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萍 陽明正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昆明實驗學校積極響應《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主動作為,創(chuàng)造性開展勞動教育,整合校內外資源,統(tǒng)籌規(guī)劃勞動教育,因地制宜開展勞動教育。在落實勞動教育課程基礎上,帶動全學科參與勞動教育實踐和研究,推動校內勞動教育與家庭勞動教育相結合,推動勞動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探索出了學科勞動、校內日常勞動、農耕勞動、多肉養(yǎng)護勞動、食育文化勞動、校園管理實踐、志愿者勞動、校園文化勞動等有機統(tǒng)一的勞動教育模式。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勞動教育體系?!兑庖姟烦雠_之后,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將勞動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并頒布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大背景下,挖掘勞動教育價值,探索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和策略,中小學大有可為。
學校響應國家號召,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形成我校勞動教育總體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我校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主要勞動實踐活動安排、勞動教育過程組織與指導、勞動教育考核評價辦法等;并明確了勞動教育的實施規(guī)劃、組織協(xié)調、資源整合、過程管理、總結評價、風險防控預案及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等。
勞動教育的設計和規(guī)劃
學校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為勞動教育的實施目標,引領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和活動開展。
基于勞動教育的總目標,邀請專家蒞臨學校指導,積極動員全校學科教師,挖掘本學科中體現或可進行的勞動教育的實施內容。鼓勵教師申報勞動教育課題或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勞動教育研究活動;基于本省的義務教育“勞動技術”課程,成立勞動教育備課組,依照教材體系開展勞動教育的教學和教研工作;助力“雙減”,鼓勵教師在延時服務中開發(fā)和開展與勞動教育相關課程,發(fā)展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
依據學生學齡特點,學校以日常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結合學校實際,充分整合學校、企業(yè)、高校等資源,因地制宜,組織學生主動積極參加日常勞動、家庭勞動、校外勞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研學實踐等不同內容的實踐勞動活動。
勞動教育實踐探索
學校勞動多元融合。一是日常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和技能。學生在學校積極主動參加教室和公區(qū)衛(wèi)生清潔,住校生參與宿舍和餐桌的清潔等日常勞動。每位學生都有勞動任務,例如:每天均需整理書桌、推凳子、垃圾分類等。每班值日生對本班的區(qū)域進行打掃、清潔、綠植養(yǎng)護。學校組織檢查量化評比,并定期總結表彰與激勵,逐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會勞動的良好習慣和技能。
二是學科勞動豐富校園生活。學校生物、物理、化學、美術等學科充分利用本學科特點,挖掘課堂勞動元素,穿插勞動教育內容,如生物課,教師組織學生利用生物知識釀造果酒,桂花蜜、滴膠植物標本燈臺、制作植物標本等;化學課,教師組織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制作肥皂、口紅等;物理課,教師組織學生利用物理原理制作電力小風車等;延時服務開設藍韻扎染實踐課程、手工課程等。學校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了勞動教育,實現跨學科教學,促使我校勞動課程及活動豐富多彩。
三是多元文化融合開展農耕勞動。我校利用校內資源,開辟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農耕園。農耕園劃分為花卉種植區(qū)、藥材種植區(qū)、蔬菜種植區(qū)三個區(qū)域。由黨員教師、學生、教研組、有意愿的個人和學校綠化工人種植。每一季輪流播種不同的作物,種植有麥冬、黃精等藥材;也種植有薄荷、胡蘿卜等蔬菜;同時種植有百合、玫瑰等花卉。作物種植全過程由學生負責,選地、耕地、選種、播(栽)種、澆水、鋤草、收獲、義賣等均由學生負責。在勞動過程中,學生積極發(fā)揮小主人翁意識,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農耕文化、中醫(yī)藥文化、生態(tài)文明的多元文化農耕勞動。
四是黨員帶頭開展多肉養(yǎng)護勞動。學校因地制宜,開辟百米多肉長廊。每班一個多肉架,由黨員教師示范引領創(chuàng)建多肉園,目前多肉園總計1300多盆多肉,種類繁多、高低錯落、惹人喜愛。百米多肉園既讓學生習得植物養(yǎng)護知識,又享受樂趣的勞動實踐。
五是中醫(yī)傳承開展食育文化勞動。學校大力弘揚中醫(yī)藥文化,依托中醫(yī)藥文化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學校建有食育文化基地,配備石磨、烹飪用具等設備,每周組織大社會實踐班級,將“藥食同源”付諸實踐,讓學生體驗磨豆?jié){和學做一道有食療價值的菜肴。學生可根據二十四節(jié)氣的食療之道,或根據本班種植的作物選取食材,例如:薄荷牛肉、西芹百合等,這既是文化的潤澤,也是不一樣的勞動實踐。
六是責任擔當參與校園管理實踐。我校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學生在值周教師和班主任的帶領下,參與學校門口入校禮儀迎接、儀容儀表檢查、衛(wèi)生檢查、食堂執(zhí)勤等,也負責周一的升旗儀式主持和演講、黑板報的宣傳、校園廣播播音等。學生在實踐中參與了學校管理,參與了校園勞動,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讓其真正成為有責任擔當的校園主人。
家庭勞動培育責任和弘揚中醫(yī)藥文化。一是家庭日常勞動培養(yǎng)學生責任擔當。家庭勞動根據年級的不同,有計劃、有指導地開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例如:疊被子、洗衣服、掃地、澆花、洗碗、取快遞等,鼓勵學生幫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二是家庭節(jié)假日勞動堅定文化自信。學校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冬至等節(jié)日前后,都會發(fā)出號召,引導學生在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親身實踐。例如:春節(jié)貼春聯(lián)、清明節(jié)掃墓、端午節(jié)掛艾草捏團子、中秋節(jié)送月餅等,在節(jié)假日中有機滲入勞動實踐。
三是食育文化勞動向家庭延伸。校園的食育文化勞動有機地向家庭勞動延伸,學生在學校學了一道菜,利用周末回家練習,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學生從食材的購買、制作、邀請長輩品嘗、介紹食療價值等方面進行有序開展。班主任將全班的實踐編輯成冊,既是記錄,也是對學生開展家庭勞動實踐的激勵。
黨建引領和校企合作開展社會勞動。學校和云南白藥集團校企合作。教師帶領學生到云南白藥參觀牙膏和氣血康自動化生產線。與云南民族大學民族醫(yī)藥學院開展黨建聯(lián)盟,組織學生參觀國家重點實驗室、藥用植物培育中心、芳香植物園,采集迷迭香等。開展馬蘭種植和養(yǎng)護行動。到云南中醫(yī)藥大學博物館和藥園學習民族醫(yī)藥、藥物制作、標本制作等活動。與云南藝術學院團建聯(lián)盟,開展參觀畫展、藝術交流和雕塑實踐等活動。
學校的勞動教育并非獨立和單一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的。校內勞動、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是統(tǒng)一、靈活和開放的。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勞動教育開設的路徑大有可為。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進程中,我校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五育并舉,將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將繼續(xù)探索和實踐勞動教育。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關于2021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中小學依托中醫(yī)藥文化研修基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研究”基礎教育專項課題成果。(課題編號:BFJC2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