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成 花勁
(1 江蘇省農墾農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弶港分公司,東臺 224200;2 東臺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東臺 224200)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產(chǎn)油量占國產(chǎn)食用植物油總量的50%以上。同時,我國國內食用油自給率不足35%,有65%左右的缺量主要依靠進口。因此,發(fā)展油菜生產(chǎn)、提高油菜籽單位面積產(chǎn)量對我國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意義重大[1-2]。江蘇省國營弶港農場(以下簡稱國營弶港農場)地處位于黃海之濱的江蘇省東臺市境內,隸屬江蘇省農墾農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國營弶港農場積極貫徹落實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的油菜擴種戰(zhàn)略部署,有序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種植業(yè)結構性調整,每年油菜種植面積在400 hm2以上。2022年夏收,國營弶港農場平均每667 m2油菜籽產(chǎn)量為277 kg,高產(chǎn)田塊平均每667 m2油菜籽產(chǎn)量達318.8 kg,油菜產(chǎn)量創(chuàng)沿海地區(qū)歷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提高江蘇沿海地區(qū)直播油菜的種植收益,筆者擬對近年來江蘇沿海地區(qū)直播油菜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和介紹,以供相關種植戶參考借鑒。
要提高油菜籽產(chǎn)量和種植收益,選擇優(yōu)良品種是關鍵[3]。油菜品種一般有芥菜型、白菜型、甘藍型3種類型,根據(jù)品種特性及種植表現(xiàn),建議選用熟期適中的油菜品種,如‘灃油737’(審定編號:國審油2011015)、‘秦優(yōu)10 號’(審定編號:國審油2006003)、‘寧雜1818’(審定編號:國審油2013016)、‘寧雜1838’(審定編號:國審油2016003)等。
為提高油菜種子發(fā)芽率,確保一播全苗,在播種前需做好種子處理。具體措施:(1)精選種子。通過風選、鹽水選種等方法,除去雜質、菌核、癟粒、空粒等。(2)晾曬種子。曬種是油菜播種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播種前1~2 d 選晴天,每天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2~4 h,但不可長時間暴曬,晾曬時間可選擇在上午9點至下午3點。(3)藥劑拌種。為預防油菜苗期病蟲害,促進苗齊、苗壯,可選用70%銳勝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5 g 兌水20 g 拌1 kg 種子或選用60%高巧懸浮劑10 mL(不兌水)拌0.5 kg 種子,晾干后播種。
適期播種和培育壯苗是奪取油菜高產(chǎn)的基礎[4]。根據(jù)江蘇沿海地區(qū)的溫光資源,油菜的最佳播種期為10 月上中旬,在最佳播種期內,越早播種越有利于油菜高產(chǎn),越晚播種受凍害的可能性越大。受水稻茬口限制,油菜種植田塊在10月底前要完成播種,且宜先播種生育期略長的油菜品種,再播種生育期略短的油菜品種。
直播油菜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宜控制在2 萬~3萬株(早播田塊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為2 萬株左右,晚播田塊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宜增加至3 萬株),基本苗數(shù)過多時,容易形成瘦苗、弱株,且植株易倒伏。值得注意的是,早播、土壤墑情好或播種后有雨時,要減少播種量;遲播、土壤墑情差或遇天氣干旱時,要加大播種量。一般10 月20 日—23 日播種,每667 m2用種量為150~200 g;10 月24 日—25 日播種,每667 m2用種量為200~250 g;10 月25 日之后播種,每667 m2用種量在250 g 以上。播種前要進行浸種,一般浸種時間為3~4 h,取出瀝干水分后即可播種,以起到晚中爭早的作用,確保一播全苗,形成冬前壯苗。
油菜籽粒較小,頂土能力差,故要強化土壤精細度處理,以提高出苗均勻性。同時,要做好適墑播種、播后壓實等工作,確保一播齊苗。
播種機械作業(yè)流程為前茬作物莖稈粉碎→大田耕翻曬垡→大田重直耙→大田拋撒施肥→5 m 寬幅旋耕機旋耕→開溝播種→開橫溝。
5.2.1 前茬作物莖稈粉碎還田
要求前茬作物莖稈貼地粉碎,莖稈切碎長度不超過8 cm,莖稈無漏粉碎現(xiàn)象,粉碎后拋撒均勻。
5.2.2 耕 翻
前茬作物莖稈粉碎還田后,大田進行耕翻,要求耕翻均勻、全覆蓋,不重復或遺漏耕翻,且耕翻后地表平坦、無立垡。
5.2.3 耙 田
大田耕翻后進行耙田,要求耙田深度大于1 8 cm,即耙完全放下,耙田時保持適宜的前進速度,不得使用地輪支撐。值得注意的是,要對田邊和田頭進行旋耕,且田邊需反耙一圈,以消除溝壟。
5.2.4 拋撒施肥
拋撒施肥機作業(yè)需先做好拋幅調試工作,力求拋肥均勻、無重復拋撒、機身下不漏撒,且田邊需用拖拉機或懸掛施肥機重復拋撒施肥一次。
5.2.5 寬幅旋耕
拋撒施肥后,大田需進行二次寬幅旋耕,以確保碎土良好。寬幅旋耕作業(yè)的旋耕深度要求為10~12 cm,作業(yè)深度、速度需保持均勻一致,作業(yè)后地表平整,碎土效果良好,寬幅旋耕作業(yè)后田表無接壟。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因拖糧、打藥形成的車道,在寬幅旋耕作業(yè)后未達到平整要求時,可進行重疊旋耕,以保證地塊平整。寬幅旋耕作業(yè)后,大田作成畦面寬(含溝)為3.55 m 的畦,畦面略呈龜背形,鎮(zhèn)壓嚴實,豎溝深為20~22 cm,溝上口寬為30~35 cm,溝壁壓實度好且上下壓實一致。
5.2.6 開溝播種
采用播種機進行播種,播種機使用全新油菜專用播種盒,且在播種前需先測試好單口排量,以保證播種時單口排量一致。播種時,要求不重播、不漏播、不斷壟,可實行GPS 導航播種,嚴格控制播種速度,保持勻速行駛,盡量減少中途停車,以確保播行直、行距一致;同時,控制好播種深度,以確保覆土良好。一般每畦播種10 行,播深為0.5~1.5 cm。值得注意的是,田頭橫向留兩個播幅不旋不播,待大田播種結束后,再進行旋耕播種作業(yè);田邊地角區(qū)域在播種結束后,立即組織人工進行撒播補種。
5.2.7 開橫溝
大田橫溝要求深度為28~30 cm、溝口寬為30 cm、溝底寬為17 cm,且溝直、溝壁光滑、溝底平整且無積土、溝兩頭暢通。
油菜的肥料運籌應堅持“施足基肥,早施臘肥,重施花苔肥,慎施花角肥”的施肥原則。具體施肥措施為:(1)基肥。每667 m2施磷酸二銨12.5 kg+尿素10.0 kg。(2)臘肥。于12月上旬施入,每667 m2施尿素10.0 kg。(3)苔肥。施用苔肥能補充冬前植株的養(yǎng)分消耗,為增加分枝數(shù)、單株角數(shù)、每角粒數(shù)奠定基礎。苔肥一般于2 月下旬、植株見蕾(苔高3~5 cm)時施入,每667 m2施尿素12.5 kg,對于旺長或遲播的田塊,可適當少施苔肥。(4)花角肥。施好花角肥能提高結角率、結籽數(shù)和千粒質量,提高油菜籽含油量?;ń欠室话阌? 月中旬施入,每667 m2施尿素5.0~6.0 kg。
適時進行化學調控,可促壯防寒,防止油菜生長后期倒伏。一般在油菜4 葉1 心時,每667 m2施用15%多效唑30 g,以控制高腳苗出現(xiàn)、防凍害;在油菜初苔期,每667 m2施用5%稀效唑15~18 g,以調節(jié)株高、防止油菜植株在生長后期倒伏。
油菜在進行病蟲草害防治時,宜遵循“一噴多防”的防治策略,且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劑量和濃度科學施藥,并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
在油菜播種后1~2 d,大田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或90%乙草胺進行封閉除草。若封閉除草效果不好,可在油菜3~5 葉期,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24%烯草酮、15%精喹禾靈等藥劑兌水防除禾本科雜草,用30%草除靈等藥劑兌水防除闊葉雜草(若1 次防除未達到理想效果,可在10 d 后再補防1次)。值得注意的是,在除草時,施藥要避開寒潮,以防油菜植株產(chǎn)生“凍藥害”。
油菜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白銹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菜青蟲、猿葉甲、跳甲等。其中,菌核病和蚜蟲的發(fā)生較為嚴重,若防治不力,則可造成油菜產(chǎn)量損失達30%以上。
8.2.1 菌核病
防治菌核病的重點是在油菜初花期(主莖開花株率為80%)、盛花期(一次分枝開花枝率為100%、二次分枝開花枝率為30%)做好普防工作。具體防治措施是在油菜初花期(3月中旬)進行第1次用藥,每667 m2施用40%菌核凈45 mL+43% 戊唑醇20 mL;在油菜盛花期(3 月下旬)進行第2 次用藥,每667 m2施用40%菌核凈45 mL。值得注意的是,油菜是喜硼作物,對硼肥的需求較為敏感,且缺硼會造成花而不實。為提高油菜結實率和千粒質量,可在兩次用藥防治菌核病的過程中,每667 m2加施硼肥50 g。
8.2.2 蚜 蟲
蚜蟲的防治適期是在油菜苗期和抽薹開花期。一般在發(fā)現(xiàn)有蚜株率達10%(每株有蚜蟲1~2 頭)、10%的莖枝或花枝有蚜蟲(每株有蚜蟲3~5頭)時,每667 m2噴施48%毒死蜱40~60 mL 或2.5%敵殺死20~30 mL+10%吡蟲啉10~20 g 等進行防治。
油菜籽的成熟過程可分為綠熟、黃熟、完熟3個時期。油菜籽若在綠熟期收獲,籽粒不飽滿,秕粒多,產(chǎn)量低;若在完熟期收獲,角果炸裂多、落粒嚴重,豐產(chǎn)不豐收。因此,油菜籽以在黃熟期收獲為最佳,此時全田有70%~80%的角果變黃,主花序中下部的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固有顏色,油菜籽落粒性最強。收獲最好在陰天或晴天早晨進行,以免裂莢、落粒損失。油菜籽采收后進行脫粒,脫粒后需進行充分攤曬,在種子含水量低于9%時,即可進行貯藏或加工銷售[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