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儀
進(jìn)入年關(guān),全家第一件大事便是去山上祭祖。
我坐在汽車?yán)?,手中捏著一把祭拜用的紅香。天氣陰沉,老天緊繃著一張肅穆而沉寂的臉,不怒自威,握著香的手似乎也被這樣凝寒的氣場震懾,不禁顫了顫。
很快,車到了山腳,我們需要徒步上山。
大人并作幾排,親親熱熱地聚在一簇兒,沿途說笑;孩子們卻像脫韁的野馬,嘰嘰喳喳地向前亂飛,將童真洋洋灑灑地釋放出來。我也飛奔著,站在一個矮小的土屋邊回頭望去,爺爺奶奶被簇?fù)碓谌巳旱闹行模熘?,被子女們扶著走上山坡,一大家子互相牽扶著,老天冷硬的面龐也被這怡然之景融化,透出點(diǎn)點(diǎn)光暈。
一路上,奶奶講述著如煙往事,嗓音蒼緩而悠揚(yáng),時而笑吟吟,時而淚婆娑,懷念回蕩在山間,往事便也沾上了情韻。
祭祖之行,一路無礙。大約11點(diǎn),我們進(jìn)行完了所有的儀式,準(zhǔn)備返回。
天公不作美。下山后,走出竹林的陰翳,才發(fā)現(xiàn)空中不知何時零落起絲般的雨線,漸漸聚成水珠,砸在山路上,泥濘了土地,原本干燥的路變得濕滑,稍有不慎便會摔倒。
我小心地走著,雨在鼻尖滑落,透出絲絲涼意。抬眼時,發(fā)現(xiàn)把奶奶攙下山坡的姑姑又折了回來,對著舉步維艱的姑父伸出雙手:“慢點(diǎn),我牽著你。”姑父有腿疾,走起山路來十分吃力,但他一聲不吭,也不主動向人尋求幫助,只是緘默著,抓住粗壯的竹竿向下緩緩移動。
姑父搭上姑姑的手,抬腳踩上一塊碎石,他們的指關(guān)節(jié)因用力而泛白,卻始終緊握著,不曾分開。兩人互相扶持著,踏過了泥濘。
我不由得回望身后,大片挺拔的勁竹,一節(jié)一節(jié)地努力向上生長,它們的枝干在最頂端交匯,不約而同地相握,握出大片濃蔭,握出年年歲歲的冬暖與夏涼。
或許正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的牽扶與支持,搭起了絲絲縷縷的愛,是心靈的契合,亦是美好的相伴。一牽一扶之間,是前世的緣分,也是今生的羈絆啊。
我們在牽扶中感動,在牽扶中相愛。
【湖北赤壁市第一初級中學(xué)】
點(diǎn)評
作文講述了全家去山上祭祖,一路上互相扶持,踏過坎坷泥濘的經(jīng)歷,讓“我”感受到了“牽扶”的力量,體會到了至愛親情。作文抓住了奶奶在子女的牽扶下走上山坡、姑姑和姑父兩人相互牽扶踏過泥濘兩個典型細(xì)節(jié),寫場面,寫語言,寫動作,一牽一扶中,映射出了一代又一代人之間的緣分與羈絆,一家人在牽扶中相愛、感動、前進(jìn)。作者獨(dú)具匠心,觀察細(xì)致,立足于“牽扶”這一個細(xì)微的動作,展開描寫和記敘,由“牽扶”聯(lián)想到世世代代的人也是如此互相扶持前行,贊美了人性的善良與溫暖——心靈的契合、美好的相伴。結(jié)尾將“牽扶”的情感深化,立意升華,選材能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