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張 曼,張世坤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江蘇 徐州221000
常規(guī)超聲作為乳腺疾病篩查的主要手段[1],普遍采用美國放射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的乳腺影像報告與數(shù)據(jù)系統(tǒng)(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對腫塊進行分類[2],其中BI-RADS 4 類乳腺腫塊的惡性風險為2%~95%,僅憑借常規(guī)超聲聲像圖所提供的信息來鑒別其良惡性有較大困難。聲觸診組織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和聲觸診組織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術均屬于聲脈沖輻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aging,ARFI)技術,可在常規(guī)超聲的基礎上定性、定量地反映組織的硬度信息。本研究旨在探討VTI 面積比法及VTQ 技術對BI-RADS 4 類乳腺腫塊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
回顧性分析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行常規(guī)超聲檢查并診斷為BI-RADS 4 類的68 例女性患者,共76 個乳腺腫塊,年齡16~73 歲,平均(42.8±12.0)歲。病灶最大徑0.60~2.43 cm,平均(2.17±0.32)cm。
納入標準:①行常規(guī)超聲、VTI 及VTQ 檢查;②同側乳腺僅1 個腫塊;③常規(guī)超聲診斷為BI-RADS 4 類乳腺腫塊;④均行手術治療,并經病理證實。排除標準:患側乳腺手術史、穿刺史、生物治療或化學治療史。檢查前均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 彩色超聲診斷儀,9L4 探頭,機器內置ARFI 成像軟件。先在常規(guī)超聲條件下觀察并記錄腫塊部位、大小、形態(tài)(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均勻或不均勻)、邊緣(光整或模糊)、縱橫比(是否>1)、鈣化(有或無、粗大或微鈣化)及腫塊內部血供信息;后啟動VTI 模式,調整ROI 至病灶2 倍大小,囑咐患者屏氣,輕按“Update”鍵,屏幕出現(xiàn)左右2 幅圖,分別為腫塊的二維圖像及VTI 圖像,分別描記出腫塊在VTI 圖和灰階圖中的面積,屏幕自動顯示出兩者比值(簡稱為VTI 面積比)(圖1a,2a)。切換至VTQ 模式,將固定大小的ROI 置于腫塊內部測得VTQ 值,測量9 次取平均值(圖1b,2b)。該儀器的VTQ 值檢測范圍為0~9.00 m/s,超出則顯示值為X.XX m/s。當VTI 圖為白色時,取VTQ 值為0 m/s;當VTI 圖為黑色時,取VTQ 值為9.00 m/s[3-4]。
76 個乳腺腫塊中,惡性35 個,其中浸潤性導管癌29 個,髓樣癌1 個,導管內癌2 個,黏液癌1 個,導管內原位癌2 個;良性41 個,其中腺病15 個,纖維腺瘤18 個,乳腺炎2 個,錯構瘤2 個,導管內乳頭狀瘤4 個。
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VTI 面積比(1.87±0.42)大于良性組(1.24±0.2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236,P<0.001)。以VTI 面積比1.56 為截斷值診斷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敏感度為81.6%,特異度為90.2%,AUC 為0.909(表1,圖3)。
圖3 聲觸診組織成像(VTI)法鑒別乳腺影像報告與數(shù)據(jù)系統(tǒng)(BI-RADS)4 類乳腺腫塊ROC 曲線圖4 聲觸診組織量化(VTQ)值鑒別BI-RADS 4 類乳腺腫塊ROC 曲線
表1 以VTI 圖與灰階圖面積比1.56 為截斷值診斷76 個BI-RADS 4 類乳腺腫塊的結果 個
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VTQ 均值[(4.95±1.86)m/s]明顯高于良性腫塊[(2.57±0.90)m/s](t=-6.911,P<0.001)。以VTQ 值3.75 m/s 為截斷值診斷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敏感度為77.1%,特異度為87.8%,AUC 為0.889(表2,圖4)。
表2 以VTQ 3.75 m/s 為截斷值診斷76 個BI-RADS 4 類乳腺腫塊的結果 個
VTI 面積比法與VTQ 值診斷BI-RADS 4 類惡性腫塊的AUC 分別為0.909、0.889,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391,P>0.05)。
根據(jù)BI-RADS分類診斷標準[2],BI-RADS 4 類乳腺腫塊建議活檢或手術。由于BI-RADS 4 類乳腺腫塊在常規(guī)超聲聲像圖特征上存在一定重疊和交叉,僅靠常規(guī)超聲無法準確判斷其良惡性[5-6]。有研究表明大量的良性腫塊被劃分為4 類,增加了良性腫塊的活檢率[7],因此找到一種無創(chuàng)且可在常規(guī)超聲基礎上提供腫塊更多診斷信息的新技術,提高BI-RADS 4 類乳腺腫塊的診斷準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VTI 和VTQ 技術都屬于ARFI 技術,是近些年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小器官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的一種超聲彈性成像技術[8-9],其原理是探頭發(fā)射能夠在組織中傳播的瞬時聲脈沖波[10],使組織產生縱向位移和橫向位移,通過檢測組織在恢復過程中不同時間點的應變情況來反映組織的硬度。VTI 通過對組織的縱向位移幅度進行灰階成像,使組織的硬度信息在圖像上得到直觀反映,屬于定性分析;VTQ 技術是對橫向的剪切波傳播速度進行測量和量化,以VTQ 值反映組織硬度,屬于定量分析。組織越硬,VTI圖越暗,VTQ 值越大;組織越軟,VTI 圖越亮,VTQ值越小。欒艷艷等[11]研究表明,VTI 作為一種定性分析技術,臨床診斷中受操作醫(yī)師主觀影響較大,結果不夠客觀、穩(wěn)定。本研究選取腫塊的VTI 面積比對腫塊的硬度進行半定量分析,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因操作者主觀影響而導致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VTI面積比法和VTQ 技術在乳腺病變的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已見報道[3],但兩者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報道較少。
本研究中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VTI面積比(1.87±0.42)較良性腫塊(1.24±0.21)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VTI 圖與灰階圖面積比1.56 為截斷值診斷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敏感度為81.6%,特異度為90.2%,AUC 為0.909。Meng 等[12]通過對92 個乳腺病灶研究發(fā)現(xiàn),當VTI 面積比大于1.54 時診斷乳腺惡性腫瘤的敏感度為100.0%、特異度為89.6%,王榮等[13]以VTI 面積比1.52 作為最佳截斷值,兩者數(shù)值均低于本研究的1.56,這可能與本研究對象為BI-RADS 4 類病灶有關。本研究中4 個良性腫塊的VTI 面積比偏大,這可能與腫塊內部出現(xiàn)出現(xiàn)玻璃樣變、間質淋巴細胞浸潤及腫塊周圍存在成纖維反應有關;而6 例惡性腫塊的VTI 面積比偏小,其原因或與腫瘤處于早期或腫瘤呈膨脹性生長、周圍形成假包膜有關。
本研究中惡性腫塊的VTQ 值為(4.95±1.86)m/s明顯高于良性腫塊的(2.57±0.90)m/s,以VTQ 值3.75 m/s 為截斷值診斷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敏感度為77.1%,特異度為87.8%,與王榮等[13]的研究結果(3.76 m/s)基本一致。Hefeda 等[14]以3.4 m/s為截斷值診斷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94.0%、95.9%,這可能與截斷值低于本研究,且所選取腫塊數(shù)量和病理類型不同有關。本研究中病理類型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其內部彈力纖維與間質成分較多,導致硬度較大,使VTQ 值整體偏高。當腫塊內部導管上皮或腺上皮生長活躍時,VTQ 值也會偏高,易出現(xiàn)假陽性。相反,當腫塊內部纖維、膠原組織較少,質地較軟,如原位癌和導管內癌,VTQ 值會偏低,出現(xiàn)假陰性。本研究中,VTI面積比法和VTQ 技術診斷BI-RADS 4 類乳腺惡性腫塊的AUC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391,P>0.05),這表明兩者對BI-RADS 4 類乳腺良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無明顯差異。
本研究的局限性:入組例數(shù)有限,惡性腫塊的病理較單一,多為浸潤性導管癌;未將患者個體差異,如乳腺厚度、腫塊大小、腫塊深度對VTI 面積比法與VTQ 測量值的影響考慮在內。
綜上所述,VTI 面積比法與VTQ 技術可提供乳腺腫塊的硬度信息,對常規(guī)超聲無法判斷良惡性的BI-RADS 4 類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