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俊霖
公元前589 年,齊國的齊頃公集結(jié)大軍入侵魯國,魯國傾全國之力也無法抵擋,于是向衛(wèi)國求援,可衛(wèi)國的軍隊也被齊軍打敗。
為了挽救國難,魯國的大臣臧孫許和衛(wèi)國大臣孫桓子馬不停蹄地前往另外一個大國晉國求援。當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非常想再創(chuàng)晉文公時期的輝煌:當年晉文公在位時,晉國的國力強大,晉文公也成就了霸業(yè)。
可在那之后,晉國卻盛極而衰,在與大國的戰(zhàn)爭中頻頻遭遇失敗,尤其是公元前596 年在與楚國的“邲之戰(zhàn)”中慘敗,更是讓晉國舉國上下飲恨不已。那一戰(zhàn)之后,楚莊王稱霸中原、飲馬黃河,而晉國的遮羞布卻被徹底撕碎了。
為了提升晉國的影響力并開啟復興之路,當時晉國朝野的主戰(zhàn)之聲非常大。時任晉國執(zhí)政大臣的郤克與齊國之間更是結(jié)下過一段仇怨,而關于這段仇怨的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592 年。
公元前592 年,當時的齊國如日中天,郤克作為晉國的使者出使齊國參與會盟,可謂給足了齊國的面子。郤克是一位能人,但他有個缺陷:因為腿腳不利索,所以走路時總是跛著腳。在別人眼中,郤克乃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好榜樣,可齊頃公是一位傲慢的君主,他把郤克當作了自己尋求快樂的源泉。
齊頃公一個人笑話郤克還不夠,竟然還將郤克的走路姿勢告訴了自己的母親蕭桐叔子(《史記》稱“蕭桐侄子”)。聽了齊頃公的描述,蕭桐叔子卻半信半疑地說:“這個郤克走路真有這么好笑?”眼見母親不相信,齊頃公便準備讓她親眼看一看。
于是,在正式接見郤克的時候,齊頃公便特意讓母親藏在帷幕后面觀看,等到郤克出現(xiàn)時,蕭桐叔子看到郤克走路的模樣果然滑稽,頓時忍不住笑出了聲。郤克一聽,才知道自己被齊國上下當成了一個笑話。
作為晉國的大臣,同時還是代表國家來訪的使者,受到如此侮辱,齊頃公的玩笑不只是侮辱了郤克一個人,而是侮辱了整個晉國。回國時,郤克就曾發(fā)過誓:“不報此辱,不再渡河!”眼下,齊頃公再次自恃國力強大入侵鄰國,郤克與國君商議之后決定:戰(zhàn)!
于是,晉景公讓郤克統(tǒng)領中軍、范文子率領上軍、欒書率領下軍,并以韓厥任司馬,一起帶領晉國軍隊前往救援魯國和衛(wèi)國。三國的軍隊在衛(wèi)國的莘地(山東莘縣)與齊軍相遇。齊頃公并沒有將晉軍放在眼里,直接派人請戰(zhàn):“話不多說,我軍雖然不算強,但請明天一大早就決戰(zhàn),免得耽誤時間?!?/p>
次日一早,齊國的將領高固首先向聯(lián)軍發(fā)動攻擊,他闖入晉營,拿起石頭做武器,最后不僅搶了一輛戰(zhàn)車,還俘虜了一名晉軍?;氐烬R營之后,高固為了彰顯自己的戰(zhàn)功,便在戰(zhàn)車上系了一棵桑樹根作為戰(zhàn)利品標志,然后駕車滿大營遛了一圈,他還在車上炫耀:“欲勇者,賈余余勇!”想要勇氣的人快來買呀,我身上還有很多勇氣可以賣給別人呢!一時之間,輕敵之心在齊軍中蔓延開來:原來晉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受到高固的影響,第二天一大早,齊頃公親自率軍上陣,傲慢且輕敵地說道:“讓我們先把敵人消滅掉,再吃早飯?!蹦翘煸缟希R軍還沒來得及給戰(zhàn)馬披上戰(zhàn)甲,便迫不及待地向晉軍發(fā)動了攻擊。兩軍在鞍地(今濟南偏西)交戰(zhàn),齊軍遭遇慘敗。在戰(zhàn)場上,晉軍的司馬韓厥率領軍士緊追著齊頃公的帥車不放,后來齊頃公與大夫逄丑父交換了衣服之后才得以僥幸逃脫。
所謂驕兵必敗,原來,晉軍深知齊頃公及齊軍上下都傲慢輕敵,因而采用了驕兵之計,先主動示弱,最后在決戰(zhàn)時大敗齊軍,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鞍爸畱?zhàn)”之后,齊國被迫與晉國議和,并歸還了侵占的魯國和衛(wèi)國領土。
晉國軍隊凱旋,率領上軍的范文子最后才進國都。他的父親范武子抱怨著說:“你怎么那么晚才回來,你不知道我一直在盼望你早些回來嗎?”范文子卻回答說:“上戰(zhàn)場征戰(zhàn)的人都有功勞,百姓們夾道迎接大家凱旋。我要是先回來,就會被大家過度關注,這是代替統(tǒng)帥接受榮譽呀,所以我不敢太早進城?!?/p>
聽到這話,范武子陰沉著的臉立馬舒展開來,高興地說:“你能夠這樣想,我很開心,只有時刻心懷謙遜之心,才能讓家族免于禍患呀?!?/p>
話說郤克回城之后去覲見國君,晉景公開心地說:“此番能夠取得勝利、展現(xiàn)國威,都是您的功勞??!”郤克連忙說:“這是君主您教導有方,將領們勇往直前,臣下我哪有什么功勞呀!”
過了不久,范文子也來覲見國君,晉景公也像慰勞郤克一樣地慰勞他。范文子趕緊說:“臣下只是按照君主您的命令去執(zhí)行,并服從了郤克的節(jié)制調(diào)度而已,所以臣下哪有什么功勞可言吶!”
后來,欒書覲見國君,晉景公也一樣地慰勞他,欒書也說:“這是范文子指示有方,底下的兵士們能夠服從指揮,所以我們才取得了勝利,小臣哪有什么功勞呀!”后來,晉國三將不爭功、克己互讓的故事被傳為了佳話。
傲慢與自大往往容易讓人迷失自我,齊頃公便是在傲慢中逐漸喪失了理智,最終將國家大事視如兒戲,齊國也因此遭了殃,自己也最終成了別人眼中的笑話。而晉國的三位將領立功卻不自傲,有了榮譽能夠保持謙遜,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品質(zhì),他們才能在戰(zhàn)場上保持清醒。也正因有這樣的將領統(tǒng)帥,晉軍最終才取得了勝利,晉國也從此走上了復興之路。
至于那位傲慢的齊頃公,他回國后進行了深刻反思,并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話說他晚年時變得低調(diào)謙遜,不僅廢棄了獵苑,而且減輕賦斂、賑濟孤寡,這也讓他深得齊國民心??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真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