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澤,蘇娟
1 青海大學研究生院,西寧 810016;2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風濕免疫科
白塞?。˙D)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血管炎,其主要臨床特征為口腔阿弗他潰瘍、生殖器潰瘍、葡萄膜炎、皮膚損害以及其他多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其主要病理改變?yōu)檠苎装Y,可累及所有類型和大小的血管,包括大、中、小、微血管[1]。目前對于BD 的診斷缺乏特異的實驗室指標,也缺乏評估疾病活動性的特異血清學指標,現(xiàn)多采用電子病歷疾病活動性指數(shù)(EMRAI)評分[2]來評估BD 患者的疾病活動性,評分越高意味著疾病活動性越高,相反,評分越低意味著疾病活動性越低。但因醫(yī)生評估和患者主訴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EMRAI 評分存在相對的局限性。此外,血沉(ESR)和C 反應蛋白(CRP)是反映BD 炎癥水平以及疾病活動性的非特異實驗室指標,但其靈敏度和特異度不高,不能準確反映BD 病情變化。研究表明,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的程度,且RDW 升高與許多炎癥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疾病活動性相關[3-8]。白蛋白(ALB)作為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zhì),能夠反映機體的營養(yǎng)狀況,在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和體內(nèi)穩(wěn)態(tài)方面起重要作用[9]。紅細胞分布寬度/白蛋白比值(RAR)能夠綜合反映疾病炎癥程度和機體營養(yǎng)狀況,可用來評價免疫炎癥性疾病的預后[10-11]。但目前RAR 與BD疾病活動性關系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過比較不同疾病活動性BD 患者RAR 的變化,評價RAR 與BD疾病活動性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 年5 月—2022 年9 月于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住院的初治BD 患者82例。納入標準:符合1990 年國際白塞病研究組制定的診斷標準[12],存在口腔潰瘍加上復發(fā)性生殖器潰瘍、典型眼部病變、典型皮膚病變或皮膚病理試驗陽性中的任意2項。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冠心?。恍母文I功能嚴重損害;合并結核、梅毒、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合并血液腫瘤、其他自身免疫疾?。蝗焉锘虿溉槠趮D女。本研究通過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臨床資料、實驗室資料收集及RAR計算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血常規(guī)指標,包括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EU)、單核細胞計數(shù)(MO)、淋巴細胞計數(shù)(LY)、血小板計數(shù)(PL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ESR、CRP;出/凝血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體液免疫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及補體C3、C4。檢測白蛋白(ALB)水平,以RDW 除以ALB 計算RAR。
1.3 疾病活動性判斷 依據(jù)EMRAI 評分標準對患者進行疾病活動性評分,分別對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部癥狀、皮膚損害、附睪炎、關節(jié)癥狀、消化道癥狀、血管病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以及ESR、CRP升高共11項進行評估,符合其中1項計1分,總分為11分。其中,0~4分為低疾病活動性,5~11分為高疾病活動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軟件。采用Shapiro-Wilk法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RAR 與EMRAI、ESR、CRP 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 相關分析法。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估RAR 對BD 疾病活動性的判斷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疾病活動性患者的臨床及實驗室資料比較 根據(jù)EMRAI 評分,高疾病活動性35 例,低疾病活動性47 例。高疾病活動性患者中,男10例、女25 例,年齡(40.54 ± 13.87)歲,BMI(24.39 ± 3.74)kg/m2;低疾病活動性患者中,男12 例、女35例,年齡(36.11 ± 12.87)歲,BMI(23.15 ± 3.34)kg/m2;兩組性別、年齡、BMI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高疾病活動性組RAR 為0.37(0.34,0.42),高于低疾病活動性組的0.33(0.30,0.34),P<0.01。高疾病活動性組WBC、NEU、MO、PLT、RDW、ESR、CRP、IgG、FIB、補體C3及C4水平高于低疾病活動性組,LY、ALB 水平低于低疾病活動 性 組(P<0.05 或<0.01),兩 組IgA、IgM、PT、APT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3。
表1 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M(P25,P75)/± s]
表1 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M(P25,P75)/± s]
注: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比較,*P<0.05,**P<0.01。
疾病活動性高疾病活動性低疾病活動性n 35 47 WBC(×109/L)7.31(4.82,9.38)*5.53(4.75,6.92)NEU(×109/L)4.70(2.99,6.20)**3.08(2.48,3.89)MO(×109/L)0.49 ± 0.20**0.36 ± 0.15 LY(×109/L)1.67 ± 0.63*2.01 ± 0.68 PLT(×109/L)248.00(201.00,319.00)**184.00(162.00,234.00)RDW(%)14.30(13.60,15.60)**13.30(12.70,13.80)ESR(mm/h)22.00(18.00,50.00)**13.00( 6.00,22.00)CRP(mg/L)15.90(5.39,43.10)**3.21(3.11, 4.67)
表2 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出/凝血指標比較 [± s/M(P25,P75)]
表2 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出/凝血指標比較 [± s/M(P25,P75)]
注: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比較,*P<0.01。
疾病活動性高疾病活動性低疾病活動性n 35 47 FIB(g/L)3.94 ± 1.24*2.90 ± 0.61 PT(s)10.86 ± 1.04 10.52 ± 0.96 APTT(s)27.70(25.60,31.30)28.70(25.50,32.20)
2.2 RAR 與EMRAI、ESR、CRP 的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RAR 與EMRAI、ESR、CRP 均呈正相關(rs分別為0.537、0.368、0.364,P均<0.01)。
2.3 RAR 對BD 疾病活動性的判斷效能 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RAR 區(qū)分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的ROC 曲線下面積(AUC)為0.806(95%CI為0.703~0.899,P<0.01),約登指數(shù)為0.488,對應的最佳臨界值為0.341,靈敏度為0.743,特異度為0.745。見圖1。
圖1 RAR判斷BD疾病活動性的ROC曲線
表3 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體液免疫指標比較[g/L,(M(P25,P75)/± s)]
表3 高疾病活動性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體液免疫指標比較[g/L,(M(P25,P75)/± s)]
注:與低疾病活動性患者比較,*P<0.05,**P<0.01。
疾病活動性高疾病活動性低疾病活動性n 35 47 IgG 13.50(11.10,15.80)*11.80(9.99,14.50)IgA 2.95(2.26,4.00)2.51(2.01,3.18)IgM 1.14 ± 0.38 1.34 ± 0.57 C3 1.20 ± 0.20**1.07 ± 0.18 C4 0.30(0.22,0.34)*0.22(0.19,0.33)
BD是一種多系統(tǒng)、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疾病,全身多系統(tǒng)均可受累。BD疾病活動性越高,其預后越差,因此對BD 進行早期診斷及評估疾病活動程度具有重要意義。雖然ESR 和CRP 常被用于監(jiān)測風濕免疫疾病的疾病活動性,但因大部分炎癥性疾病急性期均可見兩者升高,對判斷BD 疾病活動性的準確度可能欠佳。與ESR 和CRP 比較,EMRAI 評分標準能更全面、更綜合地評價BD疾病活動性,將BD區(qū)分為高疾病活動性和低疾病活動性,為疾病不同活動程度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診療提供幫助。此外,WBC 已成為許多炎癥性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但因WBC 種類與功能的多樣性,與BD 疾病活動之間的關系存在較大爭議[13-15]。因此,有必要確定更準確地反映BD疾病活動性及炎癥程度的新指標。
RDW 作為紅細胞體積異質(zhì)性程度的指標,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程度[16]。研究發(fā)現(xiàn),體內(nèi)炎癥反應能夠直接影響機體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產(chǎn)生、紅細胞的凋亡以及鐵的生物利用度,進而改變紅細胞的形態(tài),使得RDW 升高[17]。此外,促炎細胞因子還能夠抑制紅細胞的成熟、損傷紅細胞變形能力,同時允許較大的網(wǎng)織紅細胞進入血液,這也導致RDW 升高[18]。MASOUMI 等[8]研究表明,BD 患者體內(nèi)RDW水平升高,且處于疾病活動性的患者RDW水平顯著升高。這進一步說明RDW水平與BD發(fā)生發(fā)展及疾病活動性密切相關。ALB是血液和腦脊液中含量最為豐富的蛋白質(zhì),其在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酸堿平衡、改變炎癥狀態(tài)、維持血管內(nèi)皮完整性以及結合內(nèi)外源性化合物等生理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9]。同時ALB 還能夠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功能,減少血栓形成,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19]。研究表明,長期慢性BD可能會累及胃腸道進而出現(xiàn)吞咽困難、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癥狀,使得患者體內(nèi)ALB 水平下降[20]。此外,BD炎癥與高分解代謝率相關,患者體內(nèi)炎癥反應也可導致其出現(xiàn)厭食癥狀進而減少膳食蛋白以及能量的攝入使得血清ALB 水平降低,并加劇體細胞ALB 的分解最終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21]。RAR 是RDW 與ALB的比值,可同時反映患者炎癥程度及營養(yǎng)狀況,能夠更全面地反映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狀態(tài)及活動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疾病活動性組RAR 水平高于低疾病活動性組,提示RAR與BD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疾病活動性相關。為了進一步明確RAR 與BD 疾病活動性的關系,本研究評估了BD患者RAR與EMRAI、ESR、CRP的相關性,結果顯示,RAR與EMRAI、ESR、CRP 呈正相關,而ESR 與CRP 是反映全身炎癥的指標,說明RAR水平升高與BD患者炎癥反應程度和疾病活動性相關。最后,繪制ROC曲線評估RAR對BD疾病活動性的判斷效能,結果顯示RAR 區(qū)分高疾病活動性和低疾病活動性的AUC值為0.806,說明其對BD疾病活動性具有較高的判斷效能。
綜上所述,RAR 對BD 患者疾病活動性有較高的判斷效能,提示其可能作為BD 疾病活動性評估的生物學指標。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但由于這是一項樣本量較少的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偏差,所以研究結果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大量樣本進一步回顧性研究RAR 與BD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