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楠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發(fā)病基礎為冠狀動脈(冠脈)粥樣硬化,隨著冠脈內(nèi)徑縮小,誘發(fā)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現(xiàn)象,并發(fā)心絞痛癥狀,造成心肌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藥物治療為冠心病心絞痛治療的基礎方法,主要治療目的為改善患者血脂狀態(tài)、減少心肌細胞損傷。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為他汀類藥物,均為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可干擾血脂形成過程,以降低血脂水平,多與飲食、運動等聯(lián)合控制患者高血脂狀態(tài)。相關研究表示[1],在對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治療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兩者之間存在療效差異。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2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以上兩種藥物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肌損傷標志物、血脂指標的改善情況及治療安全性?,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2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 例。對照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齡51~76 歲,平均年齡(62.03±4.37)歲;冠心病病程1~13 年,平均冠心病病程(4.53±1.01)年;合并癥:高血壓19 例、糖尿病8 例;觀察組中男26 例,女15 例;年齡50~78 歲,平均年齡(63.11±5.01)歲;冠心病病程1~15 年,平均冠心病病程(4.71±1.12)年;合并癥:高血壓21 例、糖尿病1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穩(wěn)定性冠心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20)》[2]中冠心病診斷標準;②經(jīng)臨床體征、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發(fā)生心絞痛;③患者精神狀態(tài)清晰,可配合完成研究;④患者、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①肝臟疾病病史;②心肌??;③藥物過敏;④嚴重腎功能不全;⑤孕婦;⑥研究期間失訪。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包括抗血小板、控壓、降糖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19)口服治療,20 mg/次,1 次/d。觀察組給予瑞舒伐他?。郯⑺估邓帢I(yè)(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08]口服治療,10 mg/次,1 次/d。兩組均持續(xù)用藥2 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血脂指標水平。
1.4.1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無心絞痛癥狀,TG較治療前下降>40%,或TC 較治療前下降>20%;有效:心絞痛發(fā)生次數(shù)較治療前下降>50%,TG 較治療前下降20%~40%,或TC 較治療前下降10%~20%;無效:未能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心肌損傷標志物 包括血清BNP、NT-proBNP,均于治療前后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
1.4.3 血脂指標 包括TG、TC、LDL-C、HDL-C,均于治療前后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7600)檢測。
1.4.4 不良反應 統(tǒng)計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關節(jié)痛、腹瀉、泌尿系統(tǒng)感染、肌痛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與對照組的87.8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BNP、NT-pro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NP、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pg/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pg/m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G、TC、LDL-C、HDL-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TG、TC、LD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HDL-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88%,低于對照組的19.5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瑞舒伐他汀具較高的肝臟選擇性,可顯著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增強LDL-C 合成途徑抑制能力,降低肝源性膽固醇生成量。同時該藥物親水性較強,難以進入非肝臟細胞,但可通過選擇性有機陰離子轉運而為肝臟細胞大量攝入,因此其抗血脂形成能力更為顯著[4-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BNP、NT-proBNP、TG、TC、LD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紤]原因為,與阿托伐他汀治療相比,瑞舒伐他汀作用在肝臟表面受體能力更強,可強化LDL-C、TG 合成途徑抑制能力,改善患者血脂狀態(tài),改善冠脈內(nèi)徑,恢復心肌細胞持續(xù)血流灌注能力,改善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損傷,并在持續(xù)供血中提升肌細胞自我修復能力,避免心室重塑引發(fā)的心室容積擴張、壓力負荷增加等情況,降低心肌細胞損傷程度,減少心室、心房肌對BNP、NT-proBNP 生成量,降低心肌細胞炎癥反應,保持心肌生理功能穩(wěn)定,進而達到改善患者血脂指標、降低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效果[9-11]。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紤]原因為,與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安全性、耐受性更為理想,可顯著減少他汀類藥物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肌痛、關節(jié)痛等不良反應,因此瑞舒伐他汀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與阿托伐他汀相比,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中應用瑞舒伐他汀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減少心肌功能損傷,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盡管兩者治療效果未見顯著差異,但整體來看使用瑞舒伐他汀的治療優(yōu)勢顯著,具有深入研究價值。