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楊凱華,楊 昕,時勝利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放射科 河南 鄭州 450018)
當前,我國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中,約4%~6%的孩子存在先天性缺陷,其中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發(fā)病率最高,導致殘疾、畸形問題最為嚴重[1-2]。大腦發(fā)育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過程,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腦組織存在明顯的差異化。髓鞘化的形成和腦實質含水量的變化是導致差異的主要因素。髓鞘化進程于胚胎第5個月開始,新生兒及嬰兒期發(fā)展速度達到最快,2歲后速度減慢,逐漸接近成人,進程持續(xù)至18歲,有時甚至持續(xù)終身。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和結構的組成是一個有序、統(tǒng)一但又不均衡且脆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任何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形成的因素都可能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精神障礙的發(fā)生[3-8]。新生兒的大腦因含水量較高,髓鞘發(fā)育尚不成熟,灰白質之間含水量差異小(腦灰質含水量約為89%,腦白質含水量約為87%)等特點,使其影像學表現(xiàn)同成人差異性很大。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無輻射等特點,在診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方面有獨特的優(yōu)勢[9],但在新生兒顱腦MR檢查中,由于新生兒髓鞘化的進程持續(xù)進行而且速度較慢,造成T1成像時灰白質對比度較差。本研究通過主觀和客觀方面,對PSIR-T1WI序列和SE-T1WI序列的圖像進行評價,研究新生兒磁共振顱腦疾病檢查中PSIR序列的應用價值。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接受顱腦MR檢查的30例新生兒,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28 d,中位數(shù)及四分位數(shù)為11(9,14.25)d。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新生兒缺血缺氧、先天發(fā)育畸形、早產出血等需進行磁共振檢查隨訪或評估。排除標準:①患兒存在磁共振檢查相關禁忌證;② 配合欠佳、鎮(zhèn)靜無效,圖像運動偽影明顯。對所選患兒均采用相位敏感反轉恢復(phasesensitive inversion recovery,PSIR)T1WI序列和自旋回波(spin echo,SE)T1WI進行顱腦掃描。檢查前同患兒家屬溝通,患兒家屬檢查前均已簽署磁共振檢查知情同意書。
使用Simens Magnetom Aera 1.5T超導型MR成像儀,20通道頭頸聯(lián)合線圈。對于檢查患兒給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鎮(zhèn)靜,待其達到深度睡眠后進行后續(xù)檢查。掃描序列為PSIR-T1WI序列和SE-T1WI序列,兩序列均采集軸位圖像,掃描參數(shù)見表1。
表1 各序列掃描參數(shù)
1.3.1 主觀評價
由2位具有10年以上磁共振診斷工作經(jīng)驗醫(yī)生在不知成像序列的情況下對兩組圖像進行評判,發(fā)生分歧時,經(jīng)溝通協(xié)商達成一致。主觀評價包括灰白質對比度、病灶顯示清晰度以及偽影的控制情況:5分,圖像質量優(yōu),無偽影,灰白質界面非常清晰,病灶清晰,對診斷無不良影響;4分,圖像質量良,偽影較輕,灰白質界面較清晰,不影響病灶顯示,圖像不妨礙診斷;3分,圖像質量中,偽影一般,灰白質界面模糊,但可分辨,對顯示病灶稍有影響;2分,圖像質量差,偽影較重,灰白質界面模糊,較難分辨,嚴重影響病灶顯示,圖像妨礙診斷;1分,圖像質量劣,偽影重,灰白質無明確界面,病灶顯示模糊不清,圖像嚴重妨礙診斷。計算灰白質對比度、病灶顯示清晰度及偽影的平均分,作為圖像的整體質量評分。
1.3.2 客觀評價
由2位具有5年以上磁共振技術工作經(jīng)驗技師采用盲法獨立完成,計算平均值。利用西門子公司Syngo.via后處理工作站,測量SE序列及PSIR序列圖像的SNR和CNR。選取顱腦橫徑最大的層面,在半卵圓中心和額葉皮層分別設置1個ROI,面積35 mm2,盡量避開病灶,測量其信號強度(signal intensity,SI),作為腦白質與腦灰質信號強度;選擇相同形狀大小的ROI,在顱腦前方背景內設置,測量出SI,即為相位編碼方向的背景噪聲的標準差(SD)。計算SNR和CNR,SNR=SI白質/SD;CNR=(SI白質-SI灰質)/SD。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則以中位數(shù)(上下四分位數(shù))表示,即M(Q1,Q3),采用Wilcoxon配對秩和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主觀評價中,SE組和PSIR組在偽影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406,P>0.05)。而兩組在灰白質對比和病灶清晰度方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且PSIR組評分要高于SE組,見圖1(A、B)、圖2(A、B)。
表2 SE和PSIR圖像質量評分比較[M(Q1,Q3)]
圖1 顱腦磁共振成像圖
圖2 顱腦磁共振成像圖
在客觀評價方面,SE組的SNR為31.24(29.12,34.43),CNR為134.00(99.75,202.50);PSIR組的SNR為31.24(29.12,34.43),CNR為66.67(43.33,98.00)。兩組SNR和CNR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3),且PSIR組SNR和CNR值均高于SE組。
表3 SE和PSIR客觀評分比較[M(Q1,Q3)]
磁共振成像技術擁有多序列、多參數(shù)、多方位、軟組織分辨力高、綠色安全等特點,在新生兒、嬰幼兒顱腦疾病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由于新生兒處于白質纖維髓鞘形成旺盛和神經(jīng)膠質細胞成熟的特別時期,其顱腦內生物化學成分復雜、水含量變化大,導致灰白質對比差,成為磁共振新生兒顱腦成像的難點。尤其是在T1加權成像上,采用SE序列掃描,往往不能獲得較好的灰白質對比圖像,影響顱內結構及病灶的顯示,從而對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困擾,而采用PSIR序列則可以獲得灰白質對比清晰的T1加權圖像,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大大降低了疾病誤診率。
SE序列采用較短的重復時間和回波時間得到的T1加權圖像,其組織間對比主要取決于組織的T1值差異,但由于新生兒灰白質含水量差異小,導致灰白質T1值相差較小,掃描圖像對比欠佳。PSIR序列有三種不同的重建方式,分別為:幅度重建(Magnitude)、相位重建(Phase)、實部重建(Real)。幅度重建反映的是組織信號的絕對值,只包含信號中的振幅信息,相位重建是單獨提取信號的相位信息進行重建,而實部重建則是前兩種方法的結合,應用于新生兒頭顱掃描中,很好地反映了組織在不同時刻信號的振幅及相位信息,增加了不同組織間的信號對比。通過對兩種序列所得圖像進行分析,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方面PSIR序列明顯優(yōu)于SE序列,其灰白質對比和病灶清晰度顯示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SIR序列評價高于SE序列。
本研究客觀評價采用SNR和CNR參數(shù)評價圖像質量。SNR作為評價磁共振圖像質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參數(shù)之一,是圖像信號強度與背景隨機噪聲強度之比,比值越大,組織信號成分越多,圖像清晰度亦越高,SNR越低,圖像越模糊。CNR用來評估檢出細節(jié)的可能性,提高CNR可以提高檢出小病灶的能力[10-11]。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PSIR序列圖像的SNR和CNR均高于SE序列(P均<0.001)。
本研究尚有不足:①樣本量較小,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②未對2種序列在新生兒顱腦增強方面的顯示能力進行評價。根據(jù)相關文獻報道[12-13],PSIR序列成像除了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應用之外,在心臟掃描的延遲強化(LGE)中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組織信號對比。多次屏氣k空間節(jié)段填充快速擾相梯度回波相位對比反轉恢復序列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驗證,已作為臨床常規(guī)序列,是診斷心肌梗死的金標準[14-15],其在兒科磁共振影像檢查中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顱腦MRI檢查中,應用實部重建方式的PSIR序列能夠獲得更佳的灰白質對比,增加SNR和CNR,對灰白質界面與病變輪廓顯示更加清晰,能夠更好地顯示顱腦解剖結構及病變征象,從而為臨床提供更可靠的診斷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