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東, 陳明
(西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 重慶 400715)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wěn)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盵1]國家安全事關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是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固本之舉,是提升公民國家安全意識和能力的基本途徑。青少年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力軍,理應成為國家安全教育的重點對象。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出臺了大量關于加強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為有效開展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政策引導和法律保障?;仡櫯c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的發(fā)展歷程和經驗,展望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的未來發(fā)展趨向,是整體提升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質量,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的基本前提。
國家安全教育是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知識,對全體公民的品德、智力和體質等施以相應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2]。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新時代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和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創(chuàng)新,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問題,要求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并就國家安全教育問題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國家安全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課題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學界從不同視角出發(fā)對國家安全教育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關于“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研究,涉及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時代價值、現實問題和實踐路徑等方面。如馬喬恩、吳玉軍[3],秦曉華、李遼寧[4]等從三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時代價值,認為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應對新時代國家安全形勢的迫切需要,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時代新人的應有之義。馬喜寧、王濤[5],張麗[6]等指出目前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頂層設計較為匱乏、教育內容較為狹窄、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師資隊伍較為薄弱等等。呂國輝[7],趙慶寺[8]則從構建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機制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路徑方法。二是關于“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的研究,涉及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的現實依據、主要內容、推進策略等方面。如張琳、楊思[9],李歐、劉紅葉[10]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師隊伍、教育管理等方面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國家安全教育進行了一體化設計。
綜上所述,學界對于國家安全教育這一重要理論與現實問題給予了諸多關注,相關研究成果對于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指導,但仍存在一些尚未突破的問題。一是現有研究大都將國家安全教育放在新時代這一時空背景下展開,將研究重點集中于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很少有基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或者改革開放以來的整體視野對國家安全教育的發(fā)展脈絡進行歷史性回溯。二是現有研究將國家安全教育的對象聚焦于大學生,而忽略了青少年這一重要群體。三是現有研究多從當下國家安全教育面臨的問題以及對策這一視角切入分析,尚未有從政策發(fā)展的視角對國家安全教育展開專門研究,關于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研究的理論成果還相對欠缺。鑒于上述不足,本文基于教育部先后出臺的《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2018)和《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20),從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的視角切入,梳理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的歷史演進以及趨勢特點,并根據當前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政策性的展望,希望從制度層面推動解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從而促進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工作良性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立足不同時期的國家安全形勢,遵循不同時期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頒布了諸多相關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政策文件。以政策頒布的時間節(jié)點和關注重點為標準,將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初始、探索、發(fā)展及完善四個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內憂外患,毛澤東在籌備開國典禮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指出:“我們的革命工作還沒有完結,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運動還在向前發(fā)展,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對派不甘心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做最后的掙扎,在全國平定以后,他們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辟?!盵11]691在國家安全環(huán)境極其復雜的背景下,我國的新生人民政權和國家主權面臨嚴峻挑戰(zhàn),故通過國防建設鞏固軍事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從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學說的觀點看來,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并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12]547因此,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做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均有保衛(wèi)祖國和應征兵役的義務。”[13]4《共同綱領》作為“臨時憲法”明確了國民維護國家安全和履行兵役的法律義務,并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制定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的主要法律依據和價值指向。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迫切需要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認清戰(zhàn)爭形勢、參軍支援前線。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在此時成為呼吁青少年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手段,在增強青少年愛國主義熱情和國家安全意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關于進一步開展抗美援朝愛國運動的指示》(1951)要求對青少年“開展鄙視、蔑視、仇視美帝國主義與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運動”[14]24?!蛾P于1950年全國教育工作總結和1951年全國教育工作的方針和任務的報告》(1951)規(guī)定“各級各類學校通過各科教學開展抗美援朝愛國主義教育”[15]93。1953年朝鮮戰(zhàn)爭結束以后,鼓勵青少年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集中性宣傳教育政策轉為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日常性教育政策,國家安全教育被納入中小學日常教育的主要內容。如教育部《關于中學時事政策課的教學如何改進的指示》(1953)和《關于改進和發(fā)展中學教育的指示》(1954)從中學教育的角度對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做出了具體指導,明確要求“教師要幫助青少年學生正確認識當前政治形勢和祖國前途”[15]194。“要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獻身于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志愿,加強國家觀念,樹立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觀念”[16]197。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我國進入了大規(guī)模的、長期的、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在建設和鞏固國防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全國范圍內號召了一批青年學生自覺投身國防建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55)和《關于對高級中等學校軍事訓練的目的、任務的指示》(1956)規(guī)定青少年學生須接受軍事訓練,增強青少年國防觀念和軍事技能,使其具備基本的國家安全保衛(wèi)能力。
新中國的成立拉開了我國國家安全教育的序幕,成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的初始階段??傮w來看,鞏固人民政權、保衛(wèi)國家主權是這段時期國家安全的首要目標,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以此為導向著力培育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家安全意識,引導青少年熱愛和保衛(wèi)國家,培養(yǎng)青少年成為祖國的英勇保衛(wèi)者和積極建設者。盡管黨和政府此時對國家安全教育還未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但相關教育政策在總體上適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整體面臨的安全態(tài)勢,取得了積極的教育效果。
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將其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為我國贏得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但在西方對華“和平演變”戰(zhàn)略以及美蘇冷戰(zhàn)格局帶來的世界不穩(wěn)定的背景下,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仍然復雜嚴峻。1982年,鄧小平在深刻洞察世界格局的發(fā)展變化基礎上深刻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在世界還很不安寧、我國安全還受到嚴重威脅的形勢下進行的。因此,我們決不能放松警惕,必須在大力發(fā)展經濟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國防建設?!盵17]2811985年,在論及中國的發(fā)展環(huán)境時鄧小平指出:“雖然戰(zhàn)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zhàn)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fā)展。”[18]105在深刻總結1989年國內政治風波的教訓時,鄧小平再一次指出“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對這一點我們比過去更清楚了?!盵18]348他始終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指出“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可能搞建設,更不可能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這些都搞不成?!盵18]199因此要通過軍隊國防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我國改革開放的安定團結的社會環(huán)境,要通過國防教育增強人們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鄧小平反復強調,越是和平時期,越要加強國防教育,尤其重視抓青少年的國防教育,要把國防教育作為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性措施,把青少年國防教育作為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和重點。鄧小平關于國家安全重要性的論述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探索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論支撐。
1982年《憲法》和1984年新《兵役法》相繼出臺,從立法層面規(guī)定了青少年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新《兵役法》要求對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的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學習一般軍事技術,增強國防觀念[19]139-140。據此,1985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聯合發(fā)出《關于高等院校、高級中學進行軍事訓練試點問題的通知》,對學生的軍事訓練工作做出具體指導安排,以軍事訓練為載體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覺悟,激發(fā)愛國熱情,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化,“西化”思潮使青少年思想領域受到一定影響和沖擊,一些青年男女盲目地羨慕資本主義國家,有些人在同外國人交往中甚至不顧自己的國格和人格[20]177。對此,鄧小平告誡一定不能讓青少年作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21]231,要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要把是非講清楚,要把利害講清楚[22]1220,確保增強廣大青少年抵御敵對勢力侵蝕的能力,培育和激發(fā)愛國熱情,堅定信念,以百倍熱情投入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1988年《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培育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幫助其樹立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憎惡一切喪失國格的行為?!盵23]3661991年《關于在中小學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強調要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公民責任感,教育他們知道國際敵對勢力至今亡我之心不死,幫助他們從小逐步樹立反對和平演變的觀念。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安全教育伴隨國防教育展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在探索中發(fā)展??傮w來看,建設鞏固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保障國家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成為這段時期國家安全的重要目標。受制于對國家安全內涵較為狹隘的理解,探索階段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以政治安全、軍事安全教育為主要內容,對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基本寓于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德育等政策文本中。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發(fā)生深刻變化,尤其是在蘇聯解體帶來的余震影響下以及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wěn)定面臨嚴重威脅,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客觀上成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迫切任務。1993年我國第一部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guī)定:“機關、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盵24]51這是國家首次以法律文件形式明確提出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國家安全教育的受重視程度由此大大提高。1994年中共中央印發(f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要求對青少年“進行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盵25]924這是中央在頒布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國家安全教育”一詞,國家安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此后,國家安全教育與國防教育并駕齊驅,作為一個正式的提法和概念進入黨和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中,如《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1995)強調要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1996)指出:要把國防和國家安全作為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26]2055。1999年《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素質教育包括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27]860。國家安全教育作為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得到進一步重視和發(fā)展。
時間來到世紀之交,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深入發(fā)展,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的要素發(fā)生深刻變化,由此帶來的國際安全風險和國家安全問題引發(fā)了黨和國家新的戰(zhàn)略思考,并開始探索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積極尋求維護國家安全的新途徑。1997年,中國在東盟地區(qū)論壇建立信任措施會議上首次正式倡導建立維護國際安全的“新安全觀”,主張摒棄“冷戰(zhàn)思維”,呼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分歧與爭端。1999年,江澤民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指出“新安全觀的核心,應該是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28]313,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維護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政治基礎、經濟保障以及正確途徑。進入新世紀以后,國際安全風險和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多樣性進一步凸顯,除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等傳統(tǒng)安全威脅外,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開始衍生。針對傳統(tǒng)安全因素和非傳統(tǒng)安全因素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新情況,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完善國家安全戰(zhàn)略……確保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盵29]1654胡錦濤也再次重申“我們應該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既維護本國的安全,又尊重別國安全關切,促進人類共同安全?!盵30]9新安全觀區(qū)別于傳統(tǒng)安全觀,是一種將傳統(tǒng)安全與非傳統(tǒng)安全并重的綜合安全觀,與此相適應,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也將傳統(tǒng)安全教育與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統(tǒng)一起來,逐步向全面、綜合的方向發(fā)展。如2000年《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提出“要加強對互聯網的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盵31]2552011年《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必須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32]564,“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信息安全”[32]570。信息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開始逐漸受到重視。
總體來看,隨著國家安全形勢新的發(fā)展和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國家安全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不斷提升,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取得長足發(fā)展。不僅相關政策開始提出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提升“國家安全意識”等十分明確而豐富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而且政策內容不再僅局限于傳統(tǒng)安全教育,逐漸將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與傳統(tǒng)安全教育統(tǒng)一起來,彰顯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制定立足于國家安全實際情況,政策內容不斷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國家安全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與壓力,傳統(tǒng)安全威脅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的復雜情況使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任務繁重艱巨。習近平立足國家安全新形勢、新特點、新趨勢,創(chuàng)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重要戰(zhàn)略思想,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牢牢立足教育這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強調“要以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全面實施國家安全法,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盵33]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34]50,黨的二十大報告繼續(xù)強調國家安全教育在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yǎng),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1],為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指明前進方向,開啟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新征程。
進入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不斷發(fā)展完善:第一,以法律形式確立國家安全教育的地位。2015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guī)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盵35]5“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公務員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35]16為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據,促使國家安全教育逐步走上法治化軌道。第二,指導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實踐活動。教育部把國家安全教育日作為一項教育制度確立下來,指導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不斷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第三,出臺專門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教育部于2018年和2020年相繼印發(fā)《教育部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教思政〔2018〕1號)、《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材〔2020〕5號)等文件,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重點工作、組織保障等,初步構建起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基本框架和思路,給予了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堅實的政策保障。第四,推動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蛾P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2018)提出要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202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置“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國家安全教育的專業(yè)化人才培養(yǎng)駛入了快車道。第五,將國家安全教育列入相關教育規(guī)劃文件和國家發(fā)展文件。《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19)《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2020)《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等文件均提出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國家安全教育在國民教育和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顯著提高。
總體來看,在黨中央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被置于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不斷走向成熟。以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重要論述為思想指引,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為目標訴求,這一階段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主要以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入腦入心,提升青少年國家安全意識和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為價值取向。諸多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國家安全教育專門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集中出臺,彰顯了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重大戰(zhàn)略價值,也表征著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制度化水平的顯著提升。
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歷史進程的回溯,可以看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始終與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調整與創(chuàng)新保持一致。政策發(fā)展呈現出主題因時而進、內容漸趨完善、形式豐富多樣、約束力逐步增強等變遷態(tài)勢。
不同時期基于特定的國家安全形勢形成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在制定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中發(fā)揮著“指揮棒”的作用,指導著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主題的調整。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冷戰(zhàn)的時代背景和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以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等傳統(tǒng)安全教育為主題。20世紀90年代后,傳統(tǒng)國家安全觀被打破,經濟安全、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被納入國家安全戰(zhàn)略議程,這時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逐步被納入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總體國家安全觀戰(zhàn)略思想的提出,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得以大大拓展和深化,進一步豐富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主題。依據國家安全形勢的發(fā)展,對國家安全的認識由傳統(tǒng)安全觀演變?yōu)榫C合安全觀,再發(fā)展到總體國家安全觀。與此相聯系,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制定也遵循以傳統(tǒng)安全為主發(fā)展為納入非傳統(tǒng)安全,再到堅持總體國家安全的發(fā)展路徑,彰顯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主題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隨著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主題的轉向以及政策科學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其政策內容也逐漸豐富完善。從橫向發(fā)展上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內容與各個時期的時代背景相契合,雖不同時期政策內容各有側重,但總體發(fā)展表現出前后連貫、與時俱進的特征。同時,政策種類漸趨豐富,包括目標政策、課程政策、活動政策、學科建設政策等,內容發(fā)展呈現出系統(tǒng)化、全面化的趨勢。從縱向深入上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文本內容日益豐富,包含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基本原則、重點工作、實施途徑、組織保障等多個方面。以2020年《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為例,該政策文件指明了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標、主要內容、途徑渠道、管理保障等多方面內容,各方面緊密聯系,共同影響著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整體效果。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頒布了諸多相關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政策文本,從集中性政策到日常性政策、從指示性政策到法律性政策、從相關性政策到專門性政策。總體來看,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包含著多種形式的政策文件。既包括“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涉及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政策文本(如《全民國防教育大綱》《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也包括針對青少年群體制定的國家安全教育專門政策文本(如《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還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規(guī)定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要求的各類國家安全法律法規(guī)(如《兵役法》《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網絡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核安全法》《生物安全法》)。上述三種不同類型的政策文件構建起了體系化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框架,為深入開展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形式愈益豐富多樣,其規(guī)范性和引領性也在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前,黨和政府對青少年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多是寓于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性的政策文件中,國家安全教育長期處于內容模糊和定位不清的尷尬境地,導致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一度被邊緣化,發(fā)展進程緩慢、教育實效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重大戰(zhàn)略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論指導,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2018)和《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20)等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專項性政策文件,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頂層設計。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不斷得以發(fā)展完善,政策規(guī)范性和約束力明顯增強,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向規(guī)范化發(fā)展邁進。
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不斷調整和完善,始終著眼于提升青少年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愈益嚴峻復雜的國家安全形勢和新時代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應以法治化、一體化、專業(yè)化和體系化為方向豐富完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培養(yǎng)具有強烈國家安全意識和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時代新人。
從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中可以發(fā)現,國家安全教育的規(guī)范化、法治化建設起步較晚且尚未健全,缺少法律法規(guī)的支撐制約著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長遠發(fā)展。習近平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6]6制定出臺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法律,是提升國家安全教育效能的根本保障。當前我國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法律規(guī)定主要依托于《國家安全法》和其它安全法律,相關表述分布過散且內容單一,缺乏一部明確界定國家安全教育要求和協(xié)調各類單行法中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的專門性法律。因此,新時代背景下,建議立法機關適時起草和出臺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法律,規(guī)范國家安全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成為未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要立足實際情況適時研究制定《國家安全教育法》,統(tǒng)籌《國家安全法》以及各類單行法中對國家安全教育概括性的規(guī)范要求,從立法層面明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性質地位、內容作用、途徑保障,規(guī)定各級各部門具體職責,形成橫向協(xié)同、縱向銜接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法治體系,從而為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地開展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提供法治保障。
習近平在2019年思政課座談會上指出:“要把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37]331國家安全教育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必須轉變發(fā)展思路,用一體化理念貫通設計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一是要促進跨學段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未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發(fā)展應結合大中小幼序列化的教育規(guī)律,秉持分層實施,整體推進的教育理念,合理規(guī)劃不同學段間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方式要素,逐步形成各學段相互貫通銜接、每一學段各層面相互補充的全方位、一體化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二是要促進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主體一體化。落實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推動國家安全教育發(fā)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主體同向同行,協(xié)同發(fā)力。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未來發(fā)展需要建立多元主體的聯動機制,明晰不同主體的責任分工,著力構建國家安全教育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全方位的教育體系。三是要促進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方式方法一體化。創(chuàng)新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方法和途徑能夠切實提高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未來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設計一方面要抓好課堂教育的主渠道,實現專門課程與學科融入相統(tǒng)一;另一方面要注重把國家安全教育由課堂延伸到課外,著力把課程育人同實踐育人結合起來,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zhàn)略綱要》,強調“要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國家安全專業(yè)隊伍?!盵38]加強專業(yè)隊伍建設是提升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質量的關鍵。當前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最大的制約因素是缺乏專職教師,教育主體主要依托思政課教師以及相近學科教師等非專業(yè)教師。師資力量難以滿足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工作的迫切需要,國家安全教育仍面臨“沒人教”“不會教”的尷尬局面。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設計要把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統(tǒng)籌當前急需和長遠發(fā)展。一方面,要盡快建立國家安全教育隊伍建設機制,圍繞國家安全教育隊伍建設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對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選聘配備、培訓培養(yǎng)作出明確規(guī)定,努力建設一支具有專業(yè)性、戰(zhàn)斗力的國家安全教育隊伍。另一方面,要以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設置為重要契機,以學科建設支撐人才培養(yǎng),協(xié)同相關職能部門和高校,積極推進國家安全教育人才培養(yǎng),增強國家安全理論研究與基礎教育人才的源頭儲備,為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補給。
習近平強調“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fā)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tǒng)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盵39]國家安全教育作為國家安全工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要素復雜且涉及面廣,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一套完備高效的國家安全教育政策體系予以支撐。因此,新時代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要朝著進一步豐富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政策體系的方向發(fā)展,以系統(tǒng)思維強化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頂層設計,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系統(tǒng)化的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工作體系,建立起一套涵蓋組織領導、教育教學、監(jiān)督考核、條件保障等多個方面的有機聯系、互為補充的政策系統(tǒng)。首先,要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明確各責任主體工作職責,統(tǒng)籌規(guī)劃國家安全教育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形成黨委和政府領導、教育部門主導、相關部門協(xié)助、學校組織實施的多層次、全覆蓋、立體化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完善教育教學體系。重點構建包括學科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實踐體系、評價體系等為主要內容的育人體系。再次,要建立監(jiān)督考核體系。建立國家安全教育督導機制和考核標準,加強對國家安全教育落實情況的督察與考核,確保國家安全教育政策落地見效。最后,要強化條件保障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將國家安全教育作為財政專項,建立配套的資金支持,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支持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積極參與到國家安全教育資源建設中來,保障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各方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