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華
(杭州市中醫(yī)院淳安分院心內(nèi)科·浙江 杭州 311700)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是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近年來該病的患病率持續(xù)上升。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在短時間內(nèi)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冠心病病人病死率[1],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登記注冊完成PCI的人數(shù)位居世界第二,2018年大陸地區(qū)冠心病介入治療總例數(shù)為915 256例[2];但PCI術后的冠心病病人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急性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出現(xiàn)再狹窄率高達20%~30%,未能有效降低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3]。目前,西醫(yī)主要以預防不良事件、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等為主,但長期使用會引起消化道出血、肝腎功能損傷、腦出血等不良反應[4]。研究顯示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有一定優(yōu)勢,中醫(yī)藥防治冠心病PCI術后再狹窄的療效已經(jīng)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5]。鑒于此,本研究筆者運用冠心寧片合生脈散加味治療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獲得良好療效,同時觀察對新功能的改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對象為本院心內(nèi)科2020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PCI術后患者,按1∶1比例將患者均分成兩組,各100例。對照組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42~83歲,平均年齡(62.57±6.84)歲;病程3~13年,平均病程(6.25±2.08)年;血管病變支數(shù):單支48例,雙支32例,多支20例;心功能分級:II級48例,III級36例,IV級16例;合并癥:高血壓32例,糖尿病29例,高脂血癥20例。觀察組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齡43~84歲,平均年齡(63.28±7.06)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49±2.11)年;血管病變支數(shù):單支46例,雙支33例,多支21例;心功能分級:II級49例,III級38例,IV級13例;合并癥:高血壓30例,糖尿病31例,高脂血癥22例。2組患者血管病變支數(shù)、心功能分級、合并癥等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6-8];2)具有PCI治療指征,并成功接受PCI手術;3)符合中醫(yī)氣陰兩虛夾瘀型辨證標準[9];4)年齡40~85 歲;5)患者或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病、主動脈夾層等其他心臟疾?。?)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者;3)近1 個月內(nèi)有消化道出血、顱內(nèi)出血、消化性潰瘍等出血風險疾病者;4)藥物過敏者。
2.1 治療方法 2組PCI術后患者均給予基礎治療,具體包括戒除煙酒、適當運動,低鹽低脂飲食、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10]。對照組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30片)口服,100 mg/次,1次/日,睡前服用;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國藥準字J20180029,75 mg*7s]口服,75 mg/次,1次/日,睡前服用;冠心寧片(正大青春寶藥業(yè),國藥準字Z20150028,0.38 g*18片/盒)口服,4片/次,3次/天;療程為8周。觀察組上述治療予生脈散加味治療,黨參20 g、黃芪20 g、石斛10 g、麥冬10 g、天冬10 g、葛根20 g、當歸10 g、三七粉6 g(沖服)、酸棗仁20 g、五味子10 g、甘草10 g,每天1 劑,本院中藥房統(tǒng)一煎制,每劑分2袋,150 mL/袋,1袋/次,2次/日口服,療程為8周。
2.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相關療效標準,具體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加重。
2.3 觀察指標 1)主要癥狀評分:觀察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胸痛、胸悶、心悸、氣短乏力等主要癥狀,依據(jù)其癥狀輕重依次記0分(正常)、2分(輕度)、4分(中度)、6分(重度)[9]。2)心功能指標:使用PHILIPS JE33心臟彩超檢查治療前、后2組PCI術后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3)安全性:觀察記錄2組PCI術后患者用藥期間出現(xiàn)的皮疹、頭暈頭痛、消化道出血、胃部不適、皮下瘀斑、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
3.1 2 組PCI術后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PCI術后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
3.3 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3.4 2組PCI術后患者不良反應觀察 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均未發(fā)生肝腎損傷, 對照組出現(xiàn)胃部輕度不適2例、皮下瘀斑1例、頭暈頭痛1例;觀察組出現(xiàn)胃部不適1例,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患者均未特殊治療,2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CI治療是臨床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有效手段[11]。PCI術后引起炎癥反應以及心室重構(gòu),造成冠心病病人再灌注損傷;最終引發(fā)不穩(wěn)定斑塊或微小栓子聚集在血流內(nèi)以及金屬支架,從而對冠狀動脈血管壁造成機械損傷[12]。
冠心病歸屬于傳統(tǒng)中醫(yī)學“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疇,病位在心及心脈,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以心氣、心陽虧虛為本,寒邪、瘀血、痰濁、水飲等為標。證素研究顯示,血瘀為主,陽虛多見,陰虛也不少見[13]?;颊吣昀象w衰、陰氣自半,術后正氣易受克伐,久病耗氣,氣虛無力帥血行,血行瘀滯,心脈瘀阻,心失于濡養(yǎng);治療則宜益氣養(yǎng)陰、祛瘀通心絡。本研究運用冠心寧片合生脈散加味治療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冠心寧片由冠心寧注射液改良劑型轉(zhuǎn)化而來,主要由丹參和川芎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yǎng)心的功效,是治療心血管類疾病的中成藥,主要用于胸痹之心血瘀阻的證型。現(xiàn)代研究表明冠心寧片能改善冠狀動脈灌注和心臟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清除自由基[14]。丹參活血祛瘀止痛、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丹參作為活血祛瘀之要藥,廣泛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丹參活性成分及丹參制劑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心肌肥厚、抗心肌缺血、抗心肌纖維化、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重構(gòu)等作用[15]。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其多種有效成分主要通過抗炎、促心臟收縮、持續(xù)的促血管生成和心臟保護等四種作用而達到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效果[16]。生脈散最早記錄于金·張元素《醫(yī)學啟源》中,又名“生脈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三藥一補一潤一斂,既能夠補氣陰之虛,又能夠斂氣陰之散,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氣陰兩虛證的治療,廣泛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的治療?,F(xiàn)代研究證明生脈散可以通過提高左室射血分數(shù)、延緩心室重構(gòu)、減輕心肌損傷、改善心率、延緩心肌纖維化等機制來治療心血管疾病[17]。生脈散加黨參、黃芪補氣血,生津液,使心陰、心氣充足,氣血通暢,緩解胸痹;石斛、麥冬、天冬、葛根生津養(yǎng)陰;當歸及三七補血活血;酸棗仁生津養(yǎng)心、安神除煩;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寧心、收斂固澀;甘草調(diào)和諸藥。
本文觀察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80.0%;治療后2組PCI術后患者胸痛、胸悶、心悸、氣短乏力等主要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PCI術后患者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PCI術后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提示冠心寧片合生脈散加味治療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安全有效,能夠改善臨床癥狀和心功能,提高西藥治療效果,增加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