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雨晨 鐘 點
近年來,隨著中國和拉丁美洲國家合作的不斷深入以及中國在世界舞臺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拉美主流媒體將目光聚焦于中國。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在巴西的形象對中國在拉美地區(qū)甚至整個南半球的形象構建具有重要影響。但是,中巴兩國距離遙遠,中國形象在巴西的構建在信息源影響力、語言文化差異、受眾關注度等方面存在難點。為應對上述挑戰(zhàn),中國國際傳播媒體有必要關注巴西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并思考:巴西主流媒體主要關注哪些涉華議題?從相關報道中可以看出其何種態(tài)度傾向?對中國在巴西構建國家形象有何種啟示?對巴西主流媒體涉華輿情的分析將提供回答上述問題的思路。
話語評價理論于20世紀90年代由悉尼大學語言學系教授詹姆斯·馬?。↗ames Robert Martin)提出。其中,態(tài)度系統(tǒng)框架是該理論的核心,指說話者在講述過程中對于所講述的事件的態(tài)度傾向和個人判斷,可以在語義層面上細分為情感、判斷和評價三個子系統(tǒng)。情感指該事件所觸發(fā)的情感反應,判斷則是基于基本社會倫理道德標準對于該事件的評判,而評價則更為抽象,是基于該事件造成的影響所作出的價值判斷。①Martin J.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in:Hunston,S.and G.Thompson(eds.),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p.142-175.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新聞從業(yè)者在此語義范疇內的主觀意識及能動性較為凸顯,所使用的話語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受眾的認知及理解。這也反映了話語評價理論中態(tài)度系統(tǒng)框架的一個基本觀點,即在闡述特定事件的過程中,話語表達也在某種程度上傳遞了說話者及社會對于該事件的價值判斷和傾向,從而影響傳播客體的價值判斷。因此,利用態(tài)度系統(tǒng)框架分析新聞報道,有助于清晰地呈現(xiàn)該報道的基調,理解其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思維,引導社會輿論,為國際傳播中的中國形象建構提供更為全面的參考。
1997年,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曾在《主流媒體何以成為主流》文章中將“主流媒體”稱為“精英媒體”(Elite Media),他認為,這些媒體資源豐富,受眾多為較有社會影響力的精英階層,且可以為其他小規(guī)模和地方性媒體設定引導性框架。②Chomsky N.,“What Makes Mainstream Media Mainstream”,https://www.csus.edu/indiv/s/stonerm/Chomsky-OnMainstreamMedia.pdf.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周勝林認為,主流媒體應具備三個條件,即較大的發(fā)行量和收視率、較多的廣告營業(yè)額、很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③周勝林:《論主流媒體》,《新聞知識》2001年第12 期。由于視角及社會環(huán)境不同,國內外學者對于“主流媒體”的概念認知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性,從側面反映了這一概念內涵豐富,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綜合考量。
根據(jù)以上解讀,本文以發(fā)行量、影響規(guī)模和權威性作為“主流媒體”的衡量標準。巴西新聞傳播業(yè)受眾廣、體量大,全國共有500多種日報和3000多種雜志,發(fā)行量在15萬份以上的主流報紙有《圣保羅頁報》《圣保羅州報》《環(huán)球報》等。①中國外交部網站:《巴西國家概況》,https://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nmz/1206_1/1206x0/t9557.htm。其中,《圣保羅頁報》不僅是巴西發(fā)行量最大的主流媒體,還是中國形象在巴西構建與傳播的重要媒介—該報從20世紀70年代中巴建交開始,對中國改革開放等議題給予了極大關注,并成為首家派出駐華記者的巴西媒體。綜合以上考慮,本研究將該報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China”為關鍵詞,對《圣保羅頁報》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的涉華報道進行搜索,共得到4200條報道。通過人工閱讀,篩選出其中直接反映中國國情和巴西對華政策的報道,共1287條。由于該報涉華報道議題多樣,依據(jù)內容可分為政治、經貿、科技、醫(yī)藥衛(wèi)生、社會、環(huán)境和體育七個類別。
從表1可見,在《圣保羅頁報》的涉華報道中,有關中巴經貿合作的報道共497條,占比為38.6%,遠遠超過其他議題的報道數(shù)量。政治議題報道共330條,占比為25.6%,位居第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醫(yī)藥衛(wèi)生議題受到關注,報道數(shù)量達200條,占比為15.5%,位居第三。
表1 《圣保羅頁報》涉華報道議題分布(單位:篇)
從表1可見,在本研究時段內,《圣保羅頁報》的涉華議題較為多元,但分議題的報道數(shù)量歷時變化較為明顯。
首先,中巴經貿關系是《圣保羅頁報》最為關注的涉華議題。中國是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經貿合作在中巴兩國關系發(fā)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研究時段內,該報有多篇報道聚焦巴西對華糧食(大豆)、肉類(牛肉、雞肉)和礦產(主要是鐵礦石)的出口情況。同時,該報設有實時更新的經貿動態(tài)版面和金融市場信息版面,其中不乏關于大宗商品貿易(如鐵礦石價格走向、芯片等電子產品生產等)的相關信息。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巴西農產品和工業(yè)原材料出口構成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使得中巴貿易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復雜的國際形勢使得巴西媒體對于中巴經貿合作的關注進一步提升,凸顯了中巴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重要性。
其次,政治議題也是《圣保羅頁報》關注的重點,不乏針對中國國內改革政策、對外政策調整、國際敏感問題的立場及相關表態(tài)、政府等國家機關人員變動等問題的報道。特別是近年來美國多次利用臺灣問題挑戰(zhàn)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該報對政治視角下的國家安全子話題展現(xiàn)出較為濃厚的興趣,增加了對中國軍事力量部署相關新聞的報道。同時,出于對中美在航空航天、5G技術等領域競爭的重視,該報對相關科技議題也表現(xiàn)出了較大的興趣。
再次,隨著中國和巴西在抗疫方面合作的不斷推進,巴西媒體加大了對中國疫苗援助政策以及中國疫苗助力巴西抗疫情況的關注;另外,一些巴西政府官員的反疫苗言論也引發(fā)了民眾關注,因此醫(yī)藥衛(wèi)生成為《圣保羅頁報》涉華報道的熱門議題。
最后,環(huán)境和體育議題也在特定時間區(qū)間內得到了該報關注。環(huán)境議題成為該報2021年10—11月的涉華報道重點,這與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 15”)第一階段會議在中國昆明舉行有關;而體育議題則是2022年1—2月該報涉華報道的熱點,這與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有關。此外,《圣保羅頁報》也關注中國社會發(fā)展和民眾生活。如2021年4月,該報設立關于中國情況介紹和評論的專欄,刊文涉及中國的歷史和當下的社會熱點,展現(xiàn)對中國社會的觀察。
由此可見,《圣保羅頁報》涉華報道角度多樣,重點關注經貿、政治和醫(yī)藥衛(wèi)生領域議題,同時對社會、環(huán)境和體育等議題均有涉獵。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對于中國的關注從歷時角度看,呈現(xiàn)出極為不均衡的態(tài)勢,關注重點隨著輿論熱點的變化而改變,缺乏對中國的全方位和均衡的持續(xù)報道。
隨著國際格局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中國形象通過政治、經貿、外交、科技、人文等領域的表現(xiàn)而立體化展現(xiàn),因此,對于外國媒體的涉華報道態(tài)度傾向很難單純地用“正面”或者“負面”一概而論。事實上,每則報道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具有統(tǒng)一情感態(tài)度傾向的有機整體。在使用態(tài)度系統(tǒng)框架分析新聞語篇時,由于其所包含的“情感、判斷和評價”三個子系統(tǒng)一般基于單個詞語及單句語義得到體現(xiàn),所以在篇幅較大的語篇中往往不乏“兼而有之”,甚至同一子系統(tǒng)被高頻重復使用的情況。因此,在研究中仍需把握整體語篇及說話者對于事件的整體評價,綜合三個維度的話語表達,才能得到具有較高可信度的結論。
本研究對于態(tài)度系統(tǒng)框架子系統(tǒng)的理解和報道文本的判斷主要基于以下標準和實例。
“情感”子系統(tǒng)通過情感態(tài)度鮮明的詞語來展現(xiàn)說話者的心理及行為過程,表現(xiàn)為積極或消極的表達。詹姆斯·馬丁對“情感”進行分類時,提出“開心”與“不開心”、“安全”與“不安全”、“滿意”與“不滿意”三組變量,第一組與內心直接感受到的情緒息息相關(如悲傷、快樂等),第二組與社會福祉帶來的感受有關(如焦慮、信心等),第三組則包括了與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相關的情緒(如好奇心、尊重等)。①Martin J.R.,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5,pp.42-49.例如,一篇報道提到“Aos poucos,vai se tornando mais evidente a insatisfa??o dos chineses com abusos relacionados a coleta,armazenamento e emprego de dados biométricos.”②Prazeres T.,“é o fim do vale-tudo para reconhecimento facial na China?”,https://www1.folha.uol.com.br/colunas/tatiana-prazeres/2021/05/e-o-fim-do-vale-tudo-para-reconhecimento-facial-na-china.shtml.(漸漸地,中國人對生物識別數(shù)據(jù)的收集、儲存及應用中的濫用問題愈發(fā)不滿。)其中,“insatisfa??o”(不滿)就是較為典型的消極“情感”層面表達。
“判斷”子系統(tǒng)一般通過引用較為規(guī)范的制度和社會價值體系來對行為和事件進行評價,可以分為涉及“社會評判”的評價和面向“社會約束”的判斷。其中,“社會約束”關注了該事件發(fā)生是否正當、是否真實兩個維度。③Martin J.R.,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5,p.52.例如,在一篇名為“China usa aplicativo antifraude para monitorar acesso a sites estrangeiros.”①Yu S.,“China usa aplicativo antifraude para monitorar acesso a sites estrangeiros”,https://www1.folha.uol.com.br/mundo/2021/09/china-usa-aplicativo-antifraude-para-monitorar-acesso-a-sitesestrangeiros.shtml.(中國使用反詐應用程序來監(jiān)控用戶對外網的訪問)的報道中,“monitorar”(監(jiān)控)一詞就在很大程度上展現(xiàn)了“社會約束”這一判斷,間接引發(fā)讀者對于其行為正當性的思考,因此有負面引導的“嫌疑”。
“評價”子系統(tǒng)從本質上體現(xiàn)了說話者對事件賦予的社會價值,一般可以分為受眾對事件的“反應”(事件是否吸引注意力、是否讓受眾滿意等),事件的“組成”(平衡性和復雜性),以及事件的“價值”(創(chuàng)新性、真實性、及時性等)。②Martin J.R.,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5,p.56.諸如“amplamente reconhecido”(得到廣泛認可)、“bem acolhido”(廣受好評)等表達均可被劃歸至該子系統(tǒng)范疇中。
由于樣本規(guī)模較大,且子系統(tǒng)在文本中的體現(xiàn)形式較為多樣復雜,為便于判斷整體傾向,本研究基于以上標準和流程,首先基于每個子系統(tǒng)對文本進行逐一分析,分別得出有關“情感”、“判斷”與“評價”的三個測量結果;其次,將三個維度的測量結果進行邏輯疊加,得到積極(即結果同為正向)、消極(即結果同為負向)、中立(即結果有正有負)的表達數(shù)量;最后,通過對每個議題下各種類型的表達占比,得出整體情感態(tài)度傾向結論。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從表2不難看出,《圣保羅頁報》在談及中國時,負面及中立報道仍占據(jù)主導地位。其中,政治議題負面報道數(shù)量非常凸顯,顯示出當前巴西和中國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層面存在較大差異,且這種差異性多以“交鋒”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報道中。這一特點在談及中國臺灣問題、新疆問題、香港問題等近期引發(fā)西方社會關注的議題時體現(xiàn)較為明顯,《圣保羅頁報》主要表現(xiàn)出消極的態(tài)度傾向,基本和西方媒體一致。在本研究時間段內,該報政治議題中涉及安全子議題的報道共有112條,其中直接或間接引用西方主流媒體報道共46條,占比約41.1%,其中35條報道較為負面,多次使用與“社會約束”相關的詞匯,如“amea?a”(威脅)、“censura”(禁令)、“cerco”(包圍)等,社會價值判斷傾向較強,折射出中國政府“強硬”的形象。報紙有篩選、轉述第三方話語的功能,但其選擇、整理信息的過程也是帶有傾向性的,一般情況下會保留自身認可的信息。從表3可以看出,在涉及政治議題以下的安全子議題時,《圣保羅頁報》傾向于援引西方媒體報道,特別是規(guī)模較大、影響力較廣的法新社、路透社、《紐約時報》等,甚至綜合多家媒體的報道進行二次傳播。在這種情況下構建的中國形象顯然是偏負面的。
表2 《圣保羅頁報》各議題相關報道情感態(tài)度傾向統(tǒng)計(單位:篇)
表3 《圣保羅頁報》安全子議題報道援引來源及其傾向統(tǒng)計(單位:篇)
而與此相反,在涉及經貿議題時,《圣保羅頁報》的涉華報道傾向于較為客觀地展現(xiàn)并闡述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立報道數(shù)量可觀。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這類報道中,該報多采用較為嚴謹中立的表達方式,如“pode n?o ter”(可能沒有)、“parece provável”(很可能)等表述頻繁出現(xiàn)。同時,該報也傾向于客觀報道中美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以及在競爭尚未“白熱化”的領域(如除5G、軍事裝備以外的領域)的中國科技發(fā)展,如該報曾在一定時間節(jié)點內多次報道中國對于火星的探索等。
另外,在醫(yī)藥衛(wèi)生議題中,由于中國積極向巴西進行疫苗援助,《圣保羅頁報》對此進行了持續(xù)追蹤報道。值得注意的是,該報雖然強調中國疫苗的重要性及其積極意義,但是缺少較為直白的正面表述,弱化積極表達,主要是通過引用中巴兩國官員的言論來委婉表達對于中國疫苗的價值認同,將整篇報道引向更為中立的立場。另外,該報還曾多次刊登時任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的文章,內容涉及醫(yī)藥衛(wèi)生合作和中國外交政策等,如“A seguran?a e a eficácia das vacinas chineses s?o amplamente reconhecidas.”①Yang Wanming,“Desde o início,China fomenta parceria com Brasil no enfrentamento da pandemia”,https://www1.folha.uol.com.br/mundo/2021/05/desde-o-inicio-china-fomenta-parceria-combrasil-no-enfrentamento-da-pandemia.shtml.(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廣泛認可。)一些報道對于疫苗的涉華負面言論不直接評價,采用反向假設(如“否則”“本可以”等表達方式)來印證觀點,如“Sobre a dificuldade em receber insumos,o diretor do Butantan afirmou que as declara??es do presidente e membros do seu governo atrapalham as tratativas para agilizar a libera??o pelo governo chinês.”②Machado R.,Chaib J.,“Diretor do Butantan diz à CPI que Bolsonaro desprezou vacinas; 80 mil mortes poderiam ter sido evitadas”,Folha de S?o Paulo,https://www1.folha.uol.com.br/poder/2021/05/diretor-do-butantan-diz-a-cpi-que-acoes-de-bolsonaro-impediram-entrega-de-100-milhoes-de-vacinas-atemaio.shtml.(談及在接收疫苗方面的困難,巴西布坦坦研究所主任表示,一些反對中國疫苗的政府官員的言論阻礙了中國物資進入巴西的進程。)
在社會議題中,《圣保羅頁報》對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刻板印象和誤解仍舊存在,負面報道數(shù)量較多。但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時間區(qū)間內,該報也逐漸出現(xiàn)了針對中國社會治理現(xiàn)狀的積極報道,有些報道亦體現(xiàn)出“借鑒”的傾向和基調,如有報道指出,“Solu??es que funcionam em Chongqing inspiram outras cidades.”③Prazeres T.,“Ber?o de experimenta??o,Chongqing ajuda a entender rumos da China”,https://www1.folha.uol.com.br/mundo/2021/05/berco-de-experimentacao-chongqing-ajuda-a-entender-rumosda-china.shtml.(重慶方案給其他城市以靈感。)報道討論了中國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努力以及重慶“立體交通”的卓越成效,認為巴西可以適當借鑒中國經驗。因此,在“借鑒”這一傾向中,凸顯了“滿意”這一變量的積極表達。整體來看,涉及環(huán)境議題的報道以中立態(tài)度較多,但也不乏認為中國在全球環(huán)境治理層面付出不足等負面聲音,而體育議題除大量實時、中立、客觀的賽況報道外,由于其比賽本身具有對抗性,所以也存在相對消極的表述及評價。
通過對《圣保羅頁報》涉華報道議題及態(tài)度傾向的分析,不難看出,該報對于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巴雙邊關系,相關議題的選擇和側重也反映了在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化下,巴西主流媒體對中國的認知和對中巴關系的看法。
《圣保羅頁報》在涉華報道中對于全球輿論熱點議題的緊密關注,體現(xiàn)了巴西極為重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該報多次報道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對“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的態(tài)度、中美貿易走向等,中國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客觀上得以呈現(xiàn)。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始終呼吁和平,支持多邊主義,致力于提升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參與度。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巴西媒體對中國的關注持續(xù)上升。
巴西主流媒體雖然關注新興國際性與地區(qū)性組織的國際參與,但是仍未擺脫舊有世界秩序觀念的影響。政府中的親美傾向也側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國家形象在巴西的建構遇到的意識形態(tài)壁壘,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和舊有世界格局觀對巴西的影響。由于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巴西在自身的發(fā)展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的影響和制約。當下,盡管世界格局正在發(fā)生巨變,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逐漸加入全球治理中來,但是影響力依舊比較有限。在大國博弈中,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仍然保有在拉美地區(qū)的話語霸權。
在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過程中,《圣保羅頁報》的報道立足巴西本土發(fā)展,重視本國利益。經貿是中巴交流合作的重點板塊,中國是巴西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伙伴、進口來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因此,報道頻繁涉及農產品、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并且密切關注拉美地區(qū)其他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走向。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美疫苗援助政策和相關物流運輸情況也逐漸成為該報關注的重點,并且引起了巴西國內基于政府對華、對美態(tài)度的激烈討論。同時,中巴同為市場體量較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圣保羅頁報》通過報道中國先進的企業(yè)組織模式、短視頻經濟發(fā)展、民眾社會生活等,表達了巴西希望在一些領域借鑒中國發(fā)展經驗的愿望,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了巴西對于中國在這些領域發(fā)展的認同。由此可見,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與巴西對于自身利益的認知密切相關,而這一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圣保羅頁報》在特定議題上的對華態(tài)度傾向。
國際傳播中的國家形象構建本質上是一體兩面的,本國媒體依據(jù)傳播目的、信息資源和自身態(tài)度傾向構建本國的國家形象;與此同時,國際媒體和國際受眾在接收信息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價值傾向及判斷,構建出外部視角下的他國國家形象。這兩方面相輔相成,影響國際輿論走向。從本文的分析可見,《圣保羅頁報》在各議題范疇內對中國形象存在較大的認知差異而且角度多元。了解對象國媒體的報道傾向,有利于中國媒體有的放矢地對該國開展傳播。
中國與巴西地理位置相距遙遠,語言、民族、文化等存在較大差異,考慮到傳播的“就近原則”,中國話語在巴西的傳播面臨較大挑戰(zhàn)。因此,中國國際傳播媒體在對巴西傳播的過程中應當著重關注并理解拉丁美洲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及政治現(xiàn)狀,推動本土化傳播進程。本土化應不僅停留在用對象國的官方語言進行傳播,還需要基于當?shù)孛癖姷乃季S模式、所關心的社會問題、國際問題等,對傳播內容進行篩選和詳略安排,最大限度地跨越語言壁壘和文化壁壘,讓巴西民眾能夠“低門檻”地讀懂中國、了解中國。
國與國之間的認知、了解與情感交流是雙向的。地理區(qū)隔本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了解上的障礙。與此同時,受西方媒體主流觀點的影響,巴西社會在理解中國意識形態(tài)、主權安全等問題上仍存在難點。只有秉持互相理解的意識和意愿,才能消除刻板印象乃至誤解。中國和巴西同為發(fā)展中國家,兩國人民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層面存在共同需求,也有許多巴西學者倡導借鑒中國的發(fā)展經驗。因此,中國國際傳播媒體應當從各個層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巴西,理解其發(fā)展訴求,可以選擇從經濟、金融等領域入手,構建正面積極的中國形象。
當前,許多中國媒體除自身平臺外,也在推特、臉書等一些海外社交媒體平臺開設了官方賬號,可以利用這些社交平臺突出的互動性主動打破“社交壁壘”,探索“活用”話語表達和新興媒介形態(tài)(如短視頻、微紀錄片等),引導、鼓勵受眾討論并發(fā)表觀點,使傳播主體與受眾的互動更加平衡。
以中巴合作重點和熱點輿情為“抓手”,關注巴西社會的認知興趣及深層次需求,將對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大有裨益。比如,中巴經貿往來在以《圣保羅頁報》為代表的巴西主流媒體涉華報道中能見度較高,但在巴西也存在對于中國企業(yè)在當?shù)匕l(fā)展的疑慮,擔心本土企業(yè)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因此,在報道中巴經貿合作時,應當將這種心理納入考慮,既要講合作本身的情況,又要講給當?shù)貛淼臋C遇。同時,由于中巴兩國民眾對于對方國家抱有較大的好奇和興趣,可以從社會生活、影視藝術、歷史文化等角度入手,進一步增進兩國的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