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雄
妻子有一個響當當?shù)拿枺翰苎┣郏俏医?jīng)人介紹認識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臘月,一曲《喜樂年華》悠長的迎親嗩吶調(diào),響徹小鎮(zhèn)周邊狹長的溝壑山梁,撕開了寒冬的沉寂。一身婚裝,滿臉羞澀的妻子,帶著父母的囑托以及滿滿的兩箱嫁妝,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來到了我的小鎮(zhèn),我的家。從此開始了油鹽醬醋,添衣買菜,相夫教子的平凡生活。
妻子兄妹四人,她是最小,岳父岳母自然對她疼愛有加?;榍?,只要她家有什么好吃的:桃子、玉黃、西瓜…….都趁著趕集的機會帶給我?;楹螅拮映跞爰议T時,由于地域之差,文化之別,只有初中文化的妻子行事稍有不妥,公婆、弟妹頗有微詞,身為媳婦、長嫂的妻子也深感委屈,有時會發(fā)發(fā)牢騷,家中氣氛一度緊張。
常言道:人前教子,枕邊教妻,那段時間,每當夜深之時,我便不止一遍地向妻子訴說著只有我們才知道的事情,漸漸地妻子變了,不管是待人,還是接物,家中又恢復了往日的歡快。
妻子出身農(nóng)家,造就了她勤勞能干的本性。由于我在外教書,身體又不好,母親多病,家中只有妻子和父親兩個勞動力,春播、夏鋤、秋收、冬藏,什么活都干,洗衣、做飯更不必說。正因為有了妻子的勤勞肯干,才放縱了我脫離家務(wù)的壞習氣,甚至連買鞋、買襪的細小事,也是妻子一手操辦,有時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換洗衣服。妻子戲稱:家只是我棲身的旅店,她是我雇來的服務(wù)員。
多年前,因為我工作調(diào)動的緣故,更是為了孩子有一個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妻子拋家舍業(yè),告別了老家的親人,帶著已經(jīng)上小學的兒子和還在襁褓中的女兒,開始了在縣城數(shù)年的租房打工生涯:工廠清洗工,飯店服務(wù)員,商店營業(yè)員樣樣都能干,每天早出晚歸,有時還會受點小委屈,其中辛勞自不必說。隨著子女相繼進入大學,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妻子在朋友的建議下,辭掉了臨時工作,干起了擺攤賣燒烤的自主營生,一輛餐車,一串串香辣可口的面筋,魚豆腐,香腸……引來一波又一波的“饞蟲”,一句句親切熱情的問候,溫暖了一個又一個的吃客。
婚后二十多年里,雖然生活過得磕磕碰碰,平平淡淡,不那么灑脫,浪漫,但是妻賢子孝,全家和睦,倒也樂在其中。
人到中年過萬事,只愿夜與日月解愁飲,晝同親友共衷腸。生命的輪回里,我們只求今世,看著日夜勞作,精心照顧兒女的妻子,我心中有萬般無奈與羞愧,卻也只能默默地向她道一聲:感謝有你。
年年月月,月月年年,一些人,一些事,總是悄然記起,像是昨天的經(jīng)歷,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過程……
阿玲,是我相識于2002年秋季的一位不喜張揚,長相甜美而且有才氣的姑娘,那時她和我以及還有一些年輕教師,都是黃河邊上一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同事。雙眼皮,一頭披肩秀發(fā)的阿玲,靜時似貓,動時若兔,別看她平時不怎么愛說話,可一旦“開仗”,那絕對是妥妥的‘話癆’。因為有相似的愛好和興趣,一來二去,我們很快就成了朋友。因為她家境良好,爸爸媽媽是縣城單位干部,待人熱情,好客,所以時不時地去她家蹭飯。每到她家,就會發(fā)現(xiàn)她家里的書桌和床鋪都整理得一塵不染,床頭及墻上的擺件和貼畫更加顯現(xiàn)了她的青春與浪漫。
記得那時,阿玲在學校擔任四年級一個班的語文教學,不管是上課還是批改教案、作業(yè),每學期都能受到老師們的好評,學期評分名次總在前列。對待同事總是熱情有加,盡力幫忙,寧肯自己吃虧;對待學生同樣關(guān)心,時常配合班主任照顧管理學生;因為兼任少隊輔導員的緣故,學校組織的唱歌、跳舞、體操等活動,玲子都能參與,是一個口碑很好的老師。記得在她調(diào)離那所小鎮(zhèn)學校后,還有老師學生念叨她。
近二十年過去了,當年那個花季小姑娘,早已結(jié)婚生子,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夏日來臨,漫山花開的時候,她攜子來家,看到她秀發(fā)飄逸,一身休閑,笑容滿面;她的寶貝兒子虎頭虎腦,活潑可愛,我們一家很是高興??粗祰?,和妻子一起剝蔥、切菜、和面、煲湯……雖不嫻熟,但也盡心,看著兩家的孩子在房中嬉鬧玩耍,我不由得泛起陣陣感慨:挺好,當年那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長大了!
在時常的交往與閑聊中,知道了她的一些較為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和她對家中諸多事務(wù)的處理以及阿玲對丈夫、兒子殷切的期望,對生活,對家庭的那一份擔當。
如今,隨著工作單位的變動,已到中年的阿玲,又一次帶著那顆執(zhí)著與奔放的熱情,融入了青少年教育的課外興趣培訓,社交研學等活動中,為了事業(yè),也為了家庭,默默地追求著她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
是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生旅途中的行者,都有自己心中的一片美好,那就是對生活的追求與向往,生活無需大喜大悲,只為活得健康又從容,在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里,追著太陽一起燦爛向前……
——此文選自秉燭潛讀微信平臺
過了臘八就是年!
春節(jié),一個傳統(tǒng)而美麗的節(jié)日,它始終流露著小時候的許多美好記憶。印象里,喝過媽媽精心熬制的臘八粥之后,便開始瞇著眼睛,掰扯著手指頭等過年了。等到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大人們早早地起了床,麻溜地把家里的小孩子也吆喝起來,把屋里的桌椅,被褥,盆盆罐罐……一股腦地搬到院子里,爸爸用一把纏著長長木棍子的大掃帚從屋頂開始,里里外外全部刷掃一遍,完了媽媽再用抹布把所有器具擦一遍,抖落被褥上的灰塵和雜物,這樣可以掃走一年的舊氣,迎接嶄新的一年,早早地都能聞到濃厚的年味。雖說年前比較忙碌,但人們的都是喜悅、期待的,因為在外地生活、工作的游子們都會在這一天,紛紛從天南海北不遠萬里趕回來與父母妻兒團聚。
“臘月二十六,割肉肉,臘月二十七,洗衣身,臘月二十八,蒸年糕。”真正到了年三十這天,人們就更加忙碌了,女人們都在灶房里準備著年夜飯。回家的媳婦也在灶房進進出出有說有笑地忙著嘮著,而男人們都在清掃院子的各個角落以及張貼從大門到小門和家里不管住人還是空屋門上的對聯(lián),包括貼灶神、門神、土地神、財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畫,甚至還有碾子,石磨,豬圈,雞欄上都要貼上,什么“白虎吉祥、青龍大吉、豬羊滿圈、雞肥蛋大”等等,以示吉利和喜慶。什么都不懂的我們總愛跟在大人屁股后邊,把一幅幅貼好的對聯(lián)讀出聲來,并且用盡十分的熱情充當下手,偶爾幫忙拿個年畫對聯(lián),還必須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惹神仙爺爺生氣,一不小心還在大人們的指點下,會恭恭敬敬地給諸位神靈點香,磕頭。因為年齡小,跑腿兒的小事都是我們干的,一會向隔壁叔叔家借個梯子,一會又給對面奶奶家送個物件,覺得自己忙的不亦樂乎。
夜幕降臨,村里家家戶戶不約而同地掛起了各式燈籠,好看極了。大人在開飯前,會用一把鉗子夾住燒得火紅的破犁鏵,倒上食醋,把里里外外都熏一遍,說是消毒逼邪氣。接著,拿上各種祭品,香紙祭奠各路諸神,遙祭家族上輩祖宗。寓意是請神靈祖宗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吃完飯后,會備些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長輩們都圍著桌子烤著火爐,一邊看著春節(jié)晚會,一邊喝酒聊天,偶爾也談起孩子以及他們的學業(yè),希望能夠好好學習,有個好成績。年輕人都另外圍成一桌玩起了撲克牌,可對于滿屋子奔跑嬉鬧小孩們來說,過年就意味著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收,有好東西吃就十分滿足了。直到凌晨十二點大家都一起到大門口放炮仗,幾乎同時噼噼啪啪的鞭炮聲讓這個黃河邊的小村莊在深夜之時又熱鬧起來.
過了年,放過鞭炮,到了大年初一。吃過餃子,著急忙慌地用手摸摸嘴巴子,穿好新衣裳,站在大門外,幾聲出行鞭炮響過,小孩子大吶二喊地跟隨著大人們走張家串李家,給其他同村長輩磕頭拜年。走在大街上,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大紅色對聯(lián),淡淡的墨香味摻雜著陣陣硝煙味沁人心肺,使得年味更加濃郁,更加誘人。
進入新世紀,隨著國家對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關(guān)注和關(guān)心力度加大以及快節(jié)奏的生活,寬裕的條件,富足的人們拿著整把整疊的鈔票,雞鴨魚肉,鍋碗瓢盆,新衣暖袍,所用年貨一次性置辦全,捎帶著年畫、對聯(lián)一并帶回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忙忙碌碌,搬進搬出地打掃屋子了,只要拿出名片,打個電話,花500元的家政服務(wù)費就能全部搞定了。
現(xiàn)在,社會進步了,人們富裕了,生活改善了,年味雖然好像越來越淡了,但濃濃的、不變的還是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以及親情、愛情、友情的始終傳承!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