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人類將何去何從成為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十年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回答了這一宏大的命題,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
全球文明倡議是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時首次提出。該倡議倡導共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一經提出即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積極響應。中國積極踐行這一倡議,彰顯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成長”的內涵和價值取向。
本期“今日視點”欄目刊發(fā)專題《文明交流互鑒 攜手共同發(fā)展》。該專題既深刻闡釋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的深刻內涵,又通過各種實例反映中國與世界牽手致力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毋庸置疑,這將助力人類共同應對現實挑戰(zhàn)、實現共同繁榮發(fā)展。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六屆。無論是參展國家和地區(qū)的企業(yè)數量,還是意向成交額同創(chuàng)歷史新高。作為中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有力見證,同時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國將繼續(xù)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相互成就、共創(chuàng)未來。而來自有關方面預測,再次佐證了這一點:在全球經濟恢復的過程中,中國持續(xù)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
為此,本期“特別報道”推出了專題《第六屆進博會:新時代,共享未來》。
1943年11月下旬,世界反法西斯主要盟國中國、美國和英國三國元首齊聚埃及首都開羅舉行高峰會議,會后三國于12月發(fā)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開羅會議的召開及其所通過并發(fā)表的《開羅宣言》,對于加快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進程、構建戰(zhàn)后包括亞太秩序在內的國際新秩序,尤其是確認臺灣、澎湖列島及釣魚島等附屬島嶼是中國神圣領土的法律地位均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期“全球直擊”欄目刊文《<開羅宣言>80周年:重溫歷史,展望未來》,從三個維度即開羅會議對中國反法西斯戰(zhàn)爭作出巨大貢獻的尊重、《開羅宣言》是第一份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國際法文件、從法律和事實上將臺灣納入中國版圖闡釋了《開羅宣言》的重要意義。文章認為國際社會上一些“臺獨”分子及反華勢力“以臺制華”的惡劣行徑,嚴重曲解《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誕生的歷史,嚴重挑戰(zhàn)戰(zhàn)后國際秩序、違反國際法、侵犯中國的主權和尊嚴。正如作者所言,“時隔80年后再次紀念《開羅宣言》,不僅是必要的,更是維護國際秩序與和平發(fā)展所必須的。歷史務必牢記,歷史不容褻瀆?!?/p>
綜上所述,現代人類文明要從歷史的經驗中走向未來,順應時代潮流,開創(chuàng)全球文明發(fā)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