”,如文中提及:“嘰的一聲,已由這里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高柳下了”“小燕子帶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陽光滿地時,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另有幾只卻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橫掠著,小燕子的翼”等。作者在描寫景色的同時,對燕子的飛行狀態(tài)做出了不同描寫,隨著由遠及近與由近及遠的寫作視角轉變,為讀者勾勒更為生動的文本畫面?;谶@一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隨文小練筆,引導學生嘗試運用由遠及近與由近及遠的文本創(chuàng)作技巧,通過閱讀學習優(yōu)化學生的文本創(chuàng)作經驗,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與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做出了全面分析,其對教材做出了詳細解讀,為每個學習單元提出了“人文主題”的概念。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更注重單元整體教學,課文、習作、實踐活動的關聯(lián)性強,加之語文要素的培養(yǎng)方向,打造了更加系統(tǒng)化的教學活動?;诖?,在隨文小練筆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從單元整體視角出發(fā),基于人文主題教育方向,以隨文小練筆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而推動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五單元以“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為人文主題的習作單元,旨在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在描寫生活中學會感悟生活。單元包含課文《麻雀》《爬天都峰》,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單元語文要素對閱讀學習的要求為“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對學生語言表達的要求為“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基于習作單元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把一件事寫清楚”作為單元教學的核心任務,以此為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隨文小練筆教學。具體而言,在閱讀學習《麻雀》與《爬天都峰》時,教師要將閱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合起來,讓學生知道在寫作的過程中“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學會條理清晰地創(chuàng)設文本內容。在學習兩篇習作例文時,要求學生獨立分析例文內容,并讓學生按照事件發(fā)展順序記錄文本思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單元習作活動《生活萬花筒》,開展隨文小練筆活動,將人文主題融入其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語文素養(yǎng)”也被稱為“單元培養(yǎng)目標”。詳細解讀教材內容,每個學習單元都具有明確的學習主題,單元教學目標也較為明確。在隨文小練筆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基于單元學習主題構思小練筆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單元核心主旨、閱讀經驗,將自己的學習體驗融入隨文小練筆中,以實踐性活動促使學生完成“知識遷移”與“經驗轉化”,發(fā)揮主題教學的教育作用,并用隨文小練筆落實單元教育目標。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第一單元包含課文《觀潮》《走月亮》《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繁星等閱讀材料,單元學習扉頁中的語文要素提出了“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與“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兩點培養(yǎng)目標。本單元的人文學習主題為“自然之美”,閱讀內容也圍繞美麗的自然景象進行描寫。基于單元學習主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詳細解讀每篇閱讀的寫作特點,讓學生掌握景色描寫的基本方法。比如,在學習課文《觀潮》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畫面,并讓學生結合文本材料,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景觀之奇”與“畫面之美”。
在學習課文《走月亮》時,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詞語、句子,想象夜晚鄉(xiāng)下“走月亮”的畫面,讓學生寫一寫月下的某個場景。以此類推,在每一篇閱讀學習中,教師都圍繞語文要素中的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在單元閱讀學習的最后,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完成隨文小練筆活動,讓學生結合語文要素中的第二點“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完成文本構思,讓學生立足單元學習主題,將閱讀經驗轉移到寫作活動中,獲得更多有效的習作經驗。
小學中段學生的思維具有具象化特點,面對抽象的語文知識與學習概念,學生理解有限,難以準確地了解文本材料講述的內容。為保證語文教學質量,部編版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為學生配備了精美的插畫,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創(chuàng)設閱讀活動,用圖片作為輔助講解。在隨文練筆的運用中,教師可以巧用教材中的插畫,結合課文所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看圖練筆”活動,以圖片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天窗》一課敘述了一個小孩子,借助家里的一方天窗觀看屋子外面的世界,用小小的天窗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在語言運用上,作者抓住了孩子好玩、愛玩的年齡特點,以豐富的想象描述了一個神奇的天窗。詳細閱讀教材內容,在文章中為學生設計了生動形象的插畫,如“棕色的木質房頂”“一個小小的、長方形的天窗”“深藍色、閃耀著無數繁星的夜空”“充滿奇妙想象的銀河”等。在隨文小練筆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插畫內容,讓學生以看圖寫話的形式講述自己對“天窗”的看法、感受,在創(chuàng)作結束后,讓學生交換寫作內容互相品鑒,實現對閱讀資源的有效開發(fā)。
隨著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其對語文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大,課內閱讀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墩n程標準》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理念,要求教師基于教材內容,為學生拓展閱讀空間,使其獲取更為豐富的學習經驗?;谀壳暗慕虒W情況,教師可以利用拓展閱讀開展隨文小練筆活動,要求學生將課內閱讀經驗與課外閱讀材料有效融合,并讓其在閱讀學習結束后,利用小練筆講述自己的閱讀體驗與感想。這樣既能提升學生對語文素材的運用能力,又能讓其對課內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第二單元的“快樂讀書吧”教學時,以《十萬個為什么》為學習主題,開展了“整本書閱讀”??v觀本單元所學內容,課文《琥珀》《飛上藍天的恐龍》以自然科普為主題,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神奇的自然現象;課文《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以說明為主,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科技發(fā)展情況。本單元的“快樂讀書吧”圍繞課文特點構建的課程,要求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更多趣味性的科學知識?;诖耍陔S文小練筆活動中,教師可以基于“快樂讀書吧”讓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體驗,并讓其在小練筆中介紹一項科學知識,以拓展性閱讀學習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落實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
綜上所述,隨文小練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本構建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隨文小練筆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教育模式的開發(fā)與利用,既要對結合教材中教育資源做出全面解讀,還要立足學生實際情況,綜合教材內容,為其設計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隨文小練筆活動,以實踐學習打造全新的“讀寫結合”課堂,在練筆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寫作意識、文本創(chuàng)作思路,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其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