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濤
整本書閱讀教學主要對應課程標準中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文學閱讀與寫作”等學習任務群,而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與項目化學習之間的這種適切性,是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嘗試整本書教學的基礎。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滲透項目化學習的要素,通過學習項目的設計,是提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個學習項目的設計需要核心知識的統(tǒng)領?!都t樓夢》整本書的項目化學習將核心知識定位于“學習《紅樓夢》的敘事技巧”,是因為“利用經(jīng)典敘事學知識指導小說教學與閱讀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徑”[1],可以從一個新角度切入教學,挖掘《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與教學價值,適應測試評價的要求。
1.從《紅樓夢》的文學價值看,它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寶黛愛情、賈府興衰這些重要內(nèi)容,還有匠心獨具的敘事技巧,脂硯齋有段眉批這樣評價《紅樓夢》的敘事技巧:“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可見“敘事筆法”是《紅樓夢》一書的重要藝術特色,對其進行梳理探究,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讀懂讀好《紅樓夢》,充分挖掘《紅樓夢》的文學價值。
2.從《紅樓夢》的教學價值看,它是教材規(guī)定的整本書閱讀篇目。課程標準“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在“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中要求能夠梳理小說“整體的藝術架構”,與此對應,教材中本單元的導讀要求通過梳理小說主要情節(jié)“整體把握小說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點”,可見無論是在課程標準層面,還是在教材層面,都對《紅樓夢》整本書教學內(nèi)容做了明確規(guī)定:不僅需要關注寫了什么,還關注怎么寫的。這是對圍繞“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主題”等要素進行闡釋分析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突破,有利于克服教學與閱讀惰性,改善學生思維品質(zhì),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3.從測試評價對教學的要求看,“必備知識”是高考評價體系“四層”考查內(nèi)容中的重要一層,是形成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支撐,而相關敘事知識無疑是學生解讀小說時需要掌握的一種必備知識。與評價體系相呼應,近幾年高考命題實踐涉及敘事層面的題目從無到有越來越多,無疑成為了“顯學”。比如2021 年新高考Ⅰ卷小說閱讀第8 題在“講述方法”層面聚焦反復手法的考查,著力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如何講故事的能力。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敘事知識,就會缺乏對小說深層次的解讀,無法適應當下小說閱讀考查的需求。
由此看來,通過推薦相應學習資源,將相關敘事學知識轉(zhuǎn)化為《紅樓夢》項目化學習的核心知識,可以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填補學生在小說敘事層面知識的盲區(qū),為閱讀小說提供不同的視角,是提升《紅樓夢》整本書教學效果與學生小說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更好地推進真實學習活動的進行,項目化學習常常需要指向核心知識,創(chuàng)設相關驅(qū)動任務,而一個好的驅(qū)動任務需要“既能激發(fā)學習者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也能提綱挈領地指出持續(xù)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2]?!都t樓夢》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學習指向核心知識,可以創(chuàng)設下列驅(qū)動任務:通過閱讀《紅樓夢》,結(jié)合相關學習資源,體會敘事技巧對情節(jié)開展、人物塑造等小說內(nèi)容表達的作用,請運用掌握的敘事學知識為《紅樓夢》中自己最喜歡的片段寫一段鑒賞文字,并在班級分享交流。此驅(qū)動任務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以終為始”的逆向設計?!耙越K為始”作為項目化學習的重要特征,其價值在于通過預設學習成果來貫穿整個項目化學習活動,使學習活動“有的放矢”,讓學生明白學習活動的指向。本次“學習敘事技巧”統(tǒng)領下的項目化學習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因為閱讀慣性或者思維惰性等因素,導致學習活動偏離目標主線,因此在項目化學習初始階段通過驅(qū)動任務的設置,明確相應學習成果——“寫作鑒賞《紅樓夢》敘事技巧的文字”,可以使整個項目活動保持一致性、持續(xù)性,確保整個學習活動不偏離項目核心知識規(guī)定的方向。
2.“多重指向”的情境設計。項目化學習驅(qū)動任務的設計價值在于推進真實閱讀的發(fā)生,因此它需要具有多重的情境指向。本次驅(qū)動任務首先指向?qū)W生的生活情境,它不是靜態(tài)地講授敘事學知識,而是能夠指向具體生活場域中可能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去鑒賞相關文字,并完成交流分享的任務;其次,指向?qū)W科情境與學生個體認知情境,幫助學生將《紅樓夢》學習中獲得的閱讀經(jīng)驗在其它閱讀情境中的轉(zhuǎn)化,指向?qū)W生個人認知情境的豐富與改善,“促進整本書閱讀的內(nèi)化與吸收,有效地增強了學生閱讀存在感與獲得感”[3]。
3.“分解細化”的流程設計。對核心驅(qū)動任務進行分解細化以形成彼此互恰的任務系列,這既是體現(xiàn)了項目化學習持續(xù)性的特征,又可以在每個學習階段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支點,保證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本次《紅樓夢》項目化學習的驅(qū)動任務從流程設計上看,首先在通讀小說基礎上,交流小說中敘事精彩的文字,完成敘事鑒賞的初體驗;其次結(jié)合學習資源和對小說敘事的初步感知,列出鑒賞《紅樓夢》需要關注的敘事關注點,并針對每個敘事點制定寫作鑒賞文字的評價標準;最后,結(jié)合敘事點和評價要求,通過梳理相關敘事文字,探究發(fā)現(xiàn)其特色與表達效果,形成學習成果并完成分享交流。
“項目化學習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完成活動做出成果,而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有意義的學習實踐歷程”[4],因此項目化學習的意義在于“做中學”,讓學生通過學習實踐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并且能夠遷移應用到后續(xù)學習之中。本次學習的預設成果同審美鑒賞、分享交流相關,而吳泓老師認為“只有運用了‘梳理’這種方法,才能夠?qū)W會‘審美’與‘鑒賞’”[5],因此為了完成相關鑒賞任務,需要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掌握“梳理”的學習方法,通過對《紅樓夢》敘事技巧的爬梳整理,探究其在表達效果上的得與失,洞察作者在作品構思上的精到之處,從而完成鑒賞與交流的學習任務?!都t樓夢》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學習在學習實踐中主要是幫助學生建構梳理文本信息的方法。
1.建立分類?!胺诸愂且环N急需掌握而且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或思維工具”[6],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可以借助學習資源提供的敘事學知識,建立梳理敘事技巧的分類維度,比如線索、時間、節(jié)奏、視角等。在此基礎之上,可以進行更小層面的分類,比如關于敘事時間可以再細分為順序、倒敘、預敘、停滯;關于敘事線索可以再細分為旁逸斜出、前后關聯(lián);關于敘事節(jié)奏可以細分為疏密、緩急;關于敘事視角可以按內(nèi)視角與外視角進行分類,針對內(nèi)視角還可以按照故事框架內(nèi)不同人物視角再進行分類。
2.尋找材料。在建立分類標準之后,學生可以據(jù)此在閱讀過程中爬梳整理相關文本材料。以敘事時間為例,學生可以梳理小說前五回相關內(nèi)容:“女媧氏煉石補天時,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此石經(jīng)歷紅塵復還本質(zhì),被空空道人重新發(fā)現(xiàn)時石上已是布滿記載一段故事的字跡”體現(xiàn)的是“順序”時間線;“后來,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表明時間的停滯,留下的是敘事的空白;“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書云……”,表明后文若干回目所敘內(nèi)容在時間上發(fā)生在前文所敘內(nèi)容之前,所以是倒敘;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的文字暗示人物以后的命運,在敘事時間上是預敘。敘事時間的變化必然帶來敘事節(jié)奏的變化,以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為例,梳理前半回“丫頭遞錁子——領春祭恩賞——烏進孝交租——賈蓉說鳳姐與鴛鴦商議偷賈母東西當銀子——賈珍訓斥賈芹領東西——眾人入宗祠——相關祭祀活動:傳菜、跪拜——賈母等人回榮國府”等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前半回按時間順序敘事,穿插插敘,敘述了除夕祭祀宗祠前后發(fā)生的多個事件,節(jié)奏密集。梳理后半回“賈母花廳擺酒開家宴——交代慧繡瓔珞——賈母說笑——交代宮燈——交代族中有人不來的原因——看戲打賞”等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后半回在開夜宴的時間主線上不斷穿插關于“慧繡瓔珞”“宮燈”等描寫性的內(nèi)容,使敘事時間停頓,因此后半回的敘事節(jié)奏相對舒緩。
3.完成探究。在梳理文本材料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才會發(fā)現(xiàn)小說使用相關敘事手法的效果。仍以敘事時間和節(jié)奏為例,學生發(fā)現(xiàn)在敘事時間上因為各種時序的穿插運用,形成敘事?lián)潴噪x的效果;在敘事節(jié)奏上,后半回的敘事舒緩與前半回的敘事緊密相映成趣,調(diào)整敘事節(jié)奏,避免平鋪直敘。在其它敘事知識點上,學生在運用同樣方法進行探究之后,也可以獲得一系列發(fā)現(xiàn),比如:敘事線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敘述時間——穿插變化,撲簌迷離;敘述節(jié)奏——疏密相間,緩急錯落;敘事視角——搖曳多變,表現(xiàn)人物;敘事留白——言近意遠,回味雋永。
項目化學習不僅強調(diào)“做中學”,還突出“學中思”,承認學習活動中反思行為的重要性,因此一個完整的項目化學習離開不了學習評價的支撐,只有制定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能力水平的評價標準,才能推動學習成果交流的高效進行,促進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反思。
1.制定標準。在項目化學習的開始階段,可以制定下列評價量表,從“觀點、結(jié)構、素材、語言”多個評價維度,對學生的敘事鑒賞成果按不同水平等級進行具體描述,使得評價標準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
2.完成反思。在成果展示交流中進行評價,既是診斷問題,也是深化對敘事知識的認識,達成對學習成果的反思,推動后續(xù)學習以更好質(zhì)態(tài)進行。以學生的鑒賞片段為例。
示例1:劉姥姥似乎與大觀園顯得格格不入,通過她的視角可以襯托出大觀園之華麗。除此之外,其入大觀園便是為日后賈府衰敗時勇救巧姐埋下伏筆。她積極樂觀,風趣幽默,帶有莊稼人的淳樸與善良。她在行酒令中說了兩句“大火燒了毛毛蟲”“花兒落了接了個大倭瓜”,實際也是一個伏筆。劉姥姥又是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藝術家,她大量使用諺語和俗語,與鳳姐一唱一和,共同上演一出好戲。
表1:我的“紅樓敘事”片段賞析評價量表
點評:能抓住人物視角與伏筆設置的敘事特點進行鑒賞,但在鑒賞敘事手法之外又穿插了對人物形象分析,結(jié)構松散,例證材料不豐富導致鑒賞同文本聯(lián)系不夠緊密。
示例2:小說善于從多個視角進行描寫刻畫,比如元妃省親前后對大觀園的描寫,先是通過賈政攜寶玉與眾人題寫匾額,以賈政的視角著重描寫大觀園作為園林的詩意美;在元妃省親中,“且說賈妃在轎內(nèi)看此園內(nèi)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以元妃視角寫出大觀園的豪華奢靡;中間跳出省親故事的敘事,從省親故事中人物的視角切換到故事之外的石頭視角,寫道“此時自己回想當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涼寂寞,若不虧癩僧跛道二人攜來到此,又安得能見這般世面”,進一步強化了對大觀園奢華的描寫。
點評:觀點集中,聚焦敘事視角進行鑒賞;材料典型,從元妃省親的敘事片段切入,選擇典型素材證明觀點;結(jié)構清晰,從第三人稱內(nèi)視角到第一人稱外視角逐一梳理。
通過學習成果的分享交流、點評反思,除了可以強化學生對核心知識“學習《紅樓夢》的敘事技巧”的理解運用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從多個維度提升自己的表達水平,整合“梳理與探究”“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語文學習活動,體現(xiàn)項目化學習的系統(tǒng)性。
總之,整本書閱讀教學與項目化學習有著天然的適切性,教師可以將項目化學習的若干要素滲透進《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之中,利用學習項目的載體,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