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鴿 李朋 特約通訊員 黃平蓮
張乾川正在管護盆景
南岸區(qū)雙龍村,地處重慶南山風景區(qū)腹部,是遠近聞名的“盆景村”。近日,記者走訪該村發(fā)現(xiàn),每家房前屋后一盆盆精美的盆景擺放得錯落有致,有的清秀古雅,有的遒勁挺拔,有的碩果盈枝……姿態(tài)萬千,賞心悅目。盆景成為南山一道獨特的風景,讓路過的人忍不住駐足觀賞。
據(jù)了解,近年來雙龍村依托南山豐富的花、草、木、水、洞、石等自然資源,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著力打造集交易交流、管護寄樣、創(chuàng)作培育、收藏展覽、科普教育、休閑旅游、民宿餐飲為一體的盆景藝術文化基地,雙龍村已建成重慶市唯一的盆景文化藝術村。全村目前130余戶村民走上盆景創(chuàng)作這條產業(yè)路,其中大戶60余戶,盆景收入占全村收入60%以上。2019年,雙龍村被農業(yè)農村部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
作為該村盆景培育大戶的張乾川,在南山盆景圈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名人。在盆景行業(yè)摸爬滾打30多年的他,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山盆景技藝”傳承人,師承重慶市唯一一位國家級盆景藝術大師田一衛(wèi)。如今,張乾川靠培育盆景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不僅修建了自己的盆景園,還帶著全村盆景種植戶共同富裕,成為方圓百里有名的“致富帶頭人”。
“我們家五代種植盆景,在我兒時起,就記得家里有很多苗木盆景,這可能就是我和盆景的淵源吧。”說起自己種植盆景的經(jīng)歷,張乾川一臉感慨。
雙龍村的盆景歷史久遠,可追溯到百余年前,發(fā)展較快時期是在土地承包責任制政策的實施后,政策極大地激發(fā)了農民的致富積極性,也讓當?shù)剞r民打開了思路。當時,張乾川的伯父和二哥想到了種植盆景致富,于是在自家承包地里,種植了杜鵑、羅漢松、金彈子等盆景苗木,應用嫁接、造型技術讓原本普通的花木成為造型別具一格的盆景藝術。特別是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對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很多場合需要盆景提升景觀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張乾川的伯父和二哥種植的盆景大受歡迎,賣出了好價錢。
漸漸地,張乾川熟悉了伯父和二哥種植盆景的全過程,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當時19歲的張乾川也漸漸地熱愛上了盆景藝術,并暗下決心,以后自己也要投身盆景種植行業(yè),借鑒伯父和二哥的成功經(jīng)驗,通過種植盆景發(fā)家致富。
然而由于家境不寬裕,高中畢業(yè)后的張乾川并沒有馬上從事生產周期長、墊付成本多、資金周轉慢的盆景培育,而是扛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據(jù)張乾川介紹,早年他在雙龍村養(yǎng)殖草魚,效益最好的時候一年收入可達1萬元,養(yǎng)殖了10年后,后來市場行情下滑,養(yǎng)魚的收入不理想,加上物價上漲,遂開始有了轉行的想法。
這時候,張乾川又想起了盆景種植,雖然自己平日里目睹了無數(shù)遍伯父和二哥種植盆景的過程,但深知自己僅有一些皮毛知識,要想轉行種植盆景,還遠遠不夠。為了學習盆景專業(yè)知識,他特地去書店購買了一本《盆景藝術展覽》,閑暇之余便埋頭閱讀鉆研,對專業(yè)盆景的養(yǎng)護、造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久后張乾川便慢慢找到了方向。
1994年,張乾川放棄養(yǎng)殖業(yè),開始真正涉入盆景行業(yè)。他在自家宅院周邊開始建造盆景園?!爱敃r我就用了0.4畝地,周圍用圍墻圈起來,中間簡單建了個花壇?!碧岬絼?chuàng)業(yè)初期的情景,張乾川仍歷歷在目。隨后,他引進了杜鵑、茶花等盆景苗,回來后經(jīng)過埋根培養(yǎng)、打磨根干、嫁接修剪、盤扎枝葉、澆水施肥等技術手段,他的盆景造型師法自然,勝于自然,優(yōu)雅大氣,后期供不應求,最高的一棵賣到接近一萬元。
雖然首次種植盆景的成功讓張乾川信心大增。但長遠來看,種植盆景是需要源源不斷的投入。2000年,剛結婚的張乾川手頭緊張,沒有足夠的錢去發(fā)展盆景。面對這個棘手的難題,聰明的張乾川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想到了扦插,這一想法得到了伯父和二哥的支持,免費讓他在自己的盆景樹上剪下滿意的插條,助力他走上發(fā)家致富路。
耐心之樹,結黃金之果。經(jīng)過張乾川幾載努力,扦插的幾十盆盆景終成美麗風景,出手的時候又大賺了一筆。張乾川收獲了扦插盆景的第一桶金后,更加對盆景的未來充滿信心。他決定用這筆錢購買基礎更好且成型的優(yōu)質苗木,栽種在美觀的盆缽中,為自己的盆景事業(yè),做長遠準備。
張乾川正在給南岸區(qū)農業(yè)農村委工作人員介紹盆景發(fā)展情況
盆景苗木種植基地
隨后經(jīng)過多方打聽,四處咨詢,他了解到江蘇南通的小葉羅漢松是很多盆景專業(yè)戶的“心頭好”,于是他起身前往南通苗木種植基地,尋找小葉羅漢松苗木。經(jīng)過一番考察對比后,張乾川購買了10株小羅漢松帶回來,然后將其栽種在精心準備的陶瓷盆、紫砂盆里。
“種植盆景不是簡單的事情,把盆景苗木栽種起來,這僅僅只是打造盆景藝術的第一步。隨著苗木的不斷生長,日常的精細化管護和后期的造型修剪才是重中之重?!闭勂鹋杈胺N植,張乾川深有感觸地說。為了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張乾川呵護有加,讓盆土基質保持疏松、透氣、濕潤的狀態(tài),及時做好生樁的消毒、殺菌以及樹桿的防風、保濕工作。此外,在夏季高溫時節(jié),他還專門為苗木搭建遮陽棚,防止嬌嫩的苗木被曬傷。
行家都知道,盆景苗木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可能會“前功盡棄”。 據(jù)了解,盆景苗木經(jīng)常會遭遇“螨蟲”的侵襲,如果用藥頻繁,很容易造成“藥害”,導致枯枝出現(xiàn),嚴重的話致使整株死亡。為此,張乾川采用提前預防的方式防治病蟲害,及時保證苗木的肥水充足,嚴格控制農藥的用量。在張乾川的精心管護下,他的盆景苗木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遠遠高于其他同行。
盆景種植的技術掌握了,攀扎造型便是接下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張乾川深諳此理,于是他精心鉆研,經(jīng)常去各地盆景基地觀摩學習,向同行前輩請教。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他相繼制作出“臨水”“懸崖”“文人”“風吹石”等風格獨特、美不勝收的盆景,幾年后又賣出了好價錢,最高的一年毛利潤高達50萬元。
“這棵羅漢松,壽命有300余年了,管護它比帶娃還用心,我的愿望是讓它成為重慶羅漢松盆景之最。上次一個客商出價100萬元,我也沒賣。”張乾川笑呵呵地說,除了為它遮風擋雨,還為它嫁接,未來還要給它補枝、增粗、調型。
張乾川培育的杜鵑盆景獲得金獎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不斷培育出品種多樣化的優(yōu)秀盆景,2016年張乾川又看中了盆景熱門品種——金彈子。據(jù)他介紹,金彈子果實飽滿,顏色艷麗,寓意吉利,是個不錯的品種。不久后,他便起身前往貴州,如愿買到了幾十株金彈子優(yōu)質苗木?;貋砗螅瑥埱ㄓ旨皶r準備盆缽、營養(yǎng)土,讓這些金彈子順利“安家”?!敖饛椬舆@幾年的投入有40多萬元了,現(xiàn)在金彈子也是我的一個主打品種,很受顧客的喜歡,遠銷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睆埱ㄐχ嬖V記者。
雖然雙龍村的盆景品種繁多,但以杜鵑、羅漢松、金彈子盆景最受歡迎,廣受各地顧客贊譽?!霸谥貞c,只有在雙龍村才能找到滿意的杜鵑、羅漢松、金彈子盆景,其他地方很難看到。我準備再買兩盆金彈子,放在我的茶樓里?!鼻皝磉x購盆景的四川客商李先生告訴記者。
為了不斷擴大規(guī)模,張乾川陸續(xù)建立了3個盆景種植基地,目前占地面積20余畝,盆景苗木品種200多個,主打杜鵑、羅漢松、金彈子的盆景種植,還有山茶、楓樹等盆景苗木。2019年,張乾川又注冊成立了重慶山農乾川盆景有限公司,以便于盆景的市場化運營。
“雖然說3個盆景園面積只有20多畝,但投入了我們很大的精力。老張負責造型技術,我負責后勤工作?!睆埱ǖ膼廴速茏羧卣f。丈夫為盆景搭好“骨架”后,她就負責纏絲、除草、施肥、防蟲……20年來夫妻倆泥濘裹腳,早出晚歸,攜手耕作于田地間,已經(jīng)成為了“老搭檔”。
為了不斷提升自己,張乾川自2015年起陸續(xù)參加了南岸區(qū)農業(yè)農村委組織的農業(yè)經(jīng)理人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培訓,通過培訓他不僅擴寬了視野,也積累了一批寶貴的人脈資源。2020年他當選為重慶南山杜鵑盆景協(xié)會副會長,國際盆景協(xié)會(BCI)中國理事會理事,并先后獲得“高級盆景藝術師”“高級園藝師”等職稱證書。南山盆景技藝被評定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乾川成為該項市級非遺的傳承人。有了這些榮譽的光環(huán),張乾川卻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些?!拔以陔p龍村創(chuàng)業(yè)成功,離不開政府的一路引導幫助,因此我要發(fā)揮鄉(xiāng)村振興‘排頭兵’的作用,帶領鄉(xiāng)親們共同富裕。”張乾川言辭誠摯。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張乾川長期為村里三位村民提供就業(yè)崗位,讓他們負責盆景園的管護工作,每人每天有200多元的收入。每年的人工支出10萬元左右,有力解決了周邊勞動力就業(yè)問題。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談到未來愿景,張乾川坦言,希望能建立起南山盆景集散地,為“鄉(xiāng)村振興”添磚加瓦,為愛好盆景的專業(yè)人士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能更好地為盆景產業(yè)社會化服務,讓南山盆景走上全產業(yè)鏈之路,帶領雙龍村的父老鄉(xiāng)親一起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