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生處,河北 保定 071000
作為在校群體,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部分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狀況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還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積極有效的引導,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對社會需求的層次也有了很大提升。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和質量也有了很大改變,大學生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面對如此巨大的社會變化,對大學生來說是挑戰(zhàn),同時也是機遇。如果能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克服,就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價值和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另一方面,隨著網(wǎng)絡文化的日益發(fā)展,大學生接觸外界信息越來越多,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甚或是嚴重障礙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糾正和調適,就會使自己陷入苦悶和彷徨之中,甚至還會導致不良后果,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1]。
作為高校,為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大力培養(yǎng)人才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根據(jù)學校自身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對眾多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學校迫切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促進學校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大學生要想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使自己能夠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對于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他們對自身的認知更加全面,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提高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正確認識自我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大學生需要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這些壓力和挑戰(zhàn)不僅會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還可能會使他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冷靜、沉著應對,從而更好地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較大,一些學生在面對學習壓力時,無法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最終導致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將會給學生造成傷害。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教師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可以學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能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此外,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逐漸趨于理性化。因此,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克服自卑、自傲等不良情緒,提高對挫折和困難的承受能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括了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心理健康心理預防等方面內容。目前,很多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清,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沒有真正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中來。再加上目前一些高校還不太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是在普通課程中穿插了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這種情況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但是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導致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學形式比較單一。首先,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導致了很多工作不能正常開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比較單一。最后,一些高校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好課上教學就可以了,而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不夠重視。這樣,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2]。
現(xiàn)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很多高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多,而學生參與度不夠,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不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的現(xiàn)象。雖然大部分高校中有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但基本上兼職教師居多,他們缺乏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缺少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培訓,導致他們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缺乏了解,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所以說,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教學內容不夠科學、教學形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等問題。應該從豐富教學內容,加強科學指導;豐富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激發(fā)參與熱情等方面入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它直接關系到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教學內容不夠豐富、不夠科學等問題。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指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高校要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充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充實和完善。其次,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用的同時,積極發(fā)揮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最后,高校還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建立心理咨詢隊伍、開設心理咨詢網(wǎng)絡平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和服務[3]。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完善,以及科學指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大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發(fā)展自己,從而達到增強其心理素質、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
高校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高??梢酝ㄟ^開設心理咨詢中心,安排專職人員為大學生提供咨詢服務。第二,開設網(wǎng)絡課程。高??梢栽谛@網(wǎng)上開設網(wǎng)絡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高??梢远ㄆ谂e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辯論賽等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高校還應該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領導機制。高校應該明確一名副校長擔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并設立專職部門負責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高校應該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還要建立健全宣傳機制。高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和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目前,我國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開展工作時,存在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因此,高??梢栽诮虒W內容上進行調整,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媒介向學生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和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滿足感;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第一,嚴格準入制度。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對教師的心理素質、知識水平等進行嚴格考核,以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第二,建立心理咨詢機構。建立由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組成的心理咨詢機構,并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如制定《心理咨詢員守則》《工作人員考核制度》等,讓學生對心理咨詢員的職責、服務對象、工作程序、保密原則等有一個全面了解,從而為學生提供規(guī)范化的咨詢服務。第三,建立健全培訓體系。通過系統(tǒng)培訓和崗位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定期舉辦校內和校外培訓講座,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相關培訓,促進他們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和業(yè)務技能。第四,完善激勵機制。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教師績效考核機制,定期對教師開展各項業(yè)務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聘、評優(yōu)評先、績效分配的依據(jù)。通過一系列措施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開展的前提。高校應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計劃中,并且建立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應該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首先,加大理論教學的比重,高校應在本科生階段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且保證一定的課時數(shù)量。其次,注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最后,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此外,高校也應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傳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問題的認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培養(yǎng)其正確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當前,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形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等。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從豐富教學內容、加強科學指導;豐富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激發(fā)參與熱情等方面入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高校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通過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豐富教學形式和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等措施,培養(yǎng)出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學生們將獲得更多的心理幫助和支持,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