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堯
始建于1452年的隆福寺距今已有五百余年。隆福寺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美術館東街,與王府井相望,曾是香火極盛的皇寺,也是京城首屈一指的廟會。作為曾經的香火圣地,從王謝望族到普通百姓,都將此作為求神問佛的不二之選。隨著香客往來,寺廟山門前和街道兩側出現(xiàn)了擺攤賣貢品、鮮花和小吃的商販。在這些區(qū)位條件的影響下,這里既有祝祈之效力,又有游適之功能,成為了溝通廟堂與百姓之間的中介。
敕建佛寺出新芽,一日能銷百萬錢
隆福寺是明代宗景泰時期的敕建佛寺,據《帝京景物略》記載:“大隆福寺,恭仁康定景皇帝立也?!敝鞒中藿ㄔ撍碌氖蔷疤┠觊g最得勢的司禮太監(jiān)興安,《順天府志》有言:“明景泰三年,太監(jiān)興安用事,佞佛甚于王振,請帝于大興縣東大市街之西北建大隆福寺,費數(shù)十萬。”后世史料稱這座皇寺歷時一年完工,坐北朝南,氣象嚴壯,極其矩麗,為朝廷香火院之一,也是內廷閹黨與外臣進行政治交易的重要場所。濃厚的政治氛圍和富麗的寺廟風格讓隆福寺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了京城遐邇聞名的寺院,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隨著明英宗復位,代宗退位為郕王,隆福寺作為其授意修建的寺廟也備受冷落,皇室鮮少垂顧,香客也大不如前。直到清世宗元年,雍正帝偶經此處,見隆福寺殘破不堪,有感于懷:“弘施資財,庀材召匠,再造山門,重起寶坊?!毕铝畲笮蘼「K?。自此隆福寺又恢復了往日繁盛和作為朝廷香火院的輝煌,成為北京城的東西兩廟之一。
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繁榮,城市商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涌現(xiàn)出以商人為代表的新興階級,佛教發(fā)展恰恰需要這種經濟支持,進而培育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更為細致深入的宗教影響力。在北京城市建設和燈市遷移的影響下,隆福寺附近有許多商販支起帳篷,向香客售賣貨物。因其物美價廉,吸引附近居民前來問詢,在廟會之時尤甚,因此隆福寺的廟會便從以宗教性為主轉變?yōu)橐陨虡I(yè)性為主?!熬熉「K?,每月九日,百貨云集,謂之廟會?!本褪菍β「K聫R會的記載。乾隆時期,伴隨著廟會文化的興起,隆福寺廟會在京都廟會中位列“諸市之冠”。此后,有白魁清真羊肉館、福全飯館、西天城煙袋鋪、鴻記照相館、景泰茶園先后開業(yè);在清道光、咸豐年間,又有連仲元湖筆徽墨莊及一些古玩店、鮮花店、玉器店陸續(xù)開業(yè),以隆福寺為中心的街區(qū)商業(yè)版圖在這一時期基本形成。《都門竹枝詞》中對隆福寺廟會有一生動記載:“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銷百萬錢,多少貴人聞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鼻迥┟癯踔H,隆福寺廟會達到全盛,“百貨具備,游人甚多,絕不禮佛”。雖然隆福寺中石碑碑文有言:“祝厘生民,祈保于生民?!钡藭r的隆福寺廟會已經初步完成了從祝祈到游適的轉變。
孤本舊書隨君選,琳瑯貨物供把玩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由于僧人不慎打瞌睡碰倒了佛前油燈,引燃帳幔,觸發(fā)大火,將隆福寺天王殿夷為平地?;鹎閾錅缂皶r,未殃及其余屋舍,但廟內香火隨同天王殿和寺內的鐘鼓樓再也無力恢復。被燒毀的大殿經過平整后,被用作廟會上曲藝雜耍的表演場地,關學曾的北京琴書、云里飛的滑稽二黃、寶三的摔跤,還有中幡雜耍等節(jié)目都曾在此演出過。京戲、京韻大鼓、單弦、蓮花落等地方戲曲也不曾缺席,鑼鼓陣陣,絲竹聲聲,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沉浸形式為隆福寺廟會注入了新活力,生出了新滋味。
大殿后的二進院里多賣日用百貨,有服裝、鞋帽、布匹、首飾和玩具等種類,不少京城名牌在此開設攤位,包括王麻子刀剪、金象張的梳子、鋼果劉的水果刀、三合局的發(fā)髻等。每逢開市,北京城里的太太、媳婦兒、姑娘們在來往之間總是眼花繚亂,愛不釋手。值得一提的是院子里的估衣生意,估衣指的是還有七八成新的舊衣裳,其材質樣式眾多,從綾羅綢緞到粗細棉布應有盡有。估衣生意和京城名牌不同,其受眾主要是從京郊四鄉(xiāng)八鎮(zhèn)趕來的農民,因為彼時窮苦的鄉(xiāng)下人穿不起新衣,所以廟會上物美價廉的估衣備受青睞。清人得碩亭的竹枝詞集《草珠一串》中“鄉(xiāng)里婆娘多中暑,為穿新買估衣回”,便是對估衣買賣的生動寫照。
后院里主打的則是小吃和小戲。小吃攤上密密麻麻地陳列著灌腸兒、扒糕、豆汁兒、茶湯、面茶、涼粉、炸糕等北京傳統(tǒng)吃食。小吃的種類隨季節(jié)靈活變化,多數(shù)攤位由回民經營,攤位上的牌子也多用漢文和阿拉伯文兩種文字標明“清真”字樣。隆福寺小吃的食材新鮮,制作工序講究,味道十分醇厚,這也為后來的隆福寺小吃店博得了眾多彩頭和比較高的名望。
隆福寺山門正對一條名叫神路街的短街,它的東邊叫隆福寺東街,西邊叫隆福寺西街,這三條街統(tǒng)稱為隆福寺街。清乾隆年間李南澗《琉璃廠書肆記》中記載:“城內隆福寺街,遇會期多有賣書者,謂之趕廟,散帙滿地,往往不全而價低?!痹缭诼「K聫R會,舊書買賣便有了一席之地,但還沒有形成書店的格局。清光緒初年小學研究發(fā)達,??睂W問繁榮,這也帶動了知識分子對于古舊書籍的追捧,震鈞《天咫偶聞》中“士大夫風雅相尚,書乃大貴”,便是對這一風潮的記錄。
隆福寺大火之后,臨街的居民房屋逐漸都成為商人的鋪面,組成了早期的隆福寺商圈,在諸市之中最有名氣的莫過于隆福寺東街上的舊書買賣,其中三槐堂、文粹齋、文殿閣等商鋪不乏名版甚至孤本,因此這條文化街也成了京城文人學子流連之地。滿清和民國的兩代文人學士經常涉足此地,日本書商也常來此地搜集古籍舊書。光緒末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的文化資源遭受空前浩劫,隆福寺街舊書業(yè)也隨之衰敗。民國初年,除文人學士外,參眾兩院議員和一些軍閥官僚,也爭相購買圖書,或屬愛好,或為裝點門面,充作風雅。如袁世凱之子袁克文等,也廣購宋版精本,于是集部書籍價格大漲,書業(yè)獲利甚豐。這一時期隆福寺街的商脈雖然隨著政權更迭幾經沉浮,但是仍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人民群眾建市場,風味小吃引八方
在北平淪陷時期,隆福寺街幾家較大的商店、飯莊、古玩鋪相繼停業(yè)??谷諔?zhàn)爭勝利之后,貨幣貶值,物資匱乏,一些小店、作坊也先后歇業(yè)。新中國成立之后,北京市政府主持在隆福寺原址興建一座大型攤販市場,命名為東四人民市場,由董必武書寫匾額,在1952年元旦正式開業(yè)。東四人民市場延續(xù)了隆福寺街的歷史與功能,從東單、德勝門和隆福寺一帶遷入商販一千余戶,設立四個簡易貨場。東西貨場分別有五條商業(yè)街,東北和西北貨場各有兩條街。東一街為衣物類,東二街為雜項和文玩類,東三街為鏡框和儀器類,東四街為五金工具類,東五街為玩具和文具類;西一街為搪瓷和唱機類,西二街為棉布和藥品類,西三街為化妝品類,西四街為背包類,西五街為鞋和鞋料類;中街為皮貨類;西北一街為自行車零件類。
1950年代,北京市政府在建設東四人民市場的同時也新建了東四工人俱樂部和東四劇場,改建蟾宮電影院和明星電影院,突出了隆福寺街區(qū)的文化色彩,各種商業(yè)店鋪和手工作坊不僅恢復其原有風采,經營和管理制度也趨于規(guī)范。1950年代中期,人民市場的攤販由個體走向集體,百貨行業(yè)也從小聯(lián)營走向全行業(yè)大聯(lián)營,走上集體化的道路。1960年代初,東四人民市場小吃部獨立,政府出資成立了北京第一家也是最大一家國營小吃店——隆福寺小吃店。隆福寺小吃店的營業(yè)面積達到六百余平方米,吸收全部隆福寺小吃進店經營,徹底解決小吃攤商分散營業(yè)的經營模式所帶來的管理問題,成功吸引北京城各個區(qū)縣的八方食客。
當時的隆福寺小吃設有40余張餐桌,200多個餐位,分為五大部分,經營小吃品種多達200余種,品種豐富,物類齊全,在北京有極高的知名度。1996年,隆福寺小吃店遷入新建的隆福大廈一層,更加寬敞的店鋪還讓小吃店的經營者引進了南京夫子廟和西安回民街的上百種特色小吃。在人均月收入不過千的北京城里,隆福寺小吃店效益最好時營業(yè)額就可以達到八萬元。2000年初,隆福寺小吃店在經歷體制改革后連開兩家飯店,但是都無法承擔高額的租金,在2015年初關閉門店,宣告倒閉。時至今日,還有許多老北京人對于正宗的隆福寺灌腸兒、焦圈兒有著深深的懷念。
美好時期論發(fā)展,隆福商業(yè)換新顏
為適應首都人民現(xiàn)代化生活的消費需要,1986年北京市政府決定在原有貨場處興建一座八層的主樓,與改造后的其他營業(yè)廳連體,形成了一座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北京最大的綜合性營業(yè)大廈。在大廈內部,還設有中央空調、自動扶梯、電子廣告等極具現(xiàn)代化特色的公共設施。與此同時,在隆福大廈的頂層還原了原建大隆福寺的布局,復制了彼時隆福寺的主要殿堂和院落。當顧客游人登頂隆福大廈時定會眼前一亮,極佳的視角可以讓其東觀京廣摩天大廈、西望北海公園的白塔、南展王府新街、北眺平安大道。設施先進又富有藝術感的隆福大廈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觀光客,是北京城乃至全國如雷貫耳的存在。
1993年8月12日夜間,隆福大廈起火,火情蔓延速度快,營業(yè)廳大面積被燒毀。據新聞記載,北京市消防局出動7個中隊、86輛消防車和828名消防員參與滅火,但火情仍維持了足有八小時。除了被大火帶走的經濟效益,一同帶走的還有隆福大廈的往日輝煌。由于隆福大廈大火帶來的安全隱患,重張后一蹶不振,反倒是隆福大廈門前商販云集,形成了隆福寺早市,也許是這種自由隨意的購物體驗成功吸引了不少人前來。
2014年,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城市戰(zhàn)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確立后,使得隆福寺一帶的升級改造成為必然。隆福寺早市于2016年6月12日正式關閉,隨后對于隆福寺一帶的升級改造正式啟動。改造后的隆福寺地區(qū)發(fā)展成為以文化休閑體驗與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為核心,能夠充分體現(xiàn)北京風貌特色的“首都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示范街區(qū)”。未來的隆福寺商業(yè)區(qū)將與中國美術館、首都劇場、三聯(lián)書店、華僑飯店等現(xiàn)有文化因素、商業(yè)因素有機融合,注重城市內涵,提高環(huán)境品質。相信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思路的指導下,隆福寺街的百年商脈會繼續(xù)綿延,煥發(fā)出新的面貌。
編輯 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