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鐘霜霞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又是一年春節(jié)到,八桂大地處處洋溢民俗風。每逢歲末年初,廣西各地的漢族及壯、瑤、苗等少數民族都以璀璨多樣的過年習俗,喜迎新年的到來。
雖說廣西各民族之間有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慶祝春節(jié)的方式各具特色,但卻又互相融合,風俗相通。在這個民族之鄉(xiāng),新春的序幕始終是在濃郁的民俗氛圍里拉開的。
■ 吹蘆笙是融水苗寨坡會上的“保留節(jié)目” (圖源:新華社)
■ 2023年1月15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易扶點的夢嗚苗寨苗民載歌載舞迎新春( 圖源:廣西日報)
■ 吃粽子是廣西過年的傳統習俗之一(圖源:新華社)
壯族是廣西乃至全國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而春節(jié),又是壯族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雖然是受漢族春節(jié)的影響,但其過年的形式和內容雜糅了本民族的特色。
過春節(jié),壯族人要壓年飯、汲新水、吃母粽、舂糍粑等等,才算過大年。
作為迎春大事,壯族人甚至在臘月二十七,就以“殺年豬”的方式,早早拉開了過年的序幕。到了年三十晚上,壯家戶戶殺雞殺鴨,蒸制扣肉、釀豆腐、燉豬腳等等,準備一桌極具壯族特色的年夜飯。按照習俗,除夕晚上的米飯一定要做的夠多,多到留至大年初一供全家人享用才行。這也叫“壓年飯”,預祝著來年五谷豐登,米食充足。
壯族的年,更少不了年粽。
在桂西一帶,除夕當晚,就要把一個用約10~20 斤糯米包成的特大粽粑“母粽”和若干個小粽粑擺在燒香的案臺上敬祭祖先。直到元宵節(jié),再次祭祀祖先后,才把供品撤掉,此為“散年”。一個“母粽”,不僅具有鮮甜、軟糯、咸香的獨特口感,也蘊含了壯族人對祖先的緬懷,對族人的祈福,對豐收的渴望。
吃過了年夜飯,壯族男女老少便圍坐在火塘旁守歲,迎接新年的到來。子時一到,各家鞭炮、煙花齊鳴,以爭得先響頭炮為榮。霎時間,往日寧靜的鄉(xiāng)村便沸騰了起來。
正月初一,天剛蒙蒙亮,各家的姑娘、媳婦穿上新衣,擔起水桶,手持香火,唱著歌謠來到河邊,將新年第一桶新水挑回家,這也叫“汲新水”。男子則將犁、耙、刀、斧等生產工具一一綁上粽粑,以表酬勞。
初二以后,各地各式的文娛體育活動輪番上演,打扁擔、拋繡球、唱螞拐(青蛙)、演壯戲、舞春牛、耍龍獅等各具特色。新春佳節(jié)之際,多彩壯鄉(xiāng)大地上歡歌笑語,“春”意盎然。
春節(jié),自古就是漢族人最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其慶祝的方式極為隆重、熱烈。
在廣西,除夕前,漢族各家各戶就開始掃塵、洗被褥辟邪除災,置辦年貨迎新春,貼春聯、年畫沾福氣,讓濃濃的新春氛圍充盈屋里屋外。
除夕這天的年夜飯,是全國各族人民過春節(jié)的重頭戲。廣西漢族人也不例外,一般而言,各家飯桌都有雞、魚、蝦、扣肉等菜肴,葷素俱全。對于漢族等各族人來說,一年一次的年夜飯,吃的是喜悅,品的是親情,縷縷飯香中聞到的是家的味道。以花生、瓜子、糖果、香茶、水果為伴,一家老小圍坐餐桌旁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倍感幸福。
初一到十五,漢族皆有相應的習俗和拜年活動。諸如幼輩給長輩拜年,新女婿給岳父母拜年,出嫁女兒攜小孩回娘家拜年的習俗。拜年時互以禮物相送。
此外,在廣西城鄉(xiāng)各地,舞獅拜年之風極盛。舞獅走街串寨拜年,戶主以煙糖茶果和錢幣紅包酬謝,有的主人將小孩的衣服、鞋帽、背帶、玩具給“獅子”舔拜,以示交好運避邪惡。一只舞獅,串連起各族各戶的情感。
節(jié)間,以游園、球類、棋類競賽、桂劇等為代表的春節(jié)文體活動最為常見。在百色隆林一帶,當地漢族還在春節(jié)期間組織開展籃球、跳繩、拔河、象棋、歌舞晚會等比賽活動,營造快樂、祥和的春節(jié)氛圍,展示族群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廣西的瑤族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6 個瑤族自治縣,其余分散在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龍勝、融水等縣(自治縣)?,幾暹^春節(jié),因支系不同而各具特色。
■ 舞春牛是廣西具有濃厚民俗風情的祈福活動(圖源:新華社)
■ 舂糯米糍粑是廣西各地瑤族人民過年期間保留的項目(圖源:中國日報)
■ 春節(jié)期間,廣西南寧市“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qū)舉辦醒獅賀新春表演,為市民送去新春的祝福(圖源:廣西日報)
■ 廣西瑤寨青年男女“坐妹對歌”除夕守歲(圖源:廣西日報)
■ 2023年1月9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xiāng)舉辦傳統蘆笙節(jié)為山鄉(xiāng)增添濃濃的喜慶氣氛(圖源:新華社)
其中,位于廣西中部的大瑤山區(qū)的金秀瑤族自治縣,每逢春節(jié),當地的民族特色十分鮮明。
春節(jié)期間,金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放鞭炮,舂糯米糍粑。糍粑舂得越黏越好?!梆ぁ币敉澳辍?,越黏才會越有年味。大年初一的早晨,通常由持家的男主人先起床開門,燒香鳴炮慶賀新年,以圖吉利。
瑤族還是一個愛唱歌的民族。開飯之前,瑤族同胞們圍在桌邊,一起以唱山歌的方式感謝主人,拜年祝賀,然后再享受美味佳肴。
在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白云鄉(xiāng)林城村城卡瑤寨,瑤族青年男女還會圍坐在火塘邊,以當地瑤族傳統守歲習俗“打油茶”“煮糍粑”“坐妹對歌”“煮筒骨粥”等方式交流聯誼,共同辭舊迎新。
節(jié)間,唱堂歌、打銅鼓、演“耕作戲”、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繡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盛行于廣西各地瑤族聚集區(qū)。尤其是耕作戲,瑤寨的姑娘小伙穿上節(jié)日盛裝,聚集到一起,三人成組,一個人裝扮牛,一個人裝扮成扶犁的農夫,一個人裝扮成扛鋤的農民。這三人邊跳舞邊唱歌,極富趣味。
苗族原來只過苗年,后來也和漢族等各民族一起過春節(jié),因此稱春節(jié)為“客家年”。
年前,苗族各家各戶都要準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宴席間敬酒勸飲并對酒高歌,一首首對歌之中,苗族各式傳統佳肴入肚,令人陶醉。
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春節(jié)期間最熱鬧的活動就是趕坡會了?;顒迂S富多彩,既有傳統祭祀儀式,又有比賽娛樂項目。
其間,苗寨吹蘆笙、彈琵琶、唱苗歌、踩堂舞、爬高竿、跳坡、斗牛,老少同樂。過年時,各村寨的男女老少舉家出動,四處趕坡。
坡會上的踩堂舞是苗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幾十名青年婦女身著盛裝,圍圈而舞,氣氛歡快,場面熱烈。吹蘆笙是坡會上的“保留節(jié)目”,聲音嘹亮,震地動天。此外,“姑娘節(jié)”也是當地苗族的傳統節(jié)日。苗族和侗族的未婚女性按照傳統習俗,穿上節(jié)日盛裝,戴著銀飾品,打著花傘,在河灘上繞圈游走展示青春之美、服裝之美和飾品之美。
要說融水苗寨最具特色的春節(jié)民俗活動,“打同年”必然是其中的一項?!按蛲辍笔钱數孛缱宕逭g以蘆笙為媒介的一種群眾性交流活動。按照習俗,村寨之間會約好日子,整個寨子的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吹著蘆笙,前往另一個寨子,兩個寨子的人聚在一起,結為“同年”。白天一同吹蘆笙、踩堂,晚上共享“同年宴”,約為弟兄,守望相助。
紅紅火火過大年,民俗風情年味濃。汲新水、貼年畫、舞獅、舞春牛、舂糍粑、吹蘆笙......無論何種民族的何種習俗都是人們對新年最美好的祝愿。新年伊始,俯瞰八桂大地,春風浩蕩滿目新,處處皆是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