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超
打鐵必須自身硬。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強調(diào),要持續(xù)深化模范部門和過硬隊伍建設,組工干部要銘記于心、見諸于行,持續(xù)在繼承和發(fā)揚組織部門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中當先進、作表率。
一要作嚴肅嚴格、全面從嚴的表率。組織工作政治性、原則性強,組工干部面臨的誘惑和風險很大,必須從嚴治部、從嚴律己、從嚴帶隊伍。要嚴守程序。嚴格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在選拔任用干部、發(fā)展黨員、落實人才政策等具體工作中,禁止程序虛化、簡化、變化,防止制度走樣、變形、跑偏。要嚴謹細致。堅持“組織工作無小事”,涵養(yǎng)“細微之處見真章、毫厘之優(yōu)定乾坤”心態(tài),做到“事經(jīng)我手不出錯,文經(jīng)我手請放心”,實現(xiàn)“零失誤”“零延誤”“零差錯”。要嚴格標準。堅持事爭一流、唯旗是奪,放眼全省全國尋標對標、達標創(chuàng)標,做到與最優(yōu)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走在前列。要嚴于律己。堅持以律己之手把住原則、執(zhí)行規(guī)定,以律己之腳量正道路、不走歧途,以律己之眼看穿本質(zhì)、明辨是非。
二要作求真較真、敢于動真的表率。組織工作業(yè)務性、技術性、嚴密性要求高,要當成一門學問,真抓實干、敢抓敢干,掌握真情況、下足真功夫。摸清情況求真。堅持落實學習、調(diào)研、工作“三位一體”要求,積極帶頭深入基層、融入群眾開展調(diào)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解決問題較真。堅持有解思維破難題,保持認真態(tài)度和較真勁頭,針對個別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信訪案件長期得不到有效化解、干部政治素質(zhì)能力提升緩慢、人才優(yōu)勢發(fā)揮不明顯等難點痛點堵點問題,以深入見底、刨根問底、一抓到底的態(tài)度,下大力氣、下真功夫,做到“零容忍”,不解決問題絕不撒手。追責問責動真。樹牢能者上、優(yōu)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暢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著力解決干部“下”的問題。
三要作狠抓落實、真抓實干的表率。面對新時代組織工作新任務、新要求,如何把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部署到基層,如何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體現(xiàn)到工作中,核心在于“落實”,關鍵在于“實干”。具體路徑上,要大力倡樹“一事一臺賬、一日一清查、一周一小結(jié)、一月一盤點、一年一清零”的“11710”督查工作機制,形成閉環(huán)完整、持續(xù)有力的落實體系,推動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具體環(huán)節(jié)上,要抓好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充分發(fā)揮各級黨校、干部學院、黨性教育基地等培訓主陣地、主戰(zhàn)場作用,通過集中輪訓、自主選學、掛職鍛煉等辦法,進一步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歷練、思想淬煉、實踐鍛煉和專業(yè)訓練。要一體推進干部選育管用工作,完善選人用人制度機制,堅持重一線一貫、重言行品行、重實干實績的用人導向,使干部選拔有方向,政績考核有標準,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培養(yǎng)作風好的干部。
四要作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的表率。公道正派是組織部門的立身之本、履職之要、正氣之源,清正廉潔是組工干部的行為底線。衡量一名組工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是否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自身首先要帶頭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公道正派選人用人。堅持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選賢任能,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做到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讓吃苦者吃香、有為者有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要敢于“亮劍”,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理直氣壯地予以抵制。要保持清正廉潔本色。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時刻保持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警醒,堅決抵制各種“誘惑”,甚至是“圍獵”,讓說話更有底氣、做事更加硬氣。
五要作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表率。甘為人梯是組織部門的傳統(tǒng)美德,無私奉獻是組工干部的必備品質(zhì)。要有平常心。正確看待個人得失、進退留轉(zhuǎn),甘當“綠葉”“人梯”,自覺為黨和國家事業(yè)舉賢薦能、搭梯助力。要有服務心。做深做實服務基層干部,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愛,讓廣大基層干部辛苦不“心”苦;精準精細服務基層群眾,常態(tài)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在群眾的意見中找準工作差距,在群眾的創(chuàng)造中尋找工作對策,在踐行初心使命中推動組織工作發(fā)展。要有吃苦心。把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埋頭拉車當成習慣,把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細之又細當成日常,爭做躬耕不倦的“老黃牛”,進取不息的“拓荒牛”,奉獻不止的“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