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 水
曾點是孔子門徒七十二賢人之一,是“宗圣”曾參之父。一天,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孔子要他們談談各自的志向和追求。
子路搶先說:“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用今天的話來說,子路的志向是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只要三年,就能重建人民的勇氣和信心”。
冉有接著說:給我一個小鄉(xiāng),三年后,就能讓人民富裕起來。
公西華當時只有約十八歲,在幾個弟子中年齡最小。他介紹自己的志向,是爭取當一個祭祀天地祖先時的小司儀。
孔子聽了三人的想法后,轉而問詢正在鼓瑟的曾點:“你怎么想?”曾點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用通俗的話來講,曾點的志向是:二月過,三月三,穿上新縫的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一同到沂河洗個澡。洗罷澡,乘晚涼,回來唱個山坡羊。
恐怕很多人會覺得,這叫什么志向呢?可是,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表示,自己十分贊同曾點的想法。
曾點追求的是一個太平盛世,過上平凡、平安、平實、平順的生活。過上這樣的日子,必須天下太平。只有天下太平了,才能有個人愜意的精神和物質生活。
孔子和弟子談志向的時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分裂時期,諸侯群雄紛爭,相繼稱霸。霸主之變,實則天下大戰(zhàn),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曾點盼望能夠過上社會安定、經濟穩(wěn)定、生活恬靜的生活,而這正是孔子竭力推行儒家思想的重要宗旨。
所謂志向,就是人決心努力的方向。曾點努力的方向,正是春秋時期天下百姓盼望的生活??鬃淤澷p的,正是曾點心中表達的萬民之心愿。
當然,曾點的志向也是很難實現(xiàn)的。即使春秋五霸中很受后世稱頌的楚莊王,在伍舉、蘇從的死諫和竭力作為下,也僅創(chuàng)造了曇花一現(xiàn)的安寧生活。
孔子周游列國推行的理念,就是希望維護社會的安寧穩(wěn)定、百姓的安定富足。安寧安定,基礎在人,關鍵在民心。人人都想著過上安逸自在的生活,個個都為之齊心努力,才是真正可行的崇高志向。
(常朔摘自《解放日報》2022年10月25日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