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府 劉曉峰
(鄭州煤炭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yī)院心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2370)
心力衰竭為各種病因引起心排血量短時間內(nèi)急劇下降致使器官組織灌注量不足的淤血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具有致殘率、病死率較高等特點。臨床根據(jù)其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分為LVEF保留心衰(HF-PEF)及LVEF降低心衰,其中HFPEF以心肌順應性減退、舒張功能異常、僵硬度增高為主要特征[1-2]。目前臨床對于HF-PEF常采用阿托伐他汀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短期內(nèi)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心臟事件發(fā)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容易導致預后不良,因此,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3]。二羥丙茶堿為非選擇性β受體激動劑類藥物,以往臨床常用于緩解哮喘等喘息癥狀中,目前已逐漸應用于HF-PEF治療中,可有效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擴張心血管,促進心室重構(gòu)及心肌供血改善,同時可用于治療心源性肺水腫引起的哮喘[4]。近年來中醫(yī)在治療心衰方面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認為其病機多為心氣虧虛,致使血瘀、水飲、陽虛所致,故治則應以益氣、活血為治療原則。心衰合劑是用于治療心衰的一種純中藥的方劑, 主要成分有生黃芪、葶藶子、車前子、桑白皮、防己、益母草、雞內(nèi)金、丹參、五味子、赤芍等,主要功效有活血化瘀、消腫利尿 、溫陽益氣、通脈活絡(luò)等。單獨采用中、西醫(yī)藥物對部分患者治療效果欠佳,臨床逐漸將研究重點轉(zhuǎn)向中西醫(yī)結(jié)合。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148例HFPEF患者,旨在探討二羥丙茶堿聯(lián)合心衰合劑治療對心功能及氧化應激指標的影響。
選取148例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診的HF-PEF患者,根據(jù)就診序號不同采用電腦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試驗組和參照組74例。其中參照組男42例,女32例,年齡52~78歲,平均65.84±4.83歲;體質(zhì)指數(shù)21.49~28.96 kg·m-2,平均25.37±1.18 kg·m-2;高血壓心臟病23例,擴張性心各臟病26例,風濕性心臟病25例;紐約心臟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級:Ⅰ級8例,Ⅱ級26例,Ⅲ級29例,Ⅳ級11例。試驗組男40例,女34例,年齡54~75歲,平均64.58±4.68歲;體質(zhì)指數(shù)21.13~29.25 kg·m-2,平均25.84±1.25 kg·m-2;高血壓心臟病27例,擴張性心臟病25例,風濕性心臟病22例;NYHA分級:Ⅰ級10例,Ⅱ級28例,Ⅲ級27例,Ⅳ級9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5];LVEF≥50%;可堅持按本研究方案治療;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有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合并心血管、腎、肝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疾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兩組均給予強心、吸氧及抗心衰常規(guī)藥物治療。阿托伐他?。菲罩扑幙萍加邢薰荆鷾饰奶枺篐20133127,規(guī)格:20 mg·片-1),口服,20 mg·次-1,2次·d-1;將20 mg單硝酸異山梨酯(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03698,規(guī)格:20 mg·5 mL-1)與200 mL 0.9 %生理鹽水相溶后靜脈滴注,1次·d-1;厄貝沙坦(修正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53912,規(guī)格:40 mg·片-1),口服,40 mg·次-1,2次·d-1。兩組均連續(xù)用藥2 w。
1.2.1 參照組
給予心衰合劑治療,藥方組成:黃芪25 g,葶藶子10 g,桑白皮10 g,車前子10 g,赤芍10g,益母草10 g,雞內(nèi)金10 g,丹參15 g,防己10 g,五味子15 g。1劑藥物加適量水煎制300 mL,分3等份,100 mL·次-1,3次·d-1,連續(xù)用藥2 w。
1.2.2 試驗組
在參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二羥丙茶堿(長白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2023173,規(guī)格:0.25 g·100 mL-1)治療,將0.25 g二羥丙茶堿與10 mL 0.9%生理鹽水相溶后靜脈注射,2次·d-1,連續(xù)用藥2 w。
1.3.1 臨床療效
采用NYHA分級標準對治療2 w后兩組療效進行評估。無效:呼吸困難、咳嗽、浮腫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分級無變化;有效:呼吸困難、咳嗽、浮腫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I級;顯效:呼吸困難、咳嗽、浮腫等臨床癥狀顯著好轉(zhuǎn),肺部啰音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II級。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常規(guī)指標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2 w后的心率(Heart rate,HR)、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DBP)、尿排出量(Urine output,UOP)水平。
1.3.3 心功能指數(shù)
采用超聲心動圖對兩組治療前、治療2 w后的心臟指數(shù)(Cardiac index,CI)、每搏輸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輸出量(Cardiac output,CO)、二尖瓣流入比值(E/A)]水平進行檢查。
1.3.4 血清指標
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2 w后空腹狀態(tài)下外周靜脈血5 mL,經(jīng)離心半徑8 cm,3500 r·min-1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兩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腦利鈉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進行檢測。采用分光光度法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進行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8-羥基脫氧鳥苷(8-hydroxydeoxyguanine,8-OHdG)水平進行檢測。
與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6.49%相比,試驗組95.95%較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n=74)
治療前,兩組HR、SBP、DBP、UOP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HR、SBP、DBP均較治療前降低,UOP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與參照組相比,試驗組HR、SBP、DBP較低,UOP較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常規(guī)指標比較(±SD,n=74)
表2 兩組常規(guī)指標比較(±SD,n=74)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參照組相比,*P<0.05。
時間組別HR(次·min-1) SBP(mmHg) DBP(mmHg)UOP(mL·d-1)治療前參照組84.26±6.24 157.72±8.35 90.83±6.28 1318.37±125.86試驗組85.58±6.32 159.36±8.43 91.57±6.43 1347.58±127.43治療后參照組71.84±5.94 a 132.48±7.16 a 76.73±5.56 a 1596.57±159.43 a試驗組62.48±5.27 a*125.27±6.53 a*70.49±5.14 a*1685.42±176.82 a*
治療前兩組CI、SV、CO、E/A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各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試驗組各指標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D,n=74)
表3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D,n=74)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參照組相比,*P<0.05。
時間組別 CI(L·min-1·m-2) SV(mL) CO(L·min-1) E/A治療前參照組1.75±0.38 43.53±4.75 3.35±0.59 0.68±0.21試驗組1.86±0.42 45.78±4.83 3.14±0.57 0.61±0.24治療后參照組2.13±0.58 a 51.27±5.17 a 3.97±0.72a 0.78±0.21 a試驗組2.54±0.74 a*56.84±5.49 a*4.83±0.86a*1.22±0.32 a*
治療前兩組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各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與參照組相比,試驗組各指標水平較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相關(guān)因子水平比較(±SD,n=74)
表4 兩組血清相關(guān)因子水平比較(±SD,n=74)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NT-proBNP(pg·L-1)hs-CRP(mg·L-1)TNF-α(pg·mL-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參照組324.86±18.23 258.34±14.85 a 8.42±1.81 3.57±1.24 a 2.64±0.92 1.86±0.73 a試驗組327.35±18.57 224.86±13.62 a*8.25±1.76 2.13±0.85 a*2.52±0.96 1.12±0.35 a*
治療前兩組血清8-O-HdG、MDA、SOD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血清8-O-HdG、MDA均較治療前降低,SOD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與參照組相比,試驗組各指標變化幅度更大(P<0.05)。見表5。
表5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D,n=74)
表5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D,n=74)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8-O-HdG(ng·mL-1)MDA(mmol·L-1)SOD(μg·mL-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參照組4.26±0.33 3.25±0.23a 8.39±1.41 5.27±1.44a 62.59±5.29 76.57±6.94a試驗組4.38±0.27 2.14±0.19a*8.17±1.36 3.13±0.95a*61.38±5.15 95.26±8.59*a
臨床上心力衰竭多由左心室排血量急劇下降或肺部毛細血管升高而引起。近年來其發(fā)病率逐漸上升,且大多數(shù)心衰患者為HF-PEF,如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易引起猝死等不良事件發(fā)生。因此,盡早給予有效治療,控制病情進展具有重要意義[6-7]。
目前臨床對于HF-PEF常采用阿托伐他汀等藥物治療,可有效促進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但對于心臟重構(gòu)改善效果較差,因此,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治療[8]。相關(guān)研究表明,改善患者心率對于HFPEF治療具有促進作用[9]。二羥丙茶堿為近年來治療HF-PEF的新藥,能促使冠狀動脈擴張,促進心室重構(gòu)及心肌血供,可有效促進患者浮腫等臨床癥狀改善[10-11]。中醫(yī)將心衰歸為“心悸”“喘證”等范疇,認為其病屬本虛標實,本研究心衰合劑中黃芪、桑白皮、葶藶子具有益氣補元、平喘瀉肺之功效,共為君藥;赤芍、車前子、丹參具有止痛散瘀、化瘀活血之功效,共為臣藥;雞內(nèi)金、防己具有健胃養(yǎng)脾、益氣消腫之功效,共為佐藥;益母草、五味子具有益氣養(yǎng)心、利水溫陽之功效,共為使藥[12]。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及治療2 w后心常規(guī)指標、心功能參照組,說明HF-PEF患者采用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心功能改善。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心衰合劑基礎(chǔ)上給予二羥丙茶堿可有效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肺部血管阻力,恢復肺部通氣的同時擴張冠狀動脈,促進心肌供血[13]。
NT-proBNP為評估心力衰竭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標,由心肌細胞合成分泌到血液中,可有效對心力衰竭預后進行評估。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時,hs-CRP水平顯著升高,臨床可根據(jù)hs-CRP水平變化判斷炎癥、感染等情況。TNF-α是巨噬細胞分泌的一種細胞因子,在心衰患者體內(nèi)具有較高的水平,降低TNF-α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4-15]。8-O-HdG、MDA、SOD是反映氧化應激的主要指標。8-OHdG 是一種氧化DNA核苷,可較好地反映機體DNA 氧化損傷情況;MDA水平高低可反映機體氧化程度和機體細胞的損傷程度;而SOD水平能則能反映機體的心肌細胞內(nèi)抵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能力[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2 w后試驗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氧化應激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說明HF-PEF患者采用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機體氧化應激狀態(tài),抑制炎癥發(fā)生。
綜上可知,HF-PEF患者采用二羥丙茶堿聯(lián)合心衰合劑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心功能恢復,改善炎癥及機體氧化應激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